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劉銘)健身房先以低價誘惑,極力說服消費者充值辦卡,然后以消防整改、停電、拆遷等各種理由停止營業,將會員轉給下家。去年以來,《中國消費者報》四川記者站已接到100多起健身消費投訴,其中很多是因轉賣會員引發消費糾紛,有的消費者兩個多月竟被轉會3次,最短的剛充值辦卡1周就被轉會。健身房頻繁轉賣會員到底藏著啥貓膩?《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3個月被轉會3次
今年2月底,成都市龍泉驛區消費者劉先生在一家名叫“駿飛悅”的健身俱樂部花1499元辦了一張年卡成為會員。該年卡不限使用次數,還贈送6次私教課。劉先生告訴記者,駿飛悅健身房面積雖然不太大,但設施還算齊全,健身人數最多的時候有20多人。然而好景不長,4月22日,駿飛悅健身房突然貼出通知,稱由于需要進行消防整改,健身房暫停營業,所有會員被安排到相隔不遠的一家叫“凱迪”的健身房。
劉先生發現,他的私教課老師也來到凱迪健身房。幾天后,在這位熟悉的私教課老師極力推薦下,劉先生又花2888元辦了一張私教月卡。“其實我到現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身份,有沒有教練資質。”劉先生說,這個合同是和“凱迪”簽的,錢也交給了“凱迪”。沒想到,辦卡后剛練了1周多,私教課老師就告訴他,“凱迪”的電路出了問題,需要停業兩天,兩天后又稱老板跑路了,會員需要轉到另一家叫“赤城”的健身房。
劉先生等會員被迫轉場。但“赤城”健身房只接收“凱迪”會員,劉先生是“駿飛悅”會員,要在“赤城”健身需要另外加錢,之前購買的私教月卡只能按單價折算成次卡。劉先生說,他一直沒有被安排教練,也無法繼續健身,卡里剩余的錢眼看就要打水漂。
5月30日,劉先生向《中國消費者報》四川記者站投訴“駿飛悅”和“凱迪”兩家健身房,要求全額退款。
違規經營發展會員
“我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劉先生說,“從‘駿飛悅’‘凱迪’到‘赤城’,工作人員不用看會員卡,只需我報個電話,就能在電腦里查到我作為會員的個人資料。印有‘聯系人曹老師’的同一張宣傳海報,竟然同時在‘凱迪’和‘赤城’兩家健身房出現,這兩家店的老板會不會是同一個人”?
據劉先生了解,“駿飛悅”所屬公司為成都駿飛悅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駿飛悅公司),“凱迪”所屬公司為成都威爾凱迪健身服務公司(以下簡稱凱迪公司),“赤城”所屬公司為成都市新易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6月3日,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3家公司分別成立于2017年8月、11月和5月。其中駿飛悅公司登記地并不在龍泉驛區,而是“成都市錦江區靜安路1號附1號1層22號”,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場所無法聯系”,5月17日剛被原錦江區工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通過駿飛悅公司年報留下的聯系電話,記者輾轉聯系上了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飛。王飛稱自己也是受害者,健身房原名“康美特”,從上家老板手里轉過來還不到兩個月,自己并不知道消防驗收不過關,“把會員轉到‘凱迪’,結果‘凱迪’的老板跑路了”。王飛表示,如果會員向他索賠,他只好起訴凱迪公司,目前已經向對方發了律師函。
王飛說,他和凱迪公司的老板“溫鑫”(音)簽訂了會員轉讓合同。記者提出查看合同,王飛開始答應提供,隨后又稱咨詢了律師,“他不讓我發,只有打官司才讓我拿出來”。
據王飛提供的一份“大面鎮派出所通知”的照片,4月18日,該所民警在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時,發現該健身房未取得消防安全合格證擅自經營,“違反了《消防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因此被責令停止營業。
記者采訪發現,這家違規經營的健身房,居然發展會員上千名。根據王飛的說法,他接手這家健身房時,因為消防設施不過關,一直辦不了證。在這種情況下,健身房還不斷發展會員,年卡收費599元,兩年卡799元,最后轉給“凱迪”健身房的會員有1000多名,轉讓費為4萬元。
據記者調查,“駿飛悅”轉賣會員不僅未征得會員同意,而且還隱瞞了關閉健身房的重要事實。通知上說的“暫停營業”,實際是停止營業,在轉讓會員的同時,“駿飛悅”把教練、銷售和前臺服務共7名員工也一并轉給了“凱迪”。
會員成為“唐僧肉”
據統計,2018年以來,《中國消費者報》四川記者站共接到健身房消費投訴110余件,因預付式消費引發的糾紛超過九成,通過對大量的投訴分析發現,一些健身房的盈利模式已經嚴重跑偏,不是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實現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而是通過發展會員再轉賣盈利,一旦發現無利可圖,就將消費者丟棄不顧。
這種模式的基本套路是:或者更換場地讓消費者無法健身,甚至直接關門跑路。個別健身房開張前就大張旗鼓地發展會員,收取會員年費或私教課費,結果遲遲不開張,會員充值的費用也不退還。
四川南充消費者王先生投訴稱,2017年1月13日,他在一家健身俱樂部辦理兩年期會員卡,會費1399元,還沒有正式開卡健身,該健身俱樂部就稱因場地租賃問題無法繼續經營,私自將會員轉讓到其他健身俱樂部,后又再次轉讓,導致消費者無法健身。消費者向有關部門投訴后,得到的回復為“因和租房老板官司沒有了結,無法處理”。
2018年7月,成都龍女士等20多位消費者集體投訴稱,位于高新區的某健身俱樂部7月15日突然通知會員,稱經營場所即將拆除,若退款只可退未消費的60%,不退卡的消費者可進行凍結,但何時在何地繼續經營均不明確。消費者辦卡預付費從1000元到3000元不等,辦卡期限最長兩年。消費者經與物業公司及同樓商戶確認,拆遷事項2017年年底就通知了商戶,該健身俱樂部早就知道無法履行合約義務,卻還繼續誘導消費者充值辦卡。
消協提示:
充值辦卡須謹慎
成都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莊衛兵表示,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必須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關于預付式消費,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少數健身房經營者,以單純發展會員收取預付款為目的,隱瞞真實情況違規轉賣會員,采取各種手段騙取預付款,偏離了健身房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甚至涉嫌違法犯罪,應當堅決予以糾正。
莊衛兵提醒消費者,謹慎辦理健身會員卡,充值辦卡前要確認自己是否真的長期需要此類服務,不要貪圖一時的折扣或者輕信商家的銷售話術。當前,預付式消費糾紛追回損失非常困難,消費者應謹慎采用預付式消費。如果確需辦理預付卡,為降低企業跑路、轉讓風險,應盡量降低預付額度,縮短使用周期。辦卡前要查驗健身房相關證照,了解其是否合法經營,以及企業資質、口碑,選擇存在時間長、品牌知名度高、口碑較好的大型企業。辦卡時盡量簽訂書面協議,或者錄音錄像,將預付式消費卡的適用范圍、期限、功能、退卡條件予以明確,不要輕信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