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禮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在浙江省義烏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已制定發布覆蓋消費品分類國家標準的11大類、98中類的消費品國家標準共計5400余項,形成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強推配套的消費品國家標準體系。這是我國消費品國家標準體系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標準服務民生改善、塑造美好生活的直接體現。
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消費品標準直接關系消費品質量提升,在助推產業創新、滿足消費升級、助力綠色發展、穩定出口貿易等各方面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以義烏為例,作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物美”的義烏小商品從以前突出價廉到當下更強調質優的轉變,就是高標準引領產業鏈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推動小商品闖出大市場、做成大產業的生動實踐。
長期以來,有關部門持續健全消費品標準體系,推動諸多領域的消費品標準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目的就是為了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配的標準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比如,今年我國就已批準發布13項家具國家標準,均填補了相關領域國家標準的空白。再比如,近年來有關部門力推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改實施,對于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將有效助推相關產業提質升級,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要。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在消費品國家標準“多而全”方面已經取得重要成果,需要在“小而美”方面進一步發力。相較于11大類和98中類的這一大范圍而言,消費品分類中還包括200多項小類和1000多項組類,而這些分布在公眾生活方方面面的細分行業和消費品,與民生發展的“煙火氣”關系更加密切。相關部門和單位應該“目光向下”,更多關注這些細分行業和領域,關注生活品質提升的微觀層面。同時,在建立健全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基礎上,推動行業標準、團體標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等更好發揮在完善“小而美”標準方面的突出作用。
消費品標準體系建設,不但要“盡力有”,還要“經常優”。從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看,近年來,我國九大重點領域53個具體行業領域的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保持在95%以上,我國主要消費品標準水平基本與國際接軌。這一方面顯示了我國消費品標準體系在先進性建設上取得的成果,但同時也說明在標準科學性和先進性方面,我們仍舊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消費品門類創新和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這給消費品標準體系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要及時關注消費品行業的新趨勢,及時研究國際和國內相關行業發展,解決標準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更新優化標準相關指標,持續保持標準對產業發展的高度適用性和強大支撐力。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工信部、商務部聯合印發《加強消費品標準化建設行動方案》,從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明確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標準供給、推動傳統消費品標準升級迭代、開展消費品質量分級和消費體驗評價等重點任務,就是進一步提升我國消費品標準水平的因勢和必要之舉。
標準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發揮標準對美好生活的支撐作用,要定好標準,更要用好標準。在消費品國家標準“有”和“好”已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這些標準用沒用、用得好不好,應該成為有關部門下一步工作重點。這一方面要加大標準的宣貫力度,讓相關的行業、企業和機構等及時知曉標準,進而加快使用標準,以貫標用標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競爭水平、推動行業轉型、滿足消費升級新需要,避免標準出臺后即“上墻入柜”,成為“僵尸標準”。另一方面,標準化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標準實施的監督檢查,形成對“有標不用”“有標亂用”等情形的有效制約,讓相關標準切實發揮作用、起到預期效果,讓標準切實成為塑造美好生活,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和強力支撐。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