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容易發生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引起的秋季腹瀉。而且季節交替,氣候多變,早晚溫差較大,食物容易腐敗變質,若飲食不當,極易誘發食物中毒。為提高廣大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識,防止食源性疾病事件發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溫馨提醒:
一、謹慎食用高風險食物
1.鮮活水產品
秋季是水產品大量上市的季節。各種鮮活水產品容易受環境影響缺氧死亡,死亡后若儲存不當極易變質,食用后容易導致食物中毒。消費者在采購時避免一次性大量購買食用水產品,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2.發芽馬鈴薯
馬鈴薯又稱土豆,是人們日常購買的食物之一。發芽的馬鈴薯中含有一種叫“龍葵堿”的毒素,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堿含量高,對胃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進食后會引起食物中毒。
3.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難以分辨有毒或無毒,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菌菇類外形相似,若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癥狀。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避免采摘、購買來歷不明的菌類產品,以確保飲食安全。
二、謹防秋季食源性疾病
輪狀病毒、諾如病毒也容易在秋季暴發。由于某些病毒感染和食物中毒有些共同的癥狀,常被誤認為是食物中毒。這兩者到底如何區分?又如何預防呢?
秋季腹瀉高發于9-12月,一般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這種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具有明顯的傳染性特征,可導致人傳人。此類病癥癥狀與食物中毒相類似,不易辨別,通常表現為急性腹瀉、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和治療,可能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兒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而言會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常指食用了被有害物質污染的食物或食用了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伴有頭痛、發熱等癥狀,主要通過食物傳播,不具備人傳人的傳染性特征。
請廣大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多了解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和預防措施,把好“病從口入”關,以飲食衛生為重點,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餐飲服務單位、學校、幼兒園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區分好秋季腹瀉與食物中毒的不同,防止食源性疾病事件發生。
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消費者在餐飲消費過程中若發現食品有異味或變質等情況,請謹慎食用。一旦發生嘔吐、腹瀉等癥狀請及時就診,并注意保存好就餐發票、食物余樣、就診記錄、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據,以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請及時撥打12345或12315電話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