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全面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文明消費和依法、理性維權,共同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助力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以下消費警示。
警示一:
食品質量需留意,健康安全你我他
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是熱點,反映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因此,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食品選擇餐飲店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看銷售者是否有固定經營門店、經營資質是否合法有效,是否亮證亮照經營。盡量選擇知名度較高、信用度較好的商家購買,謹慎在臨時交易點、流動攤點購買食品。
二看預包裝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重點看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注意是否超過保質期限,不要購買無任何標識的三無食品;選購食品時,盡量選擇信譽度好的食品企業生產的食品,購買散裝食品要注意了解來源等。
三看食品外觀,避免購買霉變、混有異物等感官異常的食品。
四是注意查看餐飲店的加工和銷售環境是否干凈整潔,是否具有符合衛生要求的設施、設備;從業人員是否佩戴健康證、穿著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是否規范;食品顏色、氣味是否正常。
警示二:
預付消費需謹慎,充錢容易退錢難
在預付式消費領域,商家關店倒閉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還存在不履行合同約定、余額無法退款、預付卡限制消費條件等問題。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了解商家規模、口碑,及時掌握商家經營狀況,關注相關消費風險預警信息。
二是理智購買預付卡,應了解自身是否確實長期需要進行此類消費,按實際需要量購買預付卡,防止受商家營銷話術影響沖動消費。
三是購買預付卡前不要輕信商家口頭承諾,應根據約定的雙方權利義務簽訂合約,尤其是要約定提前解除合同、退費退款、爭議解決途徑等條款。
四是要根據約定的消費期限合理安排使用,盡量避免快到期扎堆使用等情況。
五是要留存付款票據、消費記錄等憑證,以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有效維權。
警示三:
定金訂金要注意,混淆概念迷人眼
消費者預訂商品、服務時,切勿混淆“定金”和“訂金”:訂金具有預付款性質,可以退款;定金則是一個法律概念,通過“定金原則”對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履行提供擔保,對交易雙方都有約束。消費者違約,經營者可以不退定金;經營者違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部分經營者故意混淆兩者,讓消費者預付費用時以為是訂金,實際寫的卻是定金,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經營者收取任何費用都應當明確告知消費者,并征得消費者的同意。無論收取的是“定金”還是“訂金”,經營者都負有事先說明義務,并應與消費者充分協商確定。合同中還應顯著提示交納“定金”可能帶來的風險,不能以“訂金”忽悠消費者交費,卻以“定金”寫入合同,要求消費者承擔定金罰責。消費者也要注意二者的區別,仔細查看合同內容,審慎簽約。
警示四:
安全使用化妝品,只給肌膚添光彩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顏值的期待及要求不斷提升,化妝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購買化妝品要注意標簽基本內容:產品名稱、生產企業名稱和地址、成分、生產許可證號、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生產批號和限期使用日期)、批準文號(僅特殊用途化妝品)。如果是進口化妝品,應有中文標簽,內容還應包括:原產國、進口商或經銷商名稱和地址、備案號等。目前,國產及進口化妝品的注冊及備案信息均可通過輸入產品名稱、批準文號或備案號的方式,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或“化妝品監管”APP進行查詢。
二是要注意化妝品標注的保質期都是在未開封的情況下的保存期限,開封后應及時使用。
警示五:
醫療美容項目多,事先了解很必要
醫療美容是一種醫療行為,相關機構應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核準醫療美容服務內容。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醫療美容具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要樹立正確審美觀念,切不可盲從跟風。在消費前,要認真查看機構是否有資質,了解美容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等相關信息。
二是消費者可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數據查詢欄目,判斷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生產渠道是否正規,是否為依法注冊(備案)的產品等。
三是在簽訂合同前,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是否合理,是否明確醫美項目、內容、權利、義務;檢查麻醉、場所消毒、藥械使用等項目的標準和收費明細,確保自身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警示六:
物業管理千萬家,收費明細公示化
隨著物業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物業和業主的相關爭議也隨之增多,反映的問題主要是水電費、公攤費、停車費、物業管理收費不合理,電梯故障多等。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將物業服務作為購房參考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朋友口碑、實地考察已服務項目等方式,深入了解物業企業。
二是認真閱讀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內容,看合同是否約定額外收費事項,看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三是了解物業服務費的起算日期。物業服務費的起算日期一般是從房屋正式交付給業主之日起計算,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四是及時了解物業服務收費相關政策、查看物業公司收費公示細則,對比收費是否有出入。
警示七:
直播帶貨成風潮,擦亮眼睛謹慎購
直播帶貨生動形象、代入感強,消費者很容易沖動付款。在直播過程中夸大宣傳、誘導消費、產品質量不合規、售后退換貨服務不到位等現象,是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保持清醒和理智,避免沖動下單,盲目消費。要貨比三家,謹防虛假優惠,仔細查看標價及優惠券使用限制條件。
二是要有甄別和存證意識,弄清商品的來源、效能及宣傳的優惠活動,及時保存相關的證據,可以截屏頁面、保存直播視頻或聊天記錄,并且盡量選擇正規電商平臺和信譽較好的主播,商品品質和售后服務才會更有保障。
警示八:
交通工具沒故障,人身安全有保障
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銷量持續增長,消費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要深入了解購買的車輛性能、售后服務條款等內容,和經銷商簽訂購車合同。如有特殊承諾,可以要求經營者在消費票據上做備注或寫入合同。
二是提車時要仔細檢查車況、重要部件的性能、配件和內飾裝潢等配置是否與說明書或宣傳資料相符,若存在問題,要及時提出。收好與“車輛三包”相關的隨車資料,以便保障售后服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警示九:
培訓機構易紛爭,示范合同要簽訂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因師資不足拖延開課、擅自更換教學內容、拖延退費、突然搬遷、關店失聯等原因造成違約時有發生。因此,提醒消費者:
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職業技能或課外培訓,理性選擇培訓機構,勿輕信廣告宣傳,注意核查培訓主體資格和辦學資質;不要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費用,分期付款時要注意甄別是否為金融貸款,避免陷入套路貸的圈套。
二是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時,一定要和培訓機構簽訂合同,要對照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對合同的重要條款如課程、費用、時間、地點、師資、解除合同條件、違約責任等要認真了解,并索要發票收據、合同等。
警示十:
理財投資有風險,高額回報不可信
各類金融機構推出的金融產品專業性強且花樣繁多。有的不法企業以高額投資回報虛假宣傳行詐騙、非法集資之實。因此,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消費群體,要增強風險意識,選擇正規銷售渠道購買理財產品,了解營銷人員是否具備銷售該產品的從業資格,警惕營銷人員銷售誤導。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和金融資產安全,不明鏈接不點擊,可疑賬戶不轉賬,了解清楚理財風險程度后,再結合自身條件選擇是否購買。對“高額回報”要警惕,避免誤入投資陷阱。
(供稿:海口市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