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秋季開學,校園里人員高度集中,加上秋季天氣冷暖多變,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根據近幾年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我國校園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發生高峰在開學季的9月份,以微生物性感染和有毒植物中毒為主。
所謂食源性疾病,就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學校是學生集中學習的地方,人群聚集密度大、社會關注度高,學校食堂是預防校園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重要場所。
針對我國校園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特點和危險因素分布特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食品安全提示。
引發校園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有哪些?
三明治、肉夾饃、漢堡等冷食類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儲存不當等原因容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重點防范沙門氏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腸毒素中毒。
米飯和蛋炒飯因加工和儲存不當導致的蠟樣芽胞桿菌感染或及其腸毒素中毒。
因人員、器皿以及食物交叉污染引起的諾如病毒感染。
未燒熟煮透的菜豆引起的皂甙或胰蛋白酶抑制劑中毒。
誤食馬桑果、蓖麻籽及其他野果引起的有毒植物中毒。
如何有效預防校園食源性疾病呢?
把好“三關”,預防冷食類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一是原料關,要到資質合格的正規商場、超市或市場選購食材;二是加工關,需要加熱的食材一定要燒熟煮透,生鮮食材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凈,制作過程中防止交叉污染。三是冷藏關,一次制作的量不要過大,以24小時內吃(售)完為佳,最長不要超過48小時,做好的成品要及時冷藏保存。
米飯室溫下放置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制作蛋炒飯的米飯在冷卻過程中要做好防護,最好不要用隔夜剩米飯制作蛋炒飯。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注意個人衛生,在制作、售賣、分發食物或餐具過程中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細清洗雙手;做到生熟分開,熟食要完全煮熟。
計算好從食物制作、配送到學生進食的時間,全程時間不要過長,食物在脫離安全保護溫度到進食不要超過2個小時。
加強校園和家長的宣傳教育,提高對有毒植物中毒危害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盡量不采不吃不認識的野生植物。
在校期間,同學們也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供稿:湖北省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