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推進。今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第41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也在三湘四水鋪展。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派出四路20名全媒體記者,分赴湖南常德市、安仁縣、長沙縣和湖北黃石市開展調研采訪。8月3日起,紅網、時刻新聞“網報端微視屏”六位一體現代傳播矩陣平臺同步推出大型主題融合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敬請關注。
時刻新聞記者 鄧正可 長沙報道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不只是古人愜意悠然的心境寫意,也是當下長沙縣人所能觸及的真實生活。“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號角吹響,生態文明建設如火如荼,讓生活回歸綠色,生命回歸自然,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路。時刻新聞記者近日走進長沙縣這座綠色生態小城,開啟長沙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探“綠”之旅。從開慧鎮大明湖生態濕地到福臨鎮白馬橋生態濕地,從農村生態河道到白沙壩,從撈刀河南岸風光帶再到長沙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松雅湖……一路“綠”景,目光所及,延綿不絕。
大明湖濕地的垂釣者。鄧正可攝
長沙縣福臨鎮白馬橋濕地公園,這里的溫度要比其他地方略低,迎面吹來的風也帶著微微的涼意。鄧正可攝
濕地垂釣者:幸福是眼前的魚游鳥棲
在長沙縣開慧鎮的大明湖生態濕地公園,靜坐著幾位垂釣者。家住濕地公園附近的村民李軍民于2012年搬遷至濕地公園附近的安置區,親眼見證了大明湖生態濕地從2013年開建到2016年竣工的成長之路。
他說:“濕地公園建成后,我和附近的村民又多了一個休閑的地方,晚上在這散步、騎車、乘涼的人很多。白天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在濕地釣上幾斤魚呢。”李大哥說著,滿足地抖了抖自己收獲頗豐的漁兜。
上個世紀,當地人建設了大明水庫,后因種種原因造成湖面淤塞,湖體萎縮,大面積濕地無法利用,周邊的農田易受洪澇災害,連年減產,水庫也成了廢地。而大明湖濕地公園的建設讓這一方土地“起死回生”變廢為寶,集觀賞、灌溉、凈化水質等多功能為一體。
長沙縣水務局規劃計劃科科長李技龍介紹,濕地栽植的大量狐尾藻、蓑衣草、菖蒲等具有凈化水質能力的植物,能有效降低水體富營養化,氨、氮等指標。從濕地入水口進來的河流上游污水,在與濕地植物、土壤的接觸中,被進一步過濾和凈化,最終從出水口排出至河流中,供生產灌溉。而人們也能自由地穿梭在濕地的小道中,零距離接觸大自然。
在40度的高溫下,站在福臨鎮白馬橋生態濕地公園的岸邊,炙熱的皮膚卻能感到空氣中有一絲絲難得的清涼。滿眼望去,整個濕地公園就像一個巨大的綠松石,水中蒲柳隨風搖曳,狐尾藻微微泛起波浪,很難想象,水就在密密麻麻的草葉之間靜靜流淌,等待著自己的凈化與“重生”。
“除了凈化水質,濕地對它周圍生態保護也有一定的幫助,許多鳥類會來此棲息覓食,而濕地附近的溫度也會比其他地方低一兩度,所以你才會感覺到這里的風要清涼一些。”李技龍說。在濕地公園的出水口,清澈的水流撞擊著石頭,在太陽的照射下,濺起亮晶晶的白色水花。
長沙縣開慧鎮綠意盎然的生態河道,鄧正可攝。
生態河道成綠航 載起致富農家樂
在開慧鎮白沙村的一條農村河道旁,村民黃自然大姐跟記者熱情地打招呼,這個炎熱的季節,是她的最愛。
她說:“因為村里的環境好,2015年引進危房改造項目后,我順應潮流開了原生態的農家樂,我們這是國家級景觀旅游名村,游客最喜歡這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夏天在這里避暑最好不過,這個時節,賞荷花、吃蓮子、蓮藕,特別愜意,我的生意也跟著好,幸福指數也自然就高了。”
這樣的農家樂在開慧鎮、春華鎮還有很多,憑借著環境的優勢,許多村民在河道兩岸依山傍水就地致富。
近年來,長沙縣因地制宜,按照“行洪暢通、堤岸穩固、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管理長效”理念,開展岸坡整治、清障疏浚、水系溝通、生態景觀等工程。保留河道的天然河岸,主要采用草皮、生態砼、樅樹樁等護岸形式,對河堤進行加固,并種植生命力較頑強又不堵塞河道的植物,充分發揮河流自凈修復能力,改善水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恢復河流生命健康。
蜿蜒的農村生態河流像一條條鑲滿了綠松石的項鏈,一條小河回歸了它身為自然風光一部分的本質。污染少了,風景多了,河流成為傳承和彰顯鄉鎮區域特色文化的載體,提升著區域環境空間品質和環境價值,增加區域吸引力,也成為兩岸村民的致富“航道”。
余暉下的松雅湖濕地公園。曾祥平攝。
松雅湖畔的健康跑道。
松雅湖:你在湖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余暉之下,松雅湖生態濕地公園開始了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在松雅湖北部園林景觀的國內最大湖泊沙灘上,大人帶著小孩玩沙子,壘起童話里的“城堡”;年輕小伙們赤著腳打排球、踢足球,揮汗如雨,卻樂此不疲;小情侶依偎在一起,靜靜欣賞連片的晚霞,二人的身影成為湖邊最甜蜜的剪影,而這道剪影或許在下一秒,就進入了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之中。
在這里,人們可以騎著自行車環湖賞景,也可以在紅色跑道上鍛煉健步,還可以在廊橋花海中自拍、在沙灘上恣意灑脫地玩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連綿的湖岸如同一卷畫軸,這里的時光格外緩慢,行走其間,怡然風光和時尚色彩無處不在,湖面吹來的涼風讓人心曠神怡,暫時忘卻夏日的炎熱。
松雅湖是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高效生產力的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為城市提供水資源、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調控空氣濕度,改善空氣質量,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根據測算,松雅湖區域的氣溫在夏天比市中心要低5攝氏度左右,而負氧離子含量更是在50000個/立方厘米以上,是市中心的數十倍。
松雅湖規劃建設“一心、五軸、八區”,以松雅湖為中心,由湖心散發出五個生態景觀軸,并形成企業會所區、購物休閑區、都市濱湖區、濕地文化區、家庭文化游樂區、健康體驗區、歷史文化區和禪悟休閑區等8個城市功能組團。湖泊整體于山水空濛、青黛含翠中浸透出濃郁的自然氣息與人文情懷。
水天一色松雅湖,肖毅攝。
告別昨日塵與土 成就今天綠與藍
“山清水不秀,處處豬糞臭。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中小河流河床淤積、河道水域被占用、水質污染嚴重,尤其是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等現象日益凸顯,納污水體富營養化,氨、氮等嚴重超標,水流渾濁、黑臭,嚴重影響城鄉供水安全。這是前些年長沙縣的真實寫照。
針對環境污染問題,長沙縣率先實行生豬退養,劃定禁養區,推廣生態立體養殖。同時,長沙縣作為2012年水利部、財政部開展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試點縣之一,規劃11個項目區納入了試點整治范圍,2013年啟動了試點縣項目區河道生態治理建設。
長沙縣秉承著從污染末端治理轉向污染源頭治理、從化學處理轉向自然生物處理(建設人工濕地)、從局部治理到全流域生態治理的治污思路,大力開展生態治污、生態復綠工作。采取清障疏浚、生態護岸、人工濕地、景觀節點等措施,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農村河道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河流自凈和生態修復能力,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質、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在今天的長沙縣已基本實現。未來,長沙縣將向建設最美鄉村和更高水準的生態文明城市進發,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的一顆“綠色心臟”。讓生活與自然相伴,讓自然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