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夢到達的地方
——代表委員為你“解夢”
西江千戶苗寨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熊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木質結構的桿欄式吊腳樓,鼓樓立于其間,風雨橋迎客而入,村寨周圍溪水環繞,綠樹成蔭,環境清幽美麗。山水之間,是秉承祖先智慧生活的侗家人。這里被稱作“夢里才能到達的地方”,這里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堂安侗寨。
寨子里有個生態博物館,館長是個挪威人叫約翰·杰斯特龍,他有句名言:“堂安是人類返璞歸真的范例。”
其實這樣的范例,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并不鮮見。該州共有276個村寨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占全國2555個傳統村落的10.8%,占貴州省426個傳統村落的65%,其中21個為國家報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候選項目地。
“民族古村寨是黔東南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和寶貴財富,如何保護好它們也成為當下的一件大事。”黔東南州政協文史委主任吳治國說。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不久將會消失。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刻不容緩!”劍河縣政協副主席楊國勇說。
“傳統村落‘既做搖錢樹,又留傳家寶’,切實加強保護傳統村落、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自然環境生態資源工作迫在眉睫,意義深遠。”劍河縣縣長肖俊說。
問題來了,且看代表委員如何“解”。
堂安梯田
一解文化傳承:“活”的才是棒棒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對村落的消失憂心忡忡,他帶領專家組對中國的所有村落進行了田野考察,“問題比想象的嚴重得多。最近10年失去了90萬個村落,世界任何一個民族沒有這么快的速度失落它的村落”。2000年全國有360萬個村落,2001年是270萬個,現在的自然村只有200萬個左右。他打比方說,“就現在我們開會的時候1天100個村落就沒有了。”
王富玉委員也有同樣的感受:“一些新改建的民族村寨,酒吧、歌廳林立,沒有當地民族特色,民族文化遺失迅速,只見新房不見新村。”
傳統古村落的消失或破壞,毀掉的不單是一座建筑、一個村莊,還會喪失掉孕育傳統手工業、地理地標產品、民間文學、民間戲曲文藝等文化和特質產品的平臺。黃宗洪委員不僅擔心村落的消失,同時也擔心和村落相伴相生的文化。
“這不僅意味著燦爛多樣的歷史創造、文化景觀、鄉土建筑、農耕時代的物質見證泯滅,同時,還意味著大量從屬于古城、古村落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隨之灰飛煙滅,使一些少數民族的聚集地瀕臨瓦解。”冉霞委員痛心地說。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把傳統文化的搶救和保護擺在首位。
黃宗洪委員說:“要讓這些震撼心靈的民族文化走進人們的心靈。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與此同時,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促進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不可忽視。古村落資源,無論是專題博物館、生態博物館還是民族文化生態村都是同礦產資源一樣具有開發潛力的資源。
王富玉建議要完善法律法規、有效整合資源、完善體制機制的同時,高度重視農民利益。他說,村寨保護光靠宣傳教育還不夠,必須讓村民得到實惠,這樣才能調動參與保護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保護一方山水,傳承一方文化,致富一方群眾,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
黃宗洪建議,對于這些擁有較高審美價值、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鎮、歷史建筑、歷史街區等文化遺產要制定可行的法規加以切實保護,保護好古村落的建筑,保護好古村落的文化,保護好古村落的生態環境,確保這種具有遠古記憶的古村落文化在當代社會得以繼續傳承。另外通過旅游觀光來展示其特殊的文化遺產價值,通過發展旅游產業,使文化資源走出深山,實現其經濟價值。
堂安的母親井—瓢井
二解房屋修繕:原裝的才是最好的
隨著村民外出打工,現代化建筑正逐漸取代傳統民族建筑。羅亮權代表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向往外面的世界,同時,也把外面的世界一同帶回家。漸漸地,木質吊腳樓被水泥建筑替代,小巧的青瓦逐漸被瓷磚所淘汰。”作為少數民族村寨文化的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經過歲月洗禮的事物正在被遺忘。
“保護少數民族村寨文化迫在眉睫。”羅亮權代表建議加大少數民族村寨保護力度,從多角度入手,保護傳統文化瑰寶。“有上百年歷史的少數民族村寨或集中村民超過一百戶的少數民族村寨,在修建或改建過程中應劃定保護紅線。能用的不扔、能修的不拆。凡是原材料可找到的,盡最大程度維持村寨‘原裝’。”
這是從單個的房屋來說,從整體村寨來看,在傳統古村落開發與保護中,人們也已經意識到了突出個性的重要性,并由此誕生了許多特色之鄉,如貴州省黔東南州的木鼓舞之鄉反排、銅鼓舞之鄉掌坳、槍手部落岜沙、計劃生育之鄉占里、侗族古建筑之鄉肇興、苗族古建筑之鄉千戶苗寨西江、侗族大歌之鄉小黃等等。
武鴻麟委員強調要鼓勵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保護模式。“目前各地對傳統村落的有效保護表現為多種模式,應予鼓勵總結推廣,要盡可能倡導傳統村落的整體性保護和自然狀態下保護;杜絕‘一刀切’和‘千村一面’。”武鴻麟說。
“特色的定位對于旅游規劃、線路設計、宣傳推介來講非常重要。相對而言,貴州省古村落的特點差異化不大,如果不在相同中找出差異,從共性中發現個性,就很難將游客吸引到相同民族的不同支系或聚落中去。”黃宗洪委員說。
羅亮權代表也認為,保護少數民族村寨文化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還能在一定意義上推動當地旅游資源的發展,對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十分有利。
武鴻麟委員建議要加大對傳統村落的普查,開展全國性傳統村落普查活動。應像開展經濟普查一樣,擴大村落普查范圍,加快傳統村落數據庫的建設,為拯救和保護村落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據和標準。
堂安霧靄
三解火災無情:設立傳統村落保護基金也是極好的
冉霞委員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火災,除燒毀房屋343棟,群眾受災335戶,有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文化藝術品被燒毀;1月25日,貴州報京侗寨發生火災,148棟房屋被燒毀,群眾受災296戶;4月,云南束河古鎮火災;12月12日,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鄉久吉村發生火災,火災事故造成176戶,619人受災。
房屋布局密集,耐火等級低,電源線路老化嚴重,遠離水源等原因致使火災事故極易在村寨發生。
出臺《古城、古村落消防安全保護辦法》、廣泛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制定科學消防安全管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了這些建議,缺經費也是一個“大問題”!
胡國珍委員介紹說,經中國科協推薦,黔東南已經引進一種“燃必克”阻燃涂料,于2011年、2013年分別在凱里市石龍寨村對45棟木質房屋和黎平縣堂安村對168棟房屋進行了試點,經省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防火阻燃效果明顯。
阻燃涂料的優點是環保、無色無味,不改變現有建筑風貌,內墻涂料可維持10年左右,缺點是外墻涂料阻燃功效僅可持續3年,且每棟房屋的費用在22000元左右(房屋面積160平方米),投資量大。這種階段性的維護方式黔東南將在民族旅游村寨、傳統村落等需要保持木質房屋的地方推廣使用。
“但因黔東南州傳統村落面廣量大,處于少數民族山區地區的黔東南財力薄弱,靠自身能力不能夠保護好這筆珍貴的文化遺產。”胡國珍委員焦慮地說,根據每棟160平米(黔東南州傳統苗侗民居普通房屋建筑面積)面積需要22000元計算,全州目前276個中國傳統村落共有木質房屋299400棟,初步核算需要資金66億元,如此龐大的費用是地方財政薄弱無法承擔的。
“從貴州黔東南州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存在的困難,可以得知其他老少邊地區同樣存在,有的甚至更為艱難。”胡國珍建議,國家設立傳統村落保護基金,對全國傳統村落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