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學安
誠信是商家的根本,不管是大商場還是小攤販,沒有誠信就無法做生意。現在有不少商家,利用各種機會鉆空子,或缺秤少量,或以次充好,靠侵害消費者利益來獲利。尤其是在追求“更低價”的消費者面前,部分商家先用低價吸引顧客進店消費,然后使用“鬼稱”增加銷售重量以此牟利。如此之下,劣幣驅逐良幣,原本做公平買賣的商家也會被拉下水。
對于商家而言,文明誠信經營是立足之本。缺秤少量并非小事。此前,南京一則“5斤小龍蝦變3斤”的新聞曾引發關注。商家稱龍蝦在烹飪中可能會脫水。可上海市消保委通過實驗發現,不同口味小龍蝦燒熟后損耗率最高僅9.4%。可見“5斤變3斤”系脫水之說是站不住腳的。
作為專門經營小龍蝦生意的商家,對小龍蝦經過烹飪后是否會有損耗、損耗量約為多少,恐怕心知肚明。但之所以還會發生“5斤變3斤”的情況,恐怕很難靠“有關人員操作失誤”搪塞過去的。
秤雖小,卻是市場公平交易的重要工具。這種缺秤少量的行為屬于欺詐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如果任由缺秤少量事件不斷出現,不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更會擾亂市場公平經營秩序,加大有關部門的監管難度。面對缺秤少量不良風氣,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檢查力度、打擊力度,如設立“黑名單”,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監管,形成震懾力量,以確保商家誠信合規經營,維護消費者權益。
小小的一桿秤,一頭連著商家的誠信,一頭連著消費者的信任。商品分量“縮水”,損耗的不僅是商品,還有消費者的信任,而信任是寶貴的,必須倍加珍惜。如果任由缺秤少量商家長期得逞,會對其他誠信經營的商家造成負面示范,拉低市場整體誠信水平。現在,消費市場的復蘇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切勿因為缺秤少量這種行為,讓消費者寒心,給原本緩慢恢復的市場“澆冷水”。
《中國質量報》【八面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