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期間考生飲食安全消費提示
又到了一年一度備戰高考中考的時節,也是家長們充滿期待的時刻,各家庭在全力備考的同時,還應當注意飲食安全,科學消費。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2022年高考中考期間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統籌抓好高考、中考期間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確保考試期間考生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在此,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做如下消費提示。
一、膳食平衡需注意,腸胃舒適更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讓廣大消費者更加注重營養健康、膳食合理。高考中考期間,考生們體內的熱量和營養素消耗很大,除了盡量保持原有飲食習慣,還要特別注重膳食平衡,以保證多種營養素供給,滿足緊張學習所需的多種營養素與熱能。特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日三餐合理安排。要按照食物多樣、葷素搭配、粗細兼顧、蛋奶兼并、谷豆混吃、果蔬充足的要求,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的充足供給。平衡膳食有助于增進健康和精神飽滿。在考試期間,切忌暴飲暴食,食物攝入超出身體的消化能力。
謹慎選擇食物品種。中高考期間,食品安全時刻記心上,科學選擇食物品種,盡量不購買不明來源的食用菌,不吃發芽土豆,四季豆要炒熟炒透;警惕米酵菌酸中毒,泡發木耳、銀耳要及時烹飪食用,河粉、米粉要留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特別是散裝銷售產品,要低溫保存,超過保質期的堅決予以廢棄處理;自制豆漿要注意假沸現象,加熱豆漿一定要確保溫度達到要求,加熱充分。
注意食物衛生安全。考生應盡可能在家或學校食堂用餐,不隨意到無證和食品安全狀況差的餐飲服務單位就餐。選擇食用新鮮食物,不吃剩菜剩飯。熟食須徹底加熱后食用,避免吃生冷食物。切勿隨意嘗試新奇食材或者不經常吃的食物,避免造成腸胃不適或過敏等。
清淡飲食解暑降燥。目前四川天氣已進入暑期高溫時節,有些考生會感到食欲不振或者焦慮不安。因此,飲食宜清淡。烹調方式應多用蒸、煮、燉、清炒等,少食用油煎炸食物。此外,由于夏季易出汗,要注意補充水分,最好定時、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考試期間盡量少吃或不吃冷飲,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二、在外就餐長心眼,網絡訂餐應謹慎
外出就餐選好環境。考生應盡量在家或在學校食堂用餐,確需外出就餐時,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繃緊弦、聽招呼、守規矩,使用公筷公勺,不組織、不參與群體性聚餐活動。就餐前注意留個心眼,做到“四看四不吃”,即看證照是否齊全、看環境是否衛生、看餐具是否潔凈、看飯菜感官是否正常,做到不吃生食海產品或水產品、不吃冷葷涼菜、不吃不熟悉不新鮮或有異常的菜品、不吃無《食品小攤點備案卡》的食品攤販經營的食品。就餐后,應索要發票等消費憑證。
網購食品小心謹慎。網絡訂餐時應選擇距離近、證照全、口碑好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盡量縮短食品運送時間。自覺采取“無接觸式”配送方式,送達后要認真檢查包裝、封簽是否完好,食物是否新鮮,并在標簽注明的時間內食用,勿長時間存放。盡量不要訂購涼菜、生食品種(如生魚片、沙拉、壽司)、冷加工糕點(如含奶油裱花蛋糕)等食品。
身體不適及時就診。考生就餐后如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等不良癥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并保存好發票、就診記錄、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據。高考、中考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食品安全巡查,考生或家長若發現身邊有食品安全問題時,請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15反映。
三、踏實學習信自己,勞逸結合增效率
動靜平衡,適度鍛煉。新冠疫情或多或少擾亂了考生的學習復習節奏和生活規律,考生備考往往忽略身體鍛煉。提醒考生除了注意營養均衡和食品安全外,講究作息規律和動靜平衡也非常重要。無論在家還是學校,考生要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表,保證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與學習規律。同時,建議考生適度鍛煉,減少久坐時間,避免長時間伏案學習,用自己適應的方式緩解壓力,放松心情,提高學習效率。鍛煉時,要注意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復習和考試。
講究科學,慎用補品。考試沒有捷徑,沒有短時間提高智力和學習成績的“靈丹妙藥”,依靠平時刻苦學習和知識積累才是正道,不要迷信所謂“補腦”產品。有的家長“臨時抱佛腳”,會在臨近考試時給考生選購保健食品或保健品“惡補”。在此提示家長和考生,選購和食用保健食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保健食品不能替代日常飲食。保健食品屬于特殊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并不能滿足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素,更不能代替一日三餐。因此,正常飲食要保證。特別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不能代替藥品。第二,選擇正規渠道并認準標志。選購保健食品時,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小藍帽)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并索要、保留好相關票據和有效憑證;同時要注意產品有效期,不要食用過期或變質的保健食品。在食用保健食品時,要根據考生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產品,并遵照標簽及說明書要求食用。
審?核: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余曉琴
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抽檢處
參考資料:“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微信公眾號,大象新聞·河南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