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華
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
可以說,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一個時期以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少民營企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迫切需要針對新情況,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提振民營經濟預期信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出臺的《意見》共提出了8個方面31條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在此次《意見》部署的6個方面重點任務中,專門有一項重點任務是“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明確指出要“引導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既是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營經濟在質量強國建設道路上的必然選擇。
清華大學、武漢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社科院等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曾經聯合做過一項調查研究,他們將國內的企業發展模式分為“速度型盈利模式”和“質量型盈利模式”。結果發現,質量能力與以全要素生產率為表征的企業經營績效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因果關系。在相同的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趨勢下,“速度型盈利模式”企業之所以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沖擊更大,甚至在銷售利潤、全要素生產率等指標方面呈現出較大程度的負增長,其自身質量能力較弱是重要原因。與之相比,“質量型盈利模式”企業之所以能夠實現經營績效的快速增長甚至顯著超過地區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水平,其自身較高的質量能力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新時代、新要求、新任務,民營經濟必須從傳統“速度型盈利模式”之中跳出來,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走新型“質量型盈利模式”。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意見》專門就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出針對性的舉措: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可以說是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作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過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直接服務者,市場監管部門也需要繼續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等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質量創新是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意見》將“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作為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兩項重要具體舉措,明確要求“提升質量管理意識和能力”“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以及“加強品牌建設”等。廣大民營企業應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抓好創新、質量、管理,通過質量創新雙輪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意見》的出臺,不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更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抓好貫徹落實,確保《意見》的政策效應充分釋放,落實落地。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和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質量報》【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