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謝旺江)在全國消協組織工作會議上,重慶市消委會作為七個地方消協組織代表之一發言交流。重慶市消委會扛牢政治責任,服務中心大局,深化協作配合,堅持創新發展,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工作取得積極成效,1名同志獲評第四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1名同志被評為重慶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先進個人,1名同志被推薦為重慶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先進個人。自2021年以來,共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38件,案件數量居全國省級消協組織首位。其中,已開庭審理并結案28件,訴訟請求全部得到法院的支持。
強化政治引領,以“三心”彰顯政治擔當
一是心系國之大者。《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出臺后,重慶市消委會與市高法院等部門聯合印發《推進落實食品藥品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實施辦法》,并相繼提起食品藥品領域公益訴訟11件、涉及懲罰性賠償金3062.84萬元,相關做法連續兩年在國務院食安委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作為創新工作獲得加分。將公益訴訟與知識產權戰略結合,相繼提起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公益訴訟10件,為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和全鏈條保護貢獻了消協組織力量。還對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產品質量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不公平格式條款,陸續提起相關領域的公益訴訟,體現了消協組織的擔當作為。
二是心系民生福祉。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對經營者非法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3件,有效呵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對經銷商銷售假冒洗發水的行為提起系列公益訴訟,要求被告在涉案洗發水銷售地購買當地出產的惠農產品,得到被告的認可、法院的支持和當地農民的歡迎。截至目前,已幫助農民銷售惠農產品712.85萬元。
三是心系立法本意。把握公益訴訟既“治已病”、也“治未病”的預防性教育功能,聯合司法機關開展“車載便民法庭”+消費教育課堂進基層活動。邀請辦案法官、檢察官以案釋法,要求案件被告參與消費公益宣傳活動,初步達到“辦理一案、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加強維權協作,以“三跨”構建合作機制
一是匯聚跨部門合力。聯合重慶市檢察院印發《加強協作配合切實做好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建立6項協作機制,市檢察院主要領導作出肯定性批示。在該《意見》的指導下,提起的38件公益訴訟案全部由檢察機關支持起訴,切實把協作機制成果轉化為案件合作成果。
二是匯聚跨區域合力。針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呈現跨區域、鏈條化的趨勢,重慶四川兩省市檢察院、消委會將公益訴訟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結合,聯合印發《重慶四川跨省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工作規范》,共建9項協作機制。該《工作規范》作為全國首個關于跨區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指導性文件,探索了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環境下跨省域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的救濟機制,對于探索多維度、跨區域公益訴訟制度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三是匯聚跨層級合力。為調動區縣消委會的積極性,鼓勵引導各區縣消委會主動擔任檢察公益訴訟聯絡員、志愿者,在公益訴訟案源線索、執行監督等方面發揮基層消協組織“窗口”“哨所”作用,與檢察機關共同構建起“三級一體”的公益訴訟合力。
堅持穩中求進,以“三創”推動司法實踐
一是創新訴訟主體。重慶市消委會聯合四川省消委會對某副食店銷售假冒注冊商標食品的行為,以共同原告的形式,提起全國首例跨省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該案明確了異地消協組織有權跨區域提起公益訴訟,擴大了公益訴訟保護范圍,先后被最高法、最高檢評為典型案例。
二是創新訴訟請求。重慶市消委會在全國率先提出以行為賠償公益損失的訴訟請求,既彌補了被告對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又不過分加重其民事責任的承擔,且創新了公益訴訟的責任承擔方式,拓展了懲罰性賠償的路徑。首個提出此訴訟請求的案件入圍最高法“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被《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報道。
三是創新訴訟程序。積極爭取受案法院在訴前調解過程中引入公開聽證程序,邀請市人大代表旁聽并監督聽證會,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以訴前調解的方式結案。在保護公共利益的同時警示和教育侵權行為人,在維護法律尊嚴的同時節約了司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