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時刻新聞記者采訪團來到黃石新港,對話新港工作人員。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陳彥兵采訪中鋁華中銅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2013年,灰色,依舊是黃石這座城市的底色。(資料圖)
2013年,黃石市委決定,2014年6月30日之前,關閉所有五小企業,全面治理工業重污染源。一場關閉五小企業和整治重污染企業的圍剿戰,蓄勢待發。市區一根根高聳入云的煙囪,轟然倒塌。(資料圖)
7月5日,紅網時刻新聞記者站在磁湖邊上極目遠眺,青山綠水掩映著生態都市,處處皆是好風光。
任誰也無法想象,眼前碧波蕩漾的磁湖,曾經被污染得像“雞尾酒”的顏色一樣。
7月5日,如今的黃石,早已變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生態大城。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推進。今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第41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也在三湘四水鋪展。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派出四路20名全媒體記者,分赴湖南常德市、安仁縣、長沙縣和湖北黃石市開展調研采訪。8月3日起,紅網、時刻新聞“網報端微視屏”六位一體現代傳播矩陣平臺同步推出大型主題融合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敬請關注。
時刻新聞記者 陳彥兵 黃石報道
剛接到采訪任務時,我看到出差地點:湖北黃石,三十年前的“光灰城市”、青銅故里,如今演變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生態綠城。由于老家和湖北毗鄰,自小聽說黃石是一座采礦業繁榮的城市,山上山下遍地都是礦工。老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綠色升級?轉型成什么樣子了?這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對黃石頗為好奇。
踏上火車的那一刻,我開始構思。
黃石作為老工業城市,會忍痛割愛,舍棄金山銀山?生態倒逼產業轉型?生態和經濟,大多時候矛盾共生:因為污染,所以企業被罰款;因為罰款,所以更要通過更大規模地生產來尋求利益平衡,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博弈均衡,處罰單位和污染企業都獲得了短期利益,卻也都損害了長期生態均衡。
接下來的采訪時間,我需要找到一家有代表性的企業,了解更多、更真實的第一手信息,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歲月的殘留;我需要找到一位老礦工,一位既見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光灰城市”,又目睹了黃石轉型升級成生態新城的老礦工,他站在時光里,歷經了采礦業的輝煌崛起,又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轟然落幕、“黃老二”逝去的蕭瑟黃昏,他回憶當年時臉上的神情,瞳孔里閃爍的光亮,舉手投足散發出來的聲音,真實。
然而,這樣的預期,在到達黃石市時被現實擊碎了一半。
十八大以來,黃石市關閉了全市所有的“五小企業”,同時,重拳整治重污染源,全市367家污染企業被強行關閉。關停,意味著可能再生產;關閉,則是徹底銷毀,不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這也意味著,關于那段歷史,我只能另辟蹊徑。
輾轉之余,來到黃石市環保局。
我想知道,2013年實施關閉“五小企業”行動時,作為一線執法者,他們真實的內心感受。我期待他們的回答里,有那么一丁點對那個時代的惋惜;每一座工廠的拆毀,背后或許是數百個家庭的分崩離析;多年前,他們審批通過建廠,后來,他們一紙令下炸毀;執法現場市民維權,最艱難的拆除攻堅戰,有沒有讓他們動容的一刻……凡此種種,會不會在他們心中泛起一絲波瀾,一絲五味雜陳,從而跳出一個故事。
“沒有,我在拆毀現場很有成就感,態度也非常堅決。”這當然是標準答案,我半信半疑。
隨后,他們拿出當年拆除“五小企業”的紀實資料。一座座山體被采礦企業挖空,江灘兩邊廢水橫流;一根根煙囪濃煙滾滾,時至正午,太陽依舊看不清輪廓;市區彌散著終年不散的濃霧;每一根煙囪轟然倒塌的瞬間,揚塵騰起的蘑菇云背后,是圍觀群眾拍手稱贊的笑臉……
當我看到當年拆除重污染源企業的影像資料和照片時,我開始相信。那一年,黃石市生態污染讓人們觸目驚心的程度,就正如霧霾讓北京痛心疾首一樣。2013年,黃石提出“生態立市,產業強勢”戰略方針,這已不是“忍痛割愛”,而是“刮骨療毒”。
先破而后能立。采訪期間,為了追溯“青銅”產業鏈,從大冶有色到中鋁華中,再進入到上達電子。采訪現場,有聞必錄,并沒有做特別的甄選,還原所見、所聞、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