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消費者紀先生向江蘇省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稱,自己與妻子日前在某黃金飾品店購物,店員告知其當天黃金價格是388元/克,紀先生就花了5960元選購了一根項鏈,回家稱重后發現只有6.9克,折合金價每克800多元,紀先生感覺受騙,要求部門協商退貨。
工作人員經過調查,發現紀先生購買的是定價黃金的項鏈,也就是所謂的“一口價”黃金,每件商品上都有價格標簽,營業員認為紀先生在柜臺將兩種計費方式的黃金都作了對比,是認可了“一口價”黃金的產品式樣和價格才購買的,商家并沒有欺騙行為,不同意消費者提出的退貨要求。而紀先生卻表示自己并不懂兩種黃金之間的區別,認為在自己詢問過金價后,店員給他展示的商品都應該是傳統觀念里按克論價的。
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向商家解釋,雖然商家是明碼標價,但是顯然沒有將兩種黃金的區別仔細告知消費者,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商品的計費方式產生了誤解,商家在銷售過程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失誤。經過協調,紀先生同意補償一些損耗費用,商家為其調換了按克論價的黃金飾品。
硬金首飾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工藝,其與傳統的足金首飾(過去稱24K或千足金)相比,不容易變形,但是相同體積下重量要輕近一半,這種“一口價”黃金飾品的賣點是創意和工藝,在定價時,不同于傳統的以克論價,而是按照設計和工藝精細程度,一口定價。
在購買時,消費者要注意黃金飾品的小標簽,定價黃金的標簽直接標示商品的價格,即為“一口價”,而計價黃金的標簽往往標注的是飾品的重量,以消費者購買當日的黃金價格計價。
“一口價”黃金因為其新穎的設計,在部分消費者中頗受歡迎,但在傳統消費理念里,“一口價”黃金若折算成以克論價,價格往往高于黃金的市場價,在很多消費者的觀念里顯然是“不劃算”的。消費者在購買時如果沒有仔細了解其中的區別,就很容易在事后發生糾紛。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商家應全面履行主動告知、主動標識、明碼標價義務,定價黃金和計價黃金應分開陳列,在向消費者推薦黃金飾品時,銷售人員應向消費者仔細說明兩者區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
消費者購買黃金飾品時要貨比三家,選擇經營規范、信譽良好的店鋪,重點關注首飾標識中的名稱、規格、型號、純度、重量等內容;同時保存好購物憑證,以便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來源:張家港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