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閆冬)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網站發布一則行政處罰公告。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被罰1萬余元。
產品以次充好違反產品質量法
京西市監處罰〔2022〕41號顯示,經查,上述公司于2021年7月2日,委托丹東翔騰服裝有限公司為其生產上述產品共計80件,生產成本75元/件。產品明示的執行標準GB/T14272-2011《羽絨服裝》、GB18401-2010C類《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網站截圖
2021年9月20日,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將其中7件用于在北京漢光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漢光百貨)的專柜銷售,另將其中2件用于在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君太百貨)的專柜銷售,標價1598元/件。
至2021年11月3日,共售出2件(其中1件為抽檢售出),未追回。銷售額共2237.2元(以標價7折的價格售出)。扣除生產成本和商場扣繳的費用共計742.86元,繳納稅金171.89元,當事人獲利1322.45元。上述產品的貨值金額共14382元。
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管局認為,上述產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該條規定,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規定,該局責令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改正上述違法行為,罰款14382元,沒收違法所得1322.45元,同時沒收非法財物。
羽絨服成本75元標價1598元引發熱議
該則行政處罰經媒體披露后,其中羽絨服的售價和成本引發關注。1598元一件的羽絨服,即使是在商場專柜打五折也要近800元,但是成本價只有75元。部分網民對此的觀點出現分歧,有人認為是暴利,有人認為合理。
網友烽火輪8868稱,衣服本來利潤就大,一些高端品牌更是高到讓人難以想象。品牌LOGO仿佛就像明晃晃“人傻錢多”的金字招牌。網友衣幕忍者阿飛則稱,賣1200元的羽絨服材料成本最多300元,大部分200元多一點。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質疑。網民北京大荔枝表示,市場上所有東西本身成本都不貴,溢價太貴,人工、店面租金、水電、裝修等。網友生活小爬蟲也稱,品牌衣服都這樣,剩不了多少利潤,還得時常打折促銷。也有網友認為買的就是品牌,成本多少都清楚。
部分網友評論截圖
本網就此在北京北四環某商場附近隨機采訪多名路人。當問及是否知道標價1598元一件羽絨服的成本時,在接受采訪的6名路人中無一人猜中75元的成本。在問到知道實際成本后是否還會購買?6人全部表示不會購買。陸先生稱,理解一件產品除了本身的成本后還會有其他支出,但是即使是名牌也只能接受溢價最多超過幾倍的程度。“我確實沒想到成本與標價能差出20倍。”王女士則稱,當聽到這個成本價格時,她的第一反應是羽絨服的質量會不會有問題,為何價格能標出這么高。
最新回應:衣戀致歉并表示消費者誤認為加工成本是總成本
2月10日,Eland(衣戀)發布公告致歉,并表示“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的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的總成本”。
公告稱,近日該公司被處罰的事情引發大家的關注,對此深表歉意。對于本次事件,該公司已經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進行了嚴肅處理。
衣念上海在公告中表示,對于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是ELAND品牌商品中的一個款式因為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而受到了北京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因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的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的總成本。
去年因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多次被罰
事實上,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并非首次被罰。公開資料顯示,僅去年一年,該公司就因生產、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等被罰。處罰金額最高20萬元。
此外,2017年至2020年,該公司也有多次處罰記錄。處罰事由同樣包括“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等。
衣戀集團(THE E·LAND GROUP)官網截圖
衣戀集團(THE E·LAND GROUP)官網顯示,衣戀集團創始于1980年,最初以女裝事業起步。中國衣戀集團(E·LAND CHINA)則成立于1994年,總部設在上海。集團旗下品牌已超過40個,在全國百余座大中城市擁有超過7000家賣場。自2010年起,中國衣戀又相繼引入零售、餐飲、旅游等事業部。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