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24年1月14日,回家探親的王女士在一家美容院花費98000元打10支臉部美容針,美容院工作人員將10支美容針一次性從雙耳部注射,兩周后,王女士雙耳腫痛,醫院診斷為雙耳廓外翻,聽力有輕微下降,王女士向該美容院要求賠償,美容院以該現象是適應階段為由推脫。一個月后王女士臉部疼痛仍未消失,美容院也未采取相應措施。王女士向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投訴,要求美容院賠償造成的身體和精神損失。
【處理過程及結果】
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接到投訴后,立即聯系該美容院負責人,考慮到王女士已回香港,工作人員采取了視頻調解方式。美容院始終認為該現象是適應階段,不是該產品的問題。王女士出示醫院診斷結論后,美容院負責人逐漸改變調解態度,經多次調解最終達成協議,由美容院一次性賠付王女士80000元,王女士對該處理結果表示滿意。
【案件評析】
本案是一起消費者接受美容產品及服務遭受人身損害的消費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根據上述規定,人身財產安全權是消費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法律予以重點保護,不容經營者非法侵害,而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權的實現與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承擔法定責任密切相關。本案中,消費者在接受美容服務后出現身體不適癥狀,經醫院診斷,確系美容院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經營者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人身安全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第三款規定:“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因此,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依法進行賠償。
消保委在此提醒消費者,醫療美容項目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消費者應選擇口碑好、資質優的機構進行消費,同時也應認識到,不同消費者對于醫美機構產品及服務效果的評價,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和差異性,且缺乏評價的統一標準,消費者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