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不能說的秘密”
——全國商業秘密保護百家企業圓桌會議側記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實習記者 胡錫豐
“2019年9月,我們發現市場上有人以豪邁原班人馬打造的名義銷售封邊機,該產品與我公司在售的兩款產品高度相似。我們立即主動維權,向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舉報,該局迅速有效地查處了這次侵權行為,商業秘密得到保護,讓侵權者付出了代價。”雖然已經過去了3年多,但當豪德機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錢華說起這個商業秘密保護案件時仍感慨萬千:“正是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高效行動,讓德國總公司看到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因此決定追加投資,將更多產品線投放到中國。”
錢華是在市場監管總局11月16日組織召開的全國商業秘密保護百家企業圓桌會議上分享這個典型案例的。當天,許多和錢華一樣來自企業、行業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圍繞加強商業秘密保護主題進行交流研討,百家企業代表還聯合簽署“保護商業秘密 助力創新發展”倡議書,向全國企業發出倡議。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晨光是一個做文具的傳統企業,很多人可能會奇怪,怎么文具也有商業秘密呢?”雖然話語略帶調侃,但當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潘高翔說起商業秘密保護的重要性時,無論是來自傳統行業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大慶、工裝自控工程(無錫)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奚燁鋒,還是來自新興行業的浙江一舟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海剛、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小梅等,大家的認識出奇地一致:商業秘密是企業的重要知識產權,是企業最核心和最具競爭力的無形資產。
商業秘密包括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能夠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在國內,商業秘密保護是企業融入市場經濟競爭發展洪流、促進經濟內循環的必然選擇;放眼國際,重視商業秘密保護同樣是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識之舉。”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團)合規政策總監胡湛說。
“在研發中主動發現第三方價值,通過專利許可和交叉許可的方式,相互尊重達成共贏。”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產權官孫明巖分享道:“企業保護商業秘密應當積極維權、主動維權,以及進行生態共建。”
“軟硬兼施”守好秘密
作為一家在全球擁有50億消費者的百年企業,寶潔已形成相對完善的商業秘密保護體系,構建起現代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基本框架。寶潔(中國)有限公司政府事務及公共策略總經理郭志宏介紹:“我們采用‘三防一體’的方式對商業秘密進行保護——通過對員工培訓,讓每個員工都了解什么是需要保護的業務信息;采取技術性和程序性的手段對商業秘密加以保護,將業務信息進行加密、分級標注,定期對文件進行歸檔保存,同時,內部設有合規部門,定期檢查和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運用現有法律對商業秘密采取有效保護措施,比如在開展商務活動時,與合作伙伴簽訂商業合同時,都特別注意這一點。”
同寶潔一樣,在商業秘密保護的措施和手段上,大多數企業都是采取“軟硬兼施”的方式來守好“不能說的秘密”。“軟”的措施主要是從思想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面入手,通過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營造保護商業秘密的企業文化;“硬”的舉措主要是通過制度、技術、標準等硬核措施進行保護。“軟硬兼施”讓企業構筑起人防、物防、技防立體保護體系。
“商業秘密一旦被泄露,無疑將會給企業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輕則喪失領先優勢、商業機會被侵蝕、品牌口碑被損害,嚴重的甚至危及企業的生存。”小米集團副總裁顏克勝表示,小米成立了高級別的保密工作組,實施總經理負責制,建立大質量和大合規管理制度,將商業秘密保護與質量管理等制度高度重合,推行質量與合規績效考核體系,納入質量績效管理。
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牛凱表示,同盾科技將標準化手段運用到商業秘密保護管理和服務當中,提升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建立了20多項制度和流程,開展‘保護活動月’,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斷增強員工保護商業秘密的責任感、使命感,保密文化已經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只有重視商業秘密保護,才能筑牢企業發展的防火墻。”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潘展華說。
保護永遠在路上
目前,無論是法律層面,還是制度層面,我國都在加大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力度,如《民法典》《行政法》《刑法》等法律都有相關的條款。《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等重要文件中也有相應的規劃。市場監管總局今年還專門啟動了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
不過,由于商業秘密保護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實踐中仍存在不少難點堵點痛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愛民說:“石化行業屬于商業秘密密集型行業,商業秘密維權舉證難、訴訟周期長的問題尤為突出。例如,對涉嫌侵權方的生產裝置進行現場取證時往往會受到阻撓和拒絕;涉嫌侵權方還會設置技術性訴訟障礙,加重維權難度和成本。在石化領域,商業秘密維權耗時大都需要5—6年,有的甚至超過10年。”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增太對此深有感觸,他建議,在認定技術相似度較高的情況下,應適當降低對侵權人提起公訴的門檻;對侵權行為偵查過程和取證辦法給予指導,提高維權效率;對于技術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的行業適當提高員工離職脫密期和競業限制期的年限;增加侵權成本,加大打擊力度,讓侵權者有所忌憚。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局長袁喜祿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根據企業的建議,進一步完善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制度體系,根據不同行業和地區的情況提供更加多樣性的規則和指引;進一步加強監管執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深入推進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加強商業秘密保護國際規則、趨勢的研究,了解和化解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