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7月14日訊 “北京市政府將遷往通州區”的消息,之前已經點燃了若干輪的輿論熱點,卻一直未見官方說法出爐。然而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上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等重大問題做了一系列表述。會議最后表決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
北京作為首都,人口、資源等層面的問題綜合而成的“大城市病”一直是政府關切、民眾關心的問題。這次會議透露出的若干重磅信息,對于北京市旅游業的發展又可能有著怎樣的影響?下面請跟隨中國經濟網旅游經濟頻道一一梳理。
疏解了“非首都功能”的北京:對旅游業發展更有利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么是“非首都功能”:
2014年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提出,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指與四個中心不相符的城市功能。
具體而言,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5年里,北京市將通過“禁、關、控、轉、調”5種方式來完成疏解非首都功能目標,如嚴格按照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就地關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一般制造業實施整體轉移,對高端產業中不具備比較優勢的制造環節實施調整,主動在京津冀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等。
旅游產業,作為“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在國外被形象地稱為“無煙工業”,又稱“無形貿易”——投資少、見效快、利潤大、污染小,都是旅游業顯著的特點與優勢。
而北京著重加強的“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等功能與旅游業的發展無疑是相輔相成的:北京核心功能的加強意味著其發展旅游業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和鞏固,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更是首都核心功能的鮮明體現。
明確嚴守2300萬人口底線 游客感受更佳
對于人口問題,會議強調《規劃綱要》中明確了23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這是我們“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為此,北京將加大“以業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城六區爭取下降15%左右,使人口資源環境與首都城市戰略地位相協調,讓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對于北京的傳統旅游資源,有旅行社將其為三條主線,即:皇室文化、塞外文化、街市文化。
其中皇室文化從景點上說就是皇室的宮殿(北京故宮、中南部海域和各類王府)、園林(景山、北海、頤和園、圓明園遺址)、陵寢(十三陵)和祭祀設備(國家壇、帝祖廟、日子天和地壇)。從吃喝上說,烤鴨、仿膳是皇室吃喝,耗時間,真功夫,物料精貴,平常巷陌的平常的人煙是沒可能臨摹的。制造這些美食的地點,多在皇宮及其周邊。
從街市文化來講,前門、大柵欄、高架橋、牛街、什剎海、東四、西四、東單、西單、王府井……這些地標代表著街市風情的北京,而胡同就是穿梭其中的經緯線,是老北京市民休保養息的家園,是切分繁榮熱鬧與平靜悠然的界線。這些地名大部分和經濟活動相關,瑞蚨祥、內聯升、同仁堂等等,都是坐落其間歷史年代久遠的老字號,形成了北京街市文化中獨有特別的傳統經濟活動氣息。在這之外,高架橋目眩繚亂的三句半雜耍、牛街特有的回族風情、什剎海人水宜居的配合得當氣氛,更是街市文化吸引力存在的地方。
很明顯,作為北京文化的代表,以上兩種類型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區,特別是作為城市核心的城六區內。這樣看來,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上明確的使“城六區(人口)爭取下降15%左右”的目標,更加有利于喚醒許多原本埋沒于城市嘈雜環境中的文化資源的魅力。
核心城區之外建設亮點多 北京仍是旅游業”富礦”
與疏解核心城區人口各種舉措相對應的是遠郊區縣的發展機遇。會議明確未來將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并要求要在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部分行政機關將遷至通州的消息進一步明朗化。受此前及本次會議透露出的消息影響,通州新城房價近期不斷上漲。
不僅通州,北京各遠郊區縣的建設進展充分表明了政府推動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的導向。交通方面,位于大興的新機場已開工,軌道交通方面加大了建設力度:包括4條開建的新線和年內開通的14號線中段、昌平線二期。商業中心建設方面進展更加明顯,去年年底,通州萬達廣場和位于大興區的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相繼開業,這些大體量的項目在郊區形成了有規模的人流和消費聚集地。
這些核心城區之外的建設亮點除有效疏解市中心人口壓力、分擔部分公共服務功能之外,還給旅游業以新的可開發的空間。今年2月份舉辦的2015年北京旅游工作會議明確了北京旅游工作的年度目標:2015年實現旅游總收入4580億元,增長7%;人均消費增長3%,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7.4%;旅游購物和餐飲消費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24%。
為實現這一目標,市旅游委表示將深入挖掘旅游消費潛力作為工作重點之一,主要方向是積極開發休閑度假產品和培育扶持新業態。隨著北京破解大城市病的進程,大眾化旅游消費新熱點的培育面臨眾多機遇,除加大對“老字號”旅游產品創新開發的力度外,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工業旅游、科技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新業態也在蓬勃發展。(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