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種衍民。)
紅網北京3月1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馮鈞)“企業在進行重大裝備研發、制造時要承擔巨大的成本壓力,研制出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還要面臨市場的壓力。在前期研制和后期市場方面風險都比較大。這些因素給持續創新帶來消極影響。”今天,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種衍民在接受采訪時建議,國家應該加大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的支持,給予研發費用的補助,鼓勵企業創新。
近年來,我國重大裝備領域通過自主創新,國產化自主化水平顯著提高,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躍居世界前列,實現了重大裝備技術的自主研發、自主創造,并獲得了全球市場的高度認可,居世界領先地位。在科技持續創新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為加快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動產業升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然而,我國首臺(套)國產化高端裝備的創新和研制推廣使用卻依舊存在隱憂。
首臺(套)產品研制具有研發投入大、時間長、回報周期長等特點。研制高端裝備的設備制造企業往往需要大量前期科研攻關費用的投入,以及其他如人力、時間、物力、精力、設備、技術的投入,而且項目一次研制成功的風險較大。企業在生產首臺套產品中雖然實現了自主創新,但在經營中卻背負著沉重的負擔。
首臺(套)產品研制基本依托于國家重大項目工程。事實上近些年來,國家重大項目工程均采用了市場化運作手段。受市場競爭激烈的影響,首臺(套)產品生產企業承攬任務迫切,在交貨期、價格、服務等方面均承受著巨大壓力,首臺(套)產品研制幾乎均處于微利或虧損的狀態。
國家首臺(套)產品的研制主要立足于技術的自主創新,而繼技術自主創新之后,最關鍵的是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及規模化推廣應用。當前,我國首臺(套)產品暫時無法實現批量化生產,自主化技術裝備在示范成功后可能仍然難以規模化推廣應用。這也給首臺(套)產品研制的前景及動力帶來消極影響。
種衍民認為,國家鼓勵和支持裝備制造業的升級和重大技術裝備的創新,就要鼓勵國產首臺(套)裝備的持續創新和使用。目前,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管理辦法》、《政府采購法》、《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等,但有關政策尚待進一步完善。
2015年3月2日公布的《關于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裝備制造企業最少將承擔20%的保險費,這對制造企業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成本壓力。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填補了我國甚至是全球的技術空白,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帶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轉型,為從“裝備中國”向“裝備世界”的轉變奠定了基石。
因此,種衍民建議,國家加大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的支持,完善“首臺套”政策配套體系,通過補貼和稅收等多種手段鼓勵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創新,對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填補世界空白并通過國家級鑒定的國家首臺(套)產品,給予研發費用50%以上的補助,以推動中國制業造強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