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喬燕強 記者秦海峰)根據山西省太原市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1年上半年,太原市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532件,解決8321件,投訴解決率97.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58萬余元。上半年全市消協組織接待消費者來訪587人次,咨詢654人次。
一、投訴性質分析
根據投訴性質分類,培訓服務、房屋買賣服務、預付卡服務、培訓服務是投訴的主要方面,其中,售后服務增多。投訴主要集中在商家突然跑路、不履行合同上的內容等問題。
具體看,合同問題占23.4%,售后服務問題占15.2%,價格問題占14.3%,質量問題占10.3%,其他問題占9.1%,虛假宣傳問題占9.0%,安全問題占7.5%,假冒問題占6.0%,計量問題占5.2%。
圖1:投訴性質比例圖(%)
二、投訴商品和服務分析
在所有投訴中,服務類投訴為5321件,占總投訴量的62.4%;商品類投訴為3211件,占總投訴量的37.6%。
上半年按服務種類來分,培訓服務(996件),銷售服務(965件),生活、社會服務(832件)類的消費投訴居前三位。
圖2:服務類投訴量圖(單位:件)
按商品種類來分,交通工具類(774件),房屋及建材類(655件),日用商品類(530件)的消費投訴居前三位。
圖3:商品類投訴量圖(單位:件)
三、投訴熱點分析
(一)培訓機構跑路多,預付交費退費難
教育培訓行業依舊是消費投訴熱點,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提前預收學費用于盲目擴大規模,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不少消費糾紛。主要問題有:1.教學質量與事先承諾不符;2.交錢后退款困難重重;3.商家關門倒閉,消費者退款無門。
案例:近日有多名消費者反映,在樂高酷客教育培訓機構預交學費后有門店倒閉關門,或轉讓給其他機構,新的機構則要求加錢才能繼續上。消費者要求退款,卻遭經營者拒絕。
消費提示:培訓機構往往會采用高折扣預付費的形式吸引消費者購課消費,但其在資金管理及服務質量等方面可能存在風險,消費者應保持理性,警惕高折扣帶來的高風險;不要一次性交付長期的課程費;在購買課程時,細讀合同中的所有條款,有疑問的當場提出,在簽訂完合同后妥善保存所有書面材料,以便日后維權需要。
(二)購房大意交定金,突發意外退款難
有些城市對外地人購房政策是非常嚴格的,有些戶口不是本地的購房者,是必須達到一定的條件才能購買。在樓盤,一些銷售人員也會選擇性忽視告知,只是一味的忽悠讓購房者簽訂認購協議書,交定金。而后期消費者得知實情想要退回定金,是非常困難的。
案例:2021年2月底,臨汾某女士在太原某樓盤購買一套商品房,簽訂了《認購協議》,當時交付定金叁萬元、認籌金壹萬,又分期交首付十萬余元,置業顧問卻沒告知她有無購房資格。首付交完后不久,該女士母親查出患有癌癥,急需用錢治病。與開發商協商提出退還定金及相關費用,遭到經營者拒絕。
消費提示:買房是大事,一定要慎重。建議各位購房者在認購前通過上網查詢、咨詢當地相關部門,了解、熟知當地購房政策,對自身有無購房資格了解清楚,如無購房資格等通過合法合規的方法獲取資格后再進行購買。在未獲得購房資格時,請慎重簽訂購房合同,合同一旦簽訂,就視為愿意接受合同的約束,違反合同約定就可能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三)預付消費有風險,充值額度盡量少
日常生活中,因勞作或長期保持不良姿勢得各種病的人很多,這些消費者有的會選擇去推拿按摩。針對不同的人,推拿按摩所需的力度、手法是不一樣的。如果按摩師不夠專業,很可能就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傷。
案例:董先生的母親在迎澤區康樂街一家理療店辦理一張一萬元的理療卡,因按摩師不夠專業,消費了一次后要求退卡。之后,董先生多次通過電話和到現場要求理療店解決問題,但一直沒得到滿意答復,經消協調查、溝通,經營者愿意退費。
消費提示:預付費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次投入過高,承擔過大風險。確需辦理預付卡的,應盡量選擇時限較短的月卡、季度卡,充值消費時盡可能選“量少多次”的,以有效降低預付消費的風險。要留存證據,妥善保管簽訂的有關協議、每次消費后簽字確認,付款發票等證據,必要時予以錄音。
(四)保健推銷套路多,老年消費心莫貪
一些不法經營者還是經常盯著老年人消費群體,打著專家義診、免費體檢、免費健康講座、組織旅游、分時養生度假、以及會議營銷等各種幌子忽悠,致使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
案例:梁先生反映在某生活館,被人忽悠購買了1000元蜂膠產品,宣稱能治未病、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祛病強身,治療疑難雜癥等。經服用效果不明顯,懷疑產品以次充好、要求退款。經消協調查、了解后,跟經營者溝通,最終退費。
消費提示: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消費者不僅要做到掌握起碼的辨識商品真偽的能力,而且還應當做到掌握基本消費維權知識。購買保健產品或接受相關服務,應當選擇正規商家,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并妥善保留購買小票,主動索要發票,保存在線交易記錄等必要的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積極通過正規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五)新購車輛異議多,看清合同再付款
家用汽車購買及售后保養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涉及汽車消費領域投訴也明顯增多。汽車屬于大件商品,普通消費者對于其性能、內部構造等專業知識了解不多,對于是否屬于質量問題的認定存在分歧,糾紛解決難度較大。
案例:5月16日,王女士在某汽車4s店試駕一款新能源車,挺滿意。5月17日交定金1000元。6月1日提車時發現,該車副駕駛座位腰托與試駕車不一致,當場向銷售人員提出異議,多次協調不成,經消協調查、了解后,跟經營者多次溝通,達成和解。
消費提示:1.在購車時要提前做好汽車相關知識的了解和學習,要結合實際需要,在了解經營者經營資質、經營狀況、車輛詳細情況以及各項費用明細等具體信息后審慎付款;2.要保留好購車憑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與商家聯系,以免因不正常使用造成車輛損壞,致使無法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