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法國為電動汽車鋪設了一段長2公里的無線充電道路,車輛或行或停均可進行充電;中國一汽在其科技創新基地內推出一條高功率動態無線充電道路系統,可為行駛中的電動汽車實時充電;特斯拉完成對德國無線充電公司Wiferion的收購,傳達其在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領域深耕的意向……
最近,關于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新聞比較集中,引發人們對這一技術市場前景的美好遐想。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擁有諸多優勢,可以緩解充電焦慮,改善充電體驗,可以預見,電動汽車無感補能時代正在到來。
事實上,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并非新技術,而且目前已經較為成熟。從原理上看,用于汽車領域的無線充電技術多為電磁感應電力傳輸和磁諧振電力傳輸。從充電方式來看,分為靜態無線充電和動態無線充電。前者是在電動汽車停泊時對其充電,后者是在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對其充電。
相比充電樁有線充電,無線充電最顯著的優勢是方便。無線充電只需把車停到帶有無線充電設施的車位上,通過車內系統開啟和關閉充電,省去車主下車手動操作充電環節,可以做到隨停隨充,有效破解“一樁難求”困局。而動態無線充電技術一旦普及,車輛可以實現邊行駛邊充電,打破純電動汽車的行駛邊界,徹底解決“里程焦慮”問題。同時,基于動態無線充電的特性,電動汽車無須配備大容量電池,使用可滿足較短里程的小容量電池即可,這樣電池成本大幅降低,也就拉低整車售價,有利于市場普及。
正是看到無線充電技術擁有這些優勢,一些企業很早就開始在電動汽車領域嘗試商業化應用。2014年,寶馬與戴姆勒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研發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2018年,寶馬推出首款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量產車型。其后,大眾、沃爾沃、現代、本田、日產、豐田、通用等汽車企業紛紛加入進來,投入資金研發無線充電技術。一些國家將目光投向動態無線充電領域,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除前文提到法國開始鋪設無線充電道路,日本近期也在進行無線充電動力路面鋪設及測試,目標是到2025年擁有實用技術;瑞典更激進一些,決定于2025年開通世界上第一條可動態無線充電的永久性電氣化公路,并計劃到2030年,實現全國約90%的公路和城市街道覆蓋無線充電設施。
在汽車無線充電領域,我國一直走有前頭。2015年,南方電網廣西電力科學研究院率先建成國內第一條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車道。2018年,上汽榮威推出首臺實現無線充電的純電動車型;一汽紅旗在2020年推出了支持無線充電技術的紅旗E-HS9;上汽智己于今年3月正式落地旗下首個11kW大功率整車智能無線充電方案。即將于今年年底通車的我國首條不限速高速路——杭紹甬高速在道路下面預留了電磁感應磁圈,未來無線充電型電動汽車可以在這條路上邊行駛邊補能。
尤其重要的是,企業競相布局無線充電的背后,有國家政策層面的推動和支持。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2022年,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其中均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推進無線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今年5月,工信部發布首部無線充電領域的規范性文件《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包括無線充電在內的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這為其未來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不僅政府和企業關注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市場反映也很積極。美國無線充電技術公司無線電力(WiTricity)的一項調查顯示,96%的受訪者對汽車無線充電感興趣,而70%的受訪者表示更有意愿購買帶無線充電功能的電動汽車。而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研究與市場(Markets and Markets)此前發布的報告稱,全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1600萬美元增至2027年的2.3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46.8%。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市場一片藍海。
不過,駛向這片藍海的航程并非一帆風順,其間還有一些障礙。比如,汽車無線充電效率較低,存在輻射等安全問題。被認為阻礙該技術市場化的最大障礙是成本過高。據了解,在目前條件下,安裝地面無線充電設施的費用要比安裝普通充電樁高出數倍。而鋪設動態無線充電路面的花費更大,每公里造價高達100萬美元,且后期維護也需要巨額開支。
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我們知道,新能源汽車發展早期也曾遭遇成本瓶頸,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及市場不斷規模化,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一再下探,如今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市場發展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可以相信,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難題會被不斷攻破,生產制造成本會隨著商業化進程加速逐漸攤薄,再加上國家政策法規標準日益完善,為行業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量,電動汽車實現隨停隨充、邊走邊充,真正做到無感補能,或許已為時不遠。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