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思維比拍攝技巧更重要
——擔任第23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初評
暨2012年度中國新聞攝影年賽評委的感悟
提要:第23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初評暨2012年度中國新聞攝影年賽于4月下旬在浙江余姚舉行。最終,20件作品從近萬幅攝影作品中勝出,成為參加2013年中國新聞獎攝影類評比的候選作品;共92幅(組)作品獲2012年度中國新聞攝影年賽各個獎項。本文作者作為評委最深切的感悟是:思維比拍攝技巧更重要。
關鍵詞:中國新聞獎 攝影 攝影思維 拍攝技巧
□ 朱金平
同題材競爭:獨特思維是獲獎的基礎
新聞攝影是時代的影像記錄。對國家級的中國新聞攝影年賽而言,同樣需要反映一年來中國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但在新聞傳播大眾化和新聞攝影平民化的時代,就重大新聞攝影題材而言,任何一家媒體或攝影者都很難做到獨家。重大新聞事件往往會吸引眾多媒體攝影記者和攝影愛好者。但誰的作品能在新聞攝影比賽中獨占鰲頭,就要看誰拍的圖片出彩。
2012年發生的重大新聞比較多。從十八大的勝利召開、“神九”發射成功,到南海黃巖島的中菲爭端、東海釣魚島的中日之爭,一件件大事牽動國人的神經。部分參賽圖片真實地記錄這些重大事件,并在不同類別中獲獎。但這并不是說,只要是重大題材的新聞照片都能獲獎。參與拍攝重大新聞題材的作者多,選送的同類題材也多。但,不論某個題材的事件多重要,只有最好的作品才能獲獎,并且常常只能有一件代表性作品獲獎。因此,同題攝影作品的競爭顯得格外激烈。
為確保重大新聞題材的作品在與同行競爭中勝出,除了拍攝者的設備、技巧、機遇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拍攝者獨特的思維。因此,越是重要的新聞題材,越是面臨攝影者云集的情況,越需要開動腦筋打破舊思維定勢,調動各種表現手法,勇于創新,以獨特影像在同題競爭中獨樹一幟。這樣的圖片才有獲獎希望。比如拍攝我國殲-15戰機在“遼寧號”航母上起降的作品,共有來自不同媒體的3組照片,而且質量都不錯。所有評委都認可這樣的題材,覺得作品鼓舞人心,反映歷代中國人的強國夢與強軍夢,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但是,這3組圖片反映的是同一題材,只能有一組照片獲年度新聞獎。于是,評委們反復觀看這些圖片。最后,那組拍攝視角略勝一籌的作品在評委們無記名投票中勝出,獲得軍事法制類組照金獎。還有“神九”成功發射升空的題材,共有6件作品參與組照與單幅類獎項的角逐,最后只有我國首位執行航天任務的“嫦娥”劉洋出艙的特寫單幅圖片獲年度新聞獎。
拍攝主題:繞不開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新聞攝影作品繞不開的一道坎。這方面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是拍攝者的價值取向,即攝影者帶著怎樣的目的去拍攝,他想通過圖片表達什么;另一方面是評委的價值取向,這關系到他們以何種價值標準去評選圖片。
評委的價值取向很重要,一幅圖片在不同評委的眼里可能有很大差別。在“荷賽”或“華賽”此類國際賽事上獲獎的新聞攝影作品,可能在中國新聞獎評比中落選;而在中國年度新聞攝影比賽中獲獎的作品,在國際大賽上或許連門也進不了。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攝影作品既能在國際影賽上獲大獎,也能在國內影賽上獲獎。中外評委們彼此的價值觀不同、選圖標準也不一樣,不過,在同一賽事上,組委會會給評委們一個基本統一的評判標準。遇有不同意見,評委會主席會組織評委們充分討論,最后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結果來定奪。所以,影賽參評作品能否獲獎的首要問題,還是作者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凡是選送參評中國新聞攝影獎或年度新聞攝影獎的作品,必須符合中國主流價值觀的評判標準,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否則,在拍攝技巧上再用功的新聞攝影作品也與獲獎無緣。
那些對受眾思想、心理與情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攝影作品很難受到評委們青睞。但提倡以正面報道為主,并不是說不能有批評性內容的圖片。富含揭露性和批評性的優秀新聞圖片同樣能獲獎。其關鍵是看作者以何種態度拍攝?想表達怎樣的主題?例如本次影賽中,反映我國沿海環境嚴重污染的組照《沉重的海岸線》就高票獲獎(右圖)。因為作者通過那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告訴世人:我們的生存環境不能再這樣惡化下去,人人都要提高環保意識。
就同類題材的負面圖片報道而言,其中具有積極思想意義的圖片能夠獲獎。在本次影賽中,有很多幅反映自殺的圖片。自殺是社會性問題,令人關注。有這樣一組參賽圖片,反映某個男青年與對象吵架后,從樓頂跳下。拍攝者記錄了男青年一連串“精彩”的下落鏡頭。評委們認為,雖然這樣的圖片抓到不容易,但沒有任何積極的思想意義,因而被排除在獲獎大門之外。另有反映女青年跳樓的圖片《眾干警“拔河”合力解救跳樓女》因主題正面而獲獎。還有一位新聞攝影記者,將他多年來拍攝的自殺者各種自殺方法的圖片匯集成組照參賽,雖然那些照片拍來不容易,但因其價值取向消極而被淘汰。
參賽類別選擇:是組照還是單幅?
2012年度的中國新聞攝影年賽,共設有日常生活類新聞、非突發重大類新聞、新設立的國際傳播類新聞等10個大類,每大類又分設組照與單幅兩個分類,每個分類設金、銀、銅獎各一件,另有兩件為優秀獎。組照與單幅獲獎的比例為1:1。而評選推薦參加2013年中國新聞獎的20幅作品,組照和單幅的比例也差不多。從總體情況來看,組照的總體質量比單幅好許多。由于優秀組照扎堆,使不少本應有機會獲獎的攝影作品與獎項失之交臂。如果能夠從組照中精選最出色的單幅照片送評,獲獎希望更大些。雖然有時評委們為一些優秀組照因名額限制而不能獲獎感到惋惜,會提議從中選擇一幅放到單幅項里參評,但是這樣的機會并不多。
目前,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承辦的這兩項重要新聞攝影比賽,在評獎分類上基本與國際攝影賽事接軌。組照和單幅成為攝影比賽一個大項中的兩個類別。對反映某個新聞事件來說,組照代表完整性,單幅體現典型性。
選送新聞攝影作品參賽時,要考慮到各種因素。若新聞事實能用單幅表達,就不要用組圖去參賽。比如這次參賽中拍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兩個組照和一個單幅為例,而評委們一眼看中的是單幅照片《莫言獲獎后在北京首次亮相》,它利用到位的光線和恰到好處的角度,把人物形態與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受到一致好評。而那兩件組圖作品卻因內容拖沓,結果與獲獎無緣。再如“涉嫌殺害我公民的糯康從境外被引渡到中國受審”這一重大新聞事件,有從他被押上飛機到走上被告席的組圖,也有他受審的單幅照片,但只有那幅他雙膝跪地似謝罪的單幅照片獲獎,因為這一幅圖片已經說明了新聞事件的意義。有些重大事件,僅靠單幅圖片難以承載應有的信息含量。像拍攝殲-15戰機起降航母的照片,就必須呈現一個連續過程,少了哪部分,內容都不完整。有一組圖原本被推薦參評中國新聞獎,就因發現其中缺失一張戰機從航母上起飛的圖片而被淘汰,令人惋惜。(作者是解放軍報社《軍事記者》雜志主編)
本文首發自《中國記者》雜志視覺欄目。
轉發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