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暖陽,兩會藍。首都的天兒最懂人心思,廣場上的紅旗也“獵獵”起來。午后三時,俞正聲磁性的聲音,回響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政協會開幕,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政協是個啥協會?”話說十多年前,小廚還是個剛入行的小記者,乍聽得小伙伴如此高深犀利的問題,不由虎軀一震。如今再說起來,已如在講一個笑話。
人民政協近年動作頻頻,這讓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越來越發揮出它應有的效能。當然,也擦亮了它“人民”的名片。想起這些是俞正聲在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一句話:“努力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這如家常話般的語言,出現在高大上的報告里,透著真誠和自信。
語言流行起來有很多途徑,領導人使用是最有效的一種。習大大最近又帶火了一個詞:“獲得感”。如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除了獲得的結果,還應該包括參與的過程,共享推動歷史的成就感,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獲得。
政協,正是讓人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場所。政協有33個界別,每個委員身后,都是他所屬界別的群眾。如何讓界別群眾的利益訴求與委員履職無縫對接,如何讓界別這個天才的設計發揮出更強大的作用,這些都是考察政協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維度,俞正聲的報告中,這些都有所體現。
所以啊,如何讓群眾真的感到很近,其實路徑是清楚的。
如果你足夠細心,一定會發現今年報告不同以往。往年第三部分一般談政協自身建設,今年則把政協工作放到協商民主的大體系中考察與部署,體現出中共的最新理論創新。
十八大首提、三中全會部署,“協商民主”逐漸成為中國政治生活里的熱詞。尤其是去年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慶祝大會上,習大大高規格暢談協商民主,9000余字的講話,有近一半的篇幅在闡述協商民主種種。很多跡象表明,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正成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什么是協商民主?先來看看兩個明星人物的經歷。
話說“小巨人”姚明這兩天一定很忙,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呂新華今年沒帶火“新詞”,卻帶火了姚委員。
說起來,大姚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球打得好,老板做得精,連做政協委員都做得有感覺。去年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姚明提了個建議,把體育賽事審批改為備案。結果,去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一個關于體育產業的文件,還真就把這一條給改過來了。
這還不是高潮!今年1月,李克強總理就《政府工作報告》聽取意見建議時,親口對在座的姚委員說,我們文件的有關表述與你之前提的意見有直接關系!
不得不為姚明點贊,在其位謀其政,一些明星委員有沒有找到榜樣的感覺?
話分兩頭,科學斗士何祚庥院士去年在政協上演了一場“舌戰群儒”。那也是一場雙周協商座談會,主題是核電發展。何院士的發言指向核電安全,引得在場幾位委員和專家針鋒相對,你來我往,上演了一場精彩交鋒。激烈處,會議主持人俞正聲笑著維持紀律:“我們是只交鋒,不爭吵。”
從兩個故事里,可以看出協商民主在人民政協這一專門協商機構中的高效運轉。姚委員的建議推動了公共政策的出臺,正是發揮了資政的功效;而何院士的“舌戰”,則是協商的最好注腳:不同利益相關方或者意見不同的各方,坐在一起,充分溝通、博弈,努力形成共識。
習大大一言以蔽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有沒有注意到,兩段故事有著同樣的發生地?沒錯,雙周協商座談會。去年一年,俞正聲每兩周都要在政協禮堂主持一場高強度會議。他對這個會議格外看重,據說,即便外出調研時間沖突,為了確保能參會,會議也會因此臨時改期。
小廚曾參加多次這個座談會,感覺俞正聲親切自然的主持風格與會議的協商性質高度契合。大部分時間,俞正聲都在認真傾聽,但會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插話,或問細節或表達觀點,而這樣的插話往往會起到調節會場氣氛、將討論深化的效果。
報告中的這段話或可體現出俞正聲對協商精神的理解:摒棄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勢,拒絕偏激偏執的極端言論,保持從善如流的坦蕩胸懷。始終做到平等協商,不強加于人;真誠協商,不敷衍了事;務實協商,不流于形式。
怎么感覺這段話同樣適用于在網上的各種爭論?不求真只求勝;自己絕對正確,別人絕對不正確;稍有忤逆就跳腳罵娘,不極端不發言……
網絡空間也是個協商的大平臺,咱能不能跟政協學學規矩呢?
時代在變,政協在變,兩會也在變。希望全媒體覆蓋下的今年兩會,讓老百姓看到更多令人欣喜的民主的細節。
這正是:
春風暖陽催盛會,代表委員齊暢談。
協商精神比金貴,人民利益高于天。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