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標有“兒童”二字的食品受到廣大家長青睞,價格也比同類普通食品高,比如兒童醬油、兒童面條、兒童奶酪、兒童牛排……這些“兒童食品”真的比普通食品更適合孩子們食用嗎?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提醒家長:包裝有“兒童”二字不一定比普通食品更適合兒童,關鍵看標準和配料表。
目前尚無國家標準
不必過于追捧“兒童”二字
網絡平臺搜索發現,包裝標有或宣稱“兒童”的食品種類繁多,銷量也比較高。以一款吐司為例,產品宣稱“兒童營養吐司”,月銷量達2萬單,但配料多達22項,執行標準是普通面包國家標準。還有一款月銷量達3千余單的意面,包裝雖沒有“兒童”二字,但宣傳圖卻標注“兒童意面”,咨詢客服“與普通意面有何區別”時,對方表示“面是螺旋面,其他都是一樣的”。
其實,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各國對兒童均無明確統一的規定。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問答第29條解釋,可以理解為:已滿36個月但不滿15歲的人群均可認作兒童。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并沒有兒童食品這一概念。
我國只有針對0至36個月的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的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GB10769-2010)等。還有一些涉及兒童食品團體標準,如《兒童速凍含餡米面食品》(TCGCC34-2019)、《兒童肉類制品通用要求》(T/CMATB9002-2021)。因此,不要以為食品包裝或宣傳頁面注明“兒童”就一定更符合孩子生長發育需求。在執行相同標準的前提下,其實市面上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產品與同類普通食品成分沒有太大區別。
重點看配料表
選擇“少油、少糖、少鹽”食品
除了食品領域,其他領域產品也存在打著“兒童”旗號,實質與普通商品沒有區別的現象,目的是迎合家長愛孩子的心理從而賣出高價。在沒有強制標準的情況下,市面上有的“兒童食品”不僅與普通食品沒有太大區別,有的廠家為了迎合兒童口味,甚至可能加大調味料或添加劑的使用。判斷食品適不適合孩子吃,關鍵看標簽執行標準以及配料表,優先選擇配料表比較簡單以及少油、少糖、少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