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徐建華)1月16日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獲悉,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地市場監管部門緊盯突出問題、回應群眾關切,不斷整合執法需求,創新升級協作機制,暢通線索移送渠道,重拳打擊違法行為,查辦了一批案件。
近日,京津冀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發布2023年度三地執法協作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共有13個,其中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的案例5個、天津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的案例4個、河北省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的案例4個。
13個典型案例中,涉及食品安全的違法案例有5個,包括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新華東街分公司經營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案,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市場監管局查處石家莊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貢菜(醬腌菜)案,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市場監管局查處劉某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生產標簽含有虛假內容的食品案,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河北某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標注虛假保質期食品案,天津市武清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案。其中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市場監管局查處劉某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生產標簽含有虛假內容的食品案中,河北省、天津市兩地市場監管部門密切配合、廣泛摸排、快速行動,及時控制住違法行為和問題產品,香河縣市場監管局依法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作出罰沒5.84萬元的處罰,有效避免了其社會危害進一步擴大,充分體現了京津冀執法協作機制在跨區域案件查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河北某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標注虛假保質期食品案中,北京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發現案源及時移交,張家口市陽原縣市場監管局快速響應,僅用時15個工作日便查清案件事實,依法對當事人處以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罰沒5.16萬元的處罰,依法保護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13個典型案例中涉及商標的案例有5個,即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偽造印章、變造法律文件和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擾亂商標代理市場秩序案,北京市順義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案,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河北邢臺某商貿有限公司侵犯“五糧液”注冊商標專用權案,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天津市靜海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制作加工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彩涂鋼卷案。其中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偽造印章、變造法律文件和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擾亂商標代理市場秩序案調查過程中,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京津冀執法協作機制作用,成立專案組赴河北省保定市、秦皇島市昌黎縣和青龍滿族自治縣,會同屬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案件會商,確保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法律適用正確,最終對當事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該案為北京市查處的首例商標代理機構偽造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請材料案,獲評2022-2023年度北京市市場監管知識產權執法十大典型案例。
13個典型案例其余3個案例分別是: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在化妝品愛音紫草膏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案,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公司經營標簽、說明書含有虛假內容以及未按規定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案,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楊某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未辦理登記從事經營活動案。其中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楊某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未辦理登記從事經營活動案是京津冀執法協作的典型案例,天津市市場監管部門主動擔當作為,強化省際執法信息互通共享,一視同仁保護京津冀三地企業,讓跨省違法犯罪無所遁形,有效震懾了流竄作案的不法分子,維護了河北省企業的合法權益,杜絕了涉案產品流向海外市場的可能。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