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石橋鎮龍官莊村西南角,兩畝多地的楊樹林下,綠草茵茵。267名為國捐軀的將士長眠于此。(實習記者 張國良攝)
在石龍官莊村,記者還發現了多塊散落的陣亡將士墓碑。其中,“野戰補充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劉景超墓”等字樣依然可見。(實習記者張國良攝)
2014年,民政部頒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中將師長方叔洪亦名列其中。他是安葬在此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齊魯網沂源8月3日訊(記者 張曉博 實習記者張國良)沂源縣石橋鎮龍官莊村口,博沂公路穿城而過。在村子西南角,兩畝多地的楊樹林下,綠草茵茵。
1941年2月27日,侵華日軍進犯山東省沂源縣石橋鄉黃墩河一帶,駐守當地的51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267名將士陣亡,被安葬于后來的這片楊樹林中。
2015年,紀念全民族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沂源縣在重修當地抗戰史時,意外的發現了這段已經中斷了數十年的歷史。
記者獲悉,這處忠骨掩埋處,亦將建起新的紀念設施。一直關注并致力于與抗戰相關的公益事業的沂源籍省政協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北京匯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方軍表示,在政策允許、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自己愿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為安葬抗戰將士“盡綿薄之力”。
267名將士陣亡 陵園難尋舊貌
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日軍對沂魯山區多次進行數萬人大“掃蕩”,并實行“總力戰”,先后推行了五次“治安強化運動”。
1941年2月27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日軍抵達沂源縣石橋鄉西北方向的黃墩河一帶,在黃墩河村西的芝麻山、東趙莊三村東北的霜子山,與駐防當地的中國軍隊發生激烈交火。
據沂源縣悅莊成教中心學校徐鳳生老師口述,戰斗自2月27日上午十點,一直打到下午三點多,雙方炮火相當猛烈,人員傷亡慘重。最后,中國守軍51軍,打退了來犯日軍,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重傷300多人,陣亡267人。
親自指揮了戰斗的51軍2師副師長房紅、三營營長鹿賓國等,均在此次戰斗中殉國。1943年,陣亡的將士被安葬在如今石龍官莊村口的位置。在文革期間,這片陵園徹底“消失”。
“他們都是民族的英雄,為國家戰死的,我們就希望能把這個陵園恢復起來。”在村里干了29年支部書記的王仕枝,對這段歷史一直頗為關注,他還記得自己兒時見過的陵園模樣,“從這個臺階往南,一直到現在這個公路南沿,方方正正這一塊三畝多地,四周是一米半左右的圍墻,大門朝南,西側蓋有一間小屋,還種了不少松柏樹。”
在石龍官莊村,記者還發現了多塊散落的陣亡將士墓碑。其中,“野戰補充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劉景超墓”等字樣依然可見。
“我們都希望能再把碑立起來,一是為了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另一個是教育后人不忘歷史。”王仕枝說。
中將自戕殉國 名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
長眠于此的將士中,軍銜最高的為中將師長、濟南人方叔洪。1939年6月,為了不落入日軍手中,身負重傷的方叔洪自戕殉國,年僅31歲。他是抗戰初期犧牲的最年輕將官之一。
1908年,方叔洪生于濟南市一個書香世家。從小立下從軍救國之志的他遠涉重洋,先后到日本東京、法國、德國求學,研讀軍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方叔洪回國先后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支持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號召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1939年初,方叔洪部隨第五十一軍一起進入魯南山區,肩負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光榮使命。不久,方叔洪升任一一四師師長;同時因戰功卓著被擢授予中將軍銜。
1939年6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的兵力掃蕩魯南。方叔洪指揮114師分拒萊蕪,蒙陰、魯村三面之敵,大小戰斗十余次。
6月25日,在與日軍激烈奮戰多日后,終因敵眾我寡后援不濟,在沂源縣馮家場被日軍包圍,與數倍日寇展開血戰三小時,方叔洪本人頭部、腰部中彈多處,為了不落入日軍受眾,方叔洪自戕殉國。
戰斗結束后,日軍一個大隊長率領日軍清掃戰場,發現了他的尸體,恰巧這個大隊長與他是日本士官司學校的同學,因此他特地搞到一口棺材,把方叔洪的尸體裝殮埋。后來,方叔洪烈士遺體被國民政府遷入石龍官莊的陵園。
2014年,民政部頒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方叔洪亦名列其中。民政部希望,藉此“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勛,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省政協委員:有責任辦好家門口的事兒
“只要政策允許、條件具備,我愿意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為整修陵園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山東省政協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北京匯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方軍一直是“尋訪山東抗戰老兵”公益活動的合作伙伴,作為山東走出去的企業家,數年來他一直關注并致力于與抗戰相關的公益事業,并曾先后多次前往云南騰沖國殤墓園。這座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安葬著近萬名中國遠征軍的英靈。
“在那里,我看到有部隊編號、有名字的幾千抗日陣亡戰士的墓碑沿山體而上,整齊排列在整個山頭,內心受到極大震撼。”董方軍說,自此,他許下心愿,希望能在緬甸為長眠異國的遠征軍將士修建一座紀念碑。“我們虧欠他們太多了。”
董方軍說,雖然受制于現實條件,目前自己的這一愿望還未能實現,但國殤墓園的“救贖之旅”在他心里埋下了為抗戰老兵做些事情的種子。
2014年,在了解到1938年初的臺兒莊戰役葛溝阻擊戰中,犧牲殉國的486名將士葬身臨沂市葛溝鎮西安樂村村外荒野一事后,董方軍、新周刊創辦人孫冕先生決定接棒為無名將士修建墓園,并數次前往現場勘探。
董方軍說,“咱們門口的事情咱們必須辦好,我們有這個責任。”他決定兜底承擔紀念園建設費用的缺口部分。“無論缺口有多大,我一律來承擔添足。”7月28日,他通過公司將一期20萬元支付給了紀念園施工方。按照計劃,9月18日,墓園將正式落成。
2013年8月14日,在齊魯網、山東商報等主辦的“敬禮,老兵—山東抗戰老兵影像展”上,董方軍曾捐贈人民幣十萬元整,作為“敬禮,老兵—關愛抗戰老兵專項基金”的啟動資金,這也成為山東設立的首筆老兵關愛基金。
而在去年的兩會上,一直關注抗戰老兵的董方軍還專門遞交了《關于盡快改善國民黨抗戰老兵晚年生活》的提案,并獲得山東省民政廳詳細答復。
山東省民政廳:對原國民黨人員墓地和紀念設施進行保護
去年年初的山東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召開期間,山東省政協委員、北京匯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方軍曾遞交過一份《盡快改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晚年生活》的提案。
同年12月,山東省民政廳對于《盡快改善國民黨抗戰老兵晚年生活》的提案做出了詳細答復,表示將在養老、醫療保障、醫療救助、住房等多方面在全省范圍內展開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救助工作。
這意味著我省在相關救助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同時,在上述答復中,省民政廳明確表示了對“與抗日戰爭中對日偽軍作戰犧牲的原國民黨人員墓地和紀念設施”保護工作的支持。
山東省民政廳明確,上述墓地和紀念設施無保護管理單位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組織進行維修改造和保護管理,褒揚為抗戰犧牲的原國民黨人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山東省民政廳的答復對民間愛心人士及相關公益組織進行相關保護工作,同樣是種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