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右手手掌攤平、手心微微向內、中指微觸眉梢,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馬景剛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家人將馬景剛年輕時的照片印在日歷上。)
(紅網《最后的勝利》報道團記者與馬景剛合影。)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劉容 黎鑫 常德報道
“《最后的勝利》,這個搞得好。”8月3日,紅網《最后的勝利》報道組來到常德市新五村劉家坪社區,92歲高齡的馬景剛一眼就看到了記者著裝上“最后的勝利”幾個字樣,他的思緒也由此回到了70多年前。
馬景剛,出生于1923年,湖南湘陰縣人,現居常德。16歲時考入衡陽機械化學校,畢業后參軍,分配到第53軍。常德會戰期間,他在第66軍軍部軍需處任上尉副官。
雖已年過九旬,但聊起那段歲月,馬景剛依然精神矍鑠,目光炯炯。馬景剛說,對歷經戰爭的人來說,“勝利”一詞尤其意味深厚。
“57師將士在我心中個個是英雄”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打響,日本侵略軍分三路進攻常德城。當時駐守在常德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在師長余程萬率領下,緊急疏散百姓,誓死駐守常德城。
當時,年僅20歲的馬景剛,是國民革命軍第66軍軍需處的一名戰士。常德會戰中,66軍參加了外圍作戰,先后克復了南縣、安鄉、津市、澧縣和湖北的公安、沙市、松滋等地。
會戰期間,馬景剛負責給軍隊補給武器彈藥、糧食、被褥等,雖然沒有在前線作戰,但他仍看到了這場戰爭的慘烈。
“日本鬼子見人就殺,所到之處奸淫擄掠。”馬景剛回憶說,常德會戰打得十分激烈,常德城一片瓦礫。
塵封多年的記憶被翻開,馬景剛十分激動,但回憶起當時的戰況,他幾次忍不住落下淚來。
常德會戰中,日軍第11軍出動約9萬人進攻常德,中國74軍57師8000將士誓死守城,苦戰16晝夜,最后幾乎全軍覆沒。
在馬景剛眼里,中國軍人敢于犧牲,頑強抗敵。“57師將士在我心中個個都是英雄。”至于誓死守城的57師將士,馬景剛數次豎起大拇指贊嘆說,“他們不怕死,用生命和鮮血死守常德城”。
“打仗就會死人,要珍惜和平”
雖然未在前線參戰,但身為一名戰士,馬景剛時刻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
“在第53軍時,我還報名參加中國遠征軍的敢死隊。”馬景剛說,要不是軍長不放他走,他后來也許就是一名中國遠征軍了。
常德會戰結束后,馬景剛所在的部隊在常德駐扎了一個多月后才離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部隊還在湖北武漢接受日軍投降。到了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軍湖南時,馬景剛還參加了陳明仁領導的和平起義。
歷史的車輪晝夜不息地前行,70多年過去了,那段苦難歲月終已遠去。但對馬景剛來說,那段記憶卻永遠不會遠去。
“打仗就會死人,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和平。”馬景剛說,他從不看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慘烈的戰爭畫面,會攻破他內心的那一道防線,但他叮囑年輕人要多看,“銘記歷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