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區消費者協會組織專家律師送法進社區
讓普法宣傳生動靈活接地氣
本報訊 (潘若莼)“我在網上買了一只翡翠手鐲,收到貨后發現跟網上宣傳的有差異,我該怎么辦?”“我在一家按摩店辦了一張卡,要退卡的時候反而讓我給按摩店錢,這是怎么回事兒啊?”8月15日,在北京市通州區消費者協會組織的“月月315·市消協專家律師朗清園南社區答疑解惑”活動中,參加活動的大爺大媽們紛紛向專家律師提問。
活動現場,為大家講解法律知識的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云。
“看大家歲數都比較大,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到商場不買東西只是遛彎兒摔傷了,商場應不應該進行賠償?”看到參加活動的20多位社區居民絕大多數都是白發蒼蒼的大爺大媽,蘆云直接以提問作為開場白。接地氣的問題瞬間提起了大家的興致。
當天,蘆云圍繞老年人的消費特點,結合老酒投資、金融理財、預付費卡、貴重飾品、食品選購、就餐服務等真實案例,詳細介紹了消費者的9項權利和消費糾紛解決的5個途徑。在現場互動環節,蘆云就社區居民們關心的消費問題逐一進行解答,并普及了科學消費、理性消費、依法維權的小知識和小竅門。
“原先我總以為食品添加劑都是不好的,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才知道,食品添加劑只要不是非法添加和過量使用就沒問題。同時,我還學會了看食品的配料表。”1個多小時的講解讓王大媽意猶未盡,興奮地與同伴交流。
據了解,此次邀請專家律師面對面地為社區居民答疑解惑,是通州區消費者協會今年普法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通過更加靈活、接地氣、有針對性的形式和內容,讓枯燥的法律條文和知識條目變得更加生動,更加便于群眾接受和掌握,更好地服務群眾日常消費和工作生活。
“今年,我們深入開展了促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消費環境優化提升的學習、討論和調研工作,下一步在持續做好消費者權益法律法規、消費知識宣傳普及的基礎上,將加強與消費領域的專業機構和專家律師溝通協作,使消費者在遇到消費維權問題時,可以得到專家律師的法律支持和援助。”通州區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