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貨“潮品”作為新的消費增長點被列入今年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內容。近些年,國內消費者追捧高顏值、高性價比的國貨,屢屢在國內外市場掀起熱潮,而國貨“潮品”也成為了“穩增長”的“新活水”。
不斷“出圈”的國貨“潮品”在今年春節市場形成消費新熱度。電商平臺上,“龍年”“新中式”等關鍵詞搜索從節前就呈現走高趨勢。京東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消費中,非遺花燈、非遺年畫、非遺刺繡的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960%、175%、166%;淘寶平臺“拜年服”一詞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560%,“國風女童拜年服”搜索量同比增長達740%。
國貨“潮品”火爆,并非偶然現象。曾經,永久、回力等國貨老牌子代表實惠耐用和一個時代的時髦;改革開放后,大量外國產品涌入中國市場,人們開始追逐洋品牌。進入新世紀,本土品牌苦練內功,逐步崛起。國貨熱銷、國風流行、國潮涌動的背后,是制造業升級帶來的國貨品質和國人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反映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良好勢頭。
人民網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3年度消費熱點觀察報告》顯示,作為“2023年十大消費潮流”之一,“國潮國風IP消費”彰顯民族文化認同,融入傳統文化、民族元素的國潮、國風消費爆款不斷涌現,從服裝、美食、日用文創逐步深入到住宿、旅游等各個方面。部分老牌國貨翻紅,選擇國產商品成為對務實消費方式的回歸及對品質堅守的致敬。
實力,這是國貨“潮品”從興起、崛起到火爆的最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在很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給傳統國貨品牌插上了科技翅膀,很多產業實現高端化、綠色化、規模化、智能化提升,國貨“潮品”有了品質托底。同時,中國制造從過去注重制造端變為更加注重消費端、需求端,重視市場開發和市場培育,社會更加開放包容,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也使國貨“潮品”有了環境烘托。
推動國貨成潮有一股關鍵力量,特別需要引起關注,那就是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消費者。前不久,中國網聯合麥可思研究院就“國潮”青年消費行為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00后”群體對國貨有更高的認可度,超過半數的“00后”表示國貨產品的品質、顏值對自己有吸引力;另有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國貨科技領先。“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國貨更有性價比!”這句年輕人常掛在嘴邊的網絡流行語,雖帶調侃,卻也反映出他們真實的消費心理。
有分析認為,“90后”“00”后出生和成長剛好趕上我國經濟騰飛的時期,物質生活富足,這使得他們與生俱來擁有更為強大的文化自信,且更樂意接受本土品牌。而今,新生代群體已然來到時代的舞臺中央,并正在成長為未來中國新經濟、新消費、新文化的主導力量,他們的消費選擇正在引領國貨潮流的走向,為“國潮”產品的崛起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過,新一代年輕人推崇國貨“潮品”并不盲目,他們注重“性價比”,其實反映了其內心有消費理性把守。現在的年輕人吃過見過,遠比其長輩們懂得選擇,在消費上不會輕易遷就。事實上,當下年輕人熱捧“國潮”與前些年部分消費者熱衷海淘的動機一樣,用經濟學“理性人原理”解釋,這是人們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一種現實表現。支配人們消費選擇的第一個“理性”,當然是能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是其所具有的物質性的功能及對比顯示的優質優價。
潮,有起有落,一些國貨也有可能只火一時,今天的爆款“潮品”,明天或許就無人問津。國貨“潮品”要想長紅,必須下硬功夫,打持久戰。企業要著力提升產品吸引力,全社會要多關注和支持國貨,維護國貨品牌。這樣,多方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讓優質國貨不斷脫穎而出,“潮品”長紅不退潮。
《中國質量報》【消費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