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墻河南岸的相公嶺,仍殘留著抗戰時期約兩公里的戰壕。)
(紅網《最后的勝利》報道組重走相公嶺當年的戰壕。)
(從相公嶺遠眺,遠遠可以望到新墻河。)
(如今平靜的新墻河。)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張珍 見習記者 劉頌輝 岳陽報道
1939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新墻河,1939年10月8日,日軍敗退新墻河北岸;
194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新墻河,1941年10月9日,日軍敗退新墻河北岸;
1941年12月24日,日軍進攻新墻河,1942年1月16日,日軍敗退新墻河北岸……
長沙會戰,三戰三捷。被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新墻河則是保衛長沙的第一道防線。
紅網《最后的勝利》報道組走訪新墻河,記錄這條英雄河曾經發生的故事。
新墻河南源于幕阜山,名沙港河;北源于龍窖山,名游港河,二水匯合后,始名新墻河。向西流經新墻、榮家灣、鹿角,匯入洞庭湖。
1938年11月,岳陽淪陷后,日軍占領了新墻河以北地區。1939年至1944年,日寇先后4次從新墻河北岸向長沙方向大規模進犯。中國軍隊依托新墻河,打響了長沙保衛戰,廣大軍民同仇敵愾,痛擊日軍,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戰績。
歷經70多年風雨侵蝕,新墻河流域至今仍有多處抗戰遺址頑強地與時光對峙,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講述抗戰英雄的鐵血忠魂。距離新墻河直線距離1.5公里的相公嶺就是其中之一,相公嶺位于新墻河老街,在新墻河南岸1000米處,至今仍存留有約兩公里戰壕。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王超奎奉令在新墻河相公嶺一帶布防,執行阻擊敵人、掩護戰區主力部隊在長沙附近集結的仼務。人數數倍于王超奎隊伍的日軍輪番向新墻河發起進攻,身為營長,王超奎率領全營官兵奮勇殺敵,打退敵人無數次沖鋒。激戰三天三夜,成功遲滯了日軍的進攻,而全營500余人壯烈殉國,王超奎也被譽為“斷頭將軍”。
70多年歲月滄桑,如今的相公嶺已經長滿了荒草,青草間近一個人高的戰壕清晰可辨。曾經,就在這荒草之間,中國軍民前赴后繼,用鮮血阻擊日軍的進犯。
“小時候在屋前屋后玩耍,經常可以翻出炮彈。”岳陽縣新墻鎮板橋村村民何衛星記得很清楚,小時候要好的小伙伴因為玩炮彈,把手炸傷了。“從那以后,看見炮彈都不玩了,家里父母也不準玩,怕炸傷。”
從相公嶺遠眺,遠遠可以望到新墻河。如今,河兩岸再也沒有硝煙,沒有機槍轟鳴……
八月,蔚藍的天空下,新墻河靜靜向西流去,時間沉淀了硝煙……而這里曾經的戰火還沒有被遺忘,中華民族奮勇抗擊侵略的熱血還沒有被時間凝固,那一段刻骨銘心的血與淚的歷史記憶,將始終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