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謝旺江)暑假到來,各種研學類活動受到許多家長追捧。7月24日,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綜合研判相關消費投訴后,發布以下暑期研學消費提示,保護未成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助力孩子們真正實現“游有所研、旅有所學”:
一、要科學理性消費
消費者要理性看待暑期研學類活動,合理評估自己的消費需求,避免從眾心理,盲目跟風。要尊重孩子意愿,綜合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稟賦特質,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孩子的研學活動。在挑選研學項目時,不要把報價檔次、線路名氣、出國次數等作為參考指標,否則可能助長孩子的虛榮心,不利于價值觀塑造。
特別提醒消費者注意,從2023年7月20日起,所有兒童乘坐火車、動車必須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如忘記攜帶可在車站公安制證窗口辦理臨時身份證明。
二、要牢記出行安全
研學類活動由于參與人員較多且以中小學生為主,對飲食、出行、組織的安全要求更高。消費者選擇研學項目,一定要將孩子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對研學項目全面了解、多方考察。要注意查看主辦方資質,對安全措施、服務評價、師生配比、專業救援人員配備等信息進行梳理對比,盡量選擇經營時間較長、安全措施齊全、信譽好、服務水平高的機構。以旅游形式組織研學活動的機構須具備文旅部門頒發的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以校外培訓機構形式組織的學科類培訓夏令營須取得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許可。建議不要參加無相關許可資質的研學項目,對個人、微信群、車友團自發組織的研學類活動要慎重選擇。
三、要甄別虛假宣傳
對于“北大清華名校聯辦”“名校教授講解”“與科學家面對面”“彎道超車”“提高免疫力體能培訓”等各種宣傳噱頭,消費者切勿盲目輕信。要對研學項目宣傳內容進行查詢辨別,可通過致電名校官方電話等正規渠道核實“名師”身份、專業程度、研學主題,上網查看消費者評價留言,避免參加館內“放羊”“校門打卡”“游而不研”“只研不游”等存在虛假宣傳或貨不對板的“偽研學團”。
四、要看清合同內容
消費者簽訂合同時,一要明確合同簽訂主體,防止出現研學活動的組織者、承接業務的合作方等幾個經營主體相互推卸責任。二要明確研學線路、收費標準、時間日程、食宿條件、出行交通、秩序管理、師資力量、安全保障、安全風險提示、退費辦法、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等事項。對合同中存在的不公平格式條款要及時指出,并要求修改或刪除。三要警惕“未包含費用”等收費陷阱。機構在低廉價格基礎上,通過各種名義增加費用,以此變相提高總費用。對過高自費項目要仔細核對消費內容,謹防“掛羊頭賣狗肉”的陷阱。四要將雙方口頭達成的約定和經營者的口頭承諾書面寫入合同條款中。
五、要保存消費憑證
消費者簽訂合同后要及時索要發票或其他繳費憑證,留存合同、收費單據、微信聊天截圖、宣傳海報照片和現場視頻等。如遇到消費糾紛,可及時與商家協商;如協商不成,可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或撥打(023)63710315向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