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上汽集團的“底氣”與“底線”
柯紀
日前,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10月20日起,召回部分別克、雪佛蘭及凱迪拉克品牌車輛,共計3,326,725輛。
上汽通用此次召回車輛的問題,出在“車輛配備的前懸架下控制臂襯套,在受到較大外力沖擊時可能發生變形或脫出,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車輛失控,存在安全隱患”。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至少從三年前,就有車主反映上汽通用生產并配備這種“分體式下懸架控制臂襯套”結構的車型存在設計缺陷,導致事故的報道。據中國質量新聞網汽車資訊收到的最新投訴,今年7月24日,一位車主駕駛昂科威攜全家去貴州銅仁萬山古鎮游玩,下午返程途中,車輛突然斷軸失控,撞向中間隔離帶,萬幸的是安全氣囊打開,車上人員安然無恙。導致事故的原因是車輛的左前輪脫落!因此,上汽通用的這個召回,已經是來得太遲了。
332萬輛“缺陷車”,直接涉及332萬個車主和他們家庭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如此觸目驚心的險情,對當事車主而言,經歷的是生死瞬間。對廣大上汽通用客戶來說,是壓在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品牌汽車》公告中了解到,正是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上汽通用車主針對上汽通用“軸脆脆”問題的投訴,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啟動對上述問題開展缺陷調查和評估,才觸動車輛制造企業的神經,“受調查影響,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決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由此也不難看出,此次上汽通用的召回計劃有迫于壓力的不得已之嫌。
有如此遲緩的行動,必有冷漠的態度。和上汽通用實施召回相比,10月9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票代碼600104)發布的一份提示性公告,稱“經公司估算,此次上汽通用(我公司持有50%股權)的車輛召回,計劃預計對公司經營業績不產生重大影響。”而對332萬上汽通用車主關切的車輛質量安全話題置若罔聞。這讓本來就因為車輛隱患提心吊膽的上汽通用車主,又感受到一股進入深秋般的陣陣寒意。
據報道,10月8日,上汽集團的股價迎來了近期首次大跌,開盤后其股價便快速跳水,閃崩一度觸及跌停,成交約4.4億元,當前市值約3506.21億元。有分析指出,讓上汽集團在“十一”假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馬失前蹄的觸發因素,是上汽通用國慶前夕的召回公告。也許,上汽集團發布的這份提示性公告是履行上市公司重大事項披露義務的必要程序。但是,作為上汽通用的大股東,在應對上汽通用332萬輛汽車召回事件對集團影響的“危機公關”策略上,采取的是“事不關己”的態度。這份提示性公告仿佛在說:上汽通用的房子漏雨了,但不影響我們老大在家睡覺。至于住在漏房子里的人睡的怎樣,跟我沒關系!
反觀這份提示性公告,上汽集團對于持股公司發生嚴重的產品缺陷召回事件三緘其口,反而“甩鍋”給媒體——不分前因后果,不講來龍去脈,把本次召回引發的有關新聞報道,特別是在召回成本及對公司業績影響方面的內容一概推定為“不實報道”,然后一副店老大的模樣——這次召回對上汽集團不會傷及皮毛,滿口“不差錢”的底氣。
康德說,一個行為的道德性不取決于它的結果,而僅僅取決于該行為背后的意圖。上汽集團這樣的態度,不能不說是對產品質量安全的“麻木”。一位業內人士曾說,一輛由兩萬多個零件組成的汽車,100%合乎設計規范、質量保證100%完美幾乎不可能,只有通過市場檢驗和反饋,才能逐步改進設計,因此車市才有了小改款和召回這一說。對此,廣大消費者也認同。然而,對于召回的態度,可以衡量出生產企業的良知。通過上汽通用“軸脆脆”的相關報道,可以推測上汽通用車輛問題的大概率原因出在設計上。而一些廠家的自作聰明的“通病”,就是采取隱瞞態度。上汽通用對自身問題的做法,與這種病癥的吻合度極高。這份提示性公告就是一份自曝式“體檢報告”,說明企業對召回的被動,對車主的消極,乃至對質量安全的漠然。
事實上,這也不是上汽通用第一次出現“被動召回”的情況。2016年5月,上汽通用向原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2016年8月15日起,召回部分配置有第三代1.6L及1.8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汽車,共計逾216萬輛,涉及眾多熱銷車型,包括英朗、科魯茲、景程和愛唯歐等。那次召回行動同樣是大量消費者投訴、原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進行缺陷調查和評估,認定上汽通用的部分車型存在安全隱患后,上汽通用才決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故障隱患。
看到屢屢“房屋漏雨”的上汽通用,上汽集團是任其發展,甚至傷害“房客”,還是以主人公的姿態,給危房來一個“挑頂大修”,重筑安居之所,這不僅考驗企業的勇氣,也考驗企業的責任。因為,保證質量安全是一個企業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