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國峰
隆冬時節,山東省青州市何官鎮南小王村的蔬菜大棚里綠意盎然。從大年初六開始,村頭的蔬菜交易中心重新活躍起來,每天300多噸蔬菜從這里發往杭州、南昌、西安等地。
南小王村只有100來戶村民,大部分都是種棚的好手。而十幾年前,村里青壯年不斷涌進城里,用村民的話說是“家里沒人、地里沒苗、村里沒錢”。
為盤活土地,村兩委決定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鼓勵村民種蔬菜大棚。第一批種棚的村民當年就見到了效益,于是村里人種大棚的熱情一下被點燃了。為拓展銷路,南小王村于2016年引入蔬菜銷售企業,配套建設蔬菜交易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恒溫庫等。“菜農在家門口就能交易,而且銷路比較穩定,很多農戶的草莓、西紅柿等剛種上就被訂走了。”南小王村黨支部書記孫國貞說。
打通了蔬菜種植和銷售兩端,村兩委開始琢磨如何提高種菜效益,那就是拉長產業鏈條,上蔬菜加工項目。“論農業論種菜,咱絕對是好手,但是對工業咱們不懂行啊。”孫國貞說。
正在這時,村里走出的“能人”袁樸凱帶回來了好消息。他在青州城區創業做餐飲,為一些學校和機關食堂配餐。“生意越做越大,就想著擴大規模,準備上個預制菜項目。”就這樣,2020年,澤遠中央大廚房項目落址南小王村,村民的菜除了到市場上交易,又多了一個去處。
走進澤遠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一根根芹菜經過清洗、切段、傳送,進入包裝箱。南小王村及周邊村種植的辣椒、茄子、土豆、蕓豆等蔬菜,經過半成品加工,就可以供應飯店、學校等單位。
從新鮮菜到預制菜價值提升幾何?袁樸凱用一個土豆舉例說,以前土豆從地里刨出來直接賣掉,兩元錢一公斤,現在做成土豆絲、條、片、丁等形態的凈菜,能賣到4元,做成預制菜價格還要翻倍。
袁樸凱說,預制菜項目讓村民的收入多了一份保障。他們現在只有一條凈菜生產線,每天加工蔬菜15噸,按照公司的發展勢頭,近期得再上兩條生產線。除了凈菜,他們去年新上了麻辣風味食品加工生產線,制作麻辣土豆片、藕片等12種風味預制菜產品。
澤遠還聘請專業人才擔任蔬菜精深加工首席技術專家,并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建立合作。袁樸凱說,新的一年,他們準備聯合研發多種分切蔬菜和恒溫食品,進一步拉動蔬菜收購和深加工。
(本稿件來源:新華社)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