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何文堅 攝像 編輯:吳曼)
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 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江蘇質檢兩局參加質量、機制、文化在線訪談
各位網友大家好!
歡迎您收看“質量、機制、文化”在線訪談。我們本期訪談的主題是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今天我們邀請到演播室的兩位嘉賓是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李旭輝、江蘇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張前,歡迎二位局長的到來。
李旭輝: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張 前:大家好!
主持人:江蘇自古便是富饒之地、魚米之鄉,首先請張局長給大家介紹一下江蘇的基本情況。
張前:江蘇地處東南沿海,位居長江下游,全省面積較小,為10.2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江蘇是人口大省,有7600萬人口,占全國的6%。江蘇也是經濟大省,2009年我省GDP突破3.4萬億,占全國的10%左右。或者以這樣一組數據概括一下,江蘇省1%的國土面積,6%的人口,產生了10%的GDP。江蘇目前正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正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
主持人:我們知道,江蘇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請李局長給網友們介紹一下江蘇外貿進出口方面的情況。
李旭輝:得益于江蘇良好的經濟基礎,外貿進出口方面呈現出“三大”:
一是進出口總量大。2009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383.3億美元,占全國的15.4%。2010年上半年,全省進出口總值為2145.8億美元,同比增長49.1%,進出口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二位。
二是外貿占比大。全省現有進出口企業近3萬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蘇投資200多家。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紡織服裝是江蘇的三大出口支柱產業,出口額約占全省經濟總量的85%。其中,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占出口總額的70%和47%。
三是區域發展差異大。蘇南地區是江蘇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同時也是進出口的主要地區,2009年蘇南各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實現外貿總值3003.5億美元,占全省總量的88.7%。
因此,江蘇的外貿依存度或者說國際化程度是相當高的。
主持人:江蘇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總量名列前茅。質量是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保證,請張局長介紹一下江蘇總體的質量狀況。
張前:近年來,伴隨著我省經濟快速發展,我省的質量總體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概括起來講,就是“三個越來越強”和“一個不完全適應”:
一是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強。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數據,我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4年保持在全國前2名,2009年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為90.1%,連續10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工業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采標率達85%以上。新興產業技術質量取得重大突破,原材料、基礎元器件、重大裝備、消費品四類重點產品的質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重點型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涌現出波司登羽絨服、陽光呢絨、雨潤食品、新科電子、好孩子童車等一大批名牌產品,其中,我省國家級名牌238個、省級名牌1730個,省級以上品牌產品銷售收入占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27.5%。此外,我省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也有了明顯改善,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都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鐵路、交通、民航、金融、保險等傳統和新興服務行業顧客滿意程度不斷提高。
二是企業質量管理能力越來越強。我省企業獲得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食品安全等管理體系認證證書5萬多張,獲得證書數量和獲證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我省南通醋酸纖維、揚子石化、波司登、南鋼4家企業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為我省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樹立典范。
三是全民質量意識越來越強。質量宣傳力度加大,社會各界對質量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強,全民質量法制意識越來越強,企業的質量競爭意識和質量責任感越來越強,消費者的質量維權觀念越來越強,全社會的質量環境明顯改善。質量振興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對質量工作齊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形成。
同時,我們也看到,質量工作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需求“不能完全適應”,具體表現在:質量水平不高,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上升緩慢且時有波動。產品檔次不高,影響消費,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企業較少,掌握國際技術標準“話語權”的不多。名牌產品數量偏少,能夠參與世界競爭的頂級品牌不多,與我省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影響質量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質量意識不強,質量管理薄弱;對質量的有效投入不夠,技術基礎工作不扎實;質量責任制落實不夠,有的地方存在重速度、輕質量;質量工作的觀念、方法、機制創新不夠。
主持人:江蘇是我國開放型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進出口總量持續增長,請李局長談一談近年來江蘇進出口產品質量總體情況。
李旭輝:近年來,江蘇進出口產品質量檢驗檢疫監管的有效性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全省進出口產品質量總體上是好的,未發生重大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總體呈現出“兩穩”態勢。
一是出口質量穩步提升。近年來,我省檢驗檢疫系統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檢驗監管力度,有力促進了我省出口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2009年,全省系統共檢驗檢疫出口產品129萬批,貨值達520億美元,發現不合格1200批,不合格率僅為0.1%,國外通報率逐年下降,大大提升了我省出口產品的國際美譽度和競爭力,促進了我省對外貿易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是進口質量總體平穩。2009年,全省系統共檢驗檢疫進口產品22萬批,貨值近400億美元,發現不合格產品8000多批,不合格率為4%,與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我們重點對檢驗檢疫中發現的少數突出問題,如進口鐵礦石品質較差,進口廢物原料及舊機電存在安、衛、環隱患,進口大宗農產品不合格率高等,依法積極采取措施,開展有效應對和處置,將不合格進口產品擋在了國門之外,有力維護了我省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健康和安全。
主持人:針對近年來出現的進出口產品質量問題,檢驗檢疫部門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李旭輝:2007年以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和質檢總局部署要求,我局先后開展了專項整治、重點產品專項整頓、質量和安全年以及質量提升活動,并以此為抓手,通過加大“四個力度”,有效應對了各類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是加大清查力度。對與消費者安全健康密切相關的日用民用消費品和食品企業開展了“拉網式”清查,凈化了外貿經營環境,提高了進出口企業質量管理水平。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我局專門制定了供奧運食品的檢驗檢疫監管預案,摸清全省供奧運食品企業底數,為保障供奧運食品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對出口食品實現了運輸包裝100%加貼檢驗檢疫標志,對全省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企業和進口食品、化妝品的收貨人實施備案管理,確保了可追溯。加大了對玩具、兒童服裝、日用陶瓷等8類重點敏感消費品以及市場采購小商品的檢驗監管,提高了監管有效性。特別是“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我局迅速成立乳品監管工作組,并派出駐廠檢驗員,加強監管,全面排查,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產品出口。
三是加大查處力度。專項整治期間,我們加大了進出口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有效提高了企業的誠信自律和守法經營意識。同時,我們還以“質量月”活動為重要抓手,通過內部工作質量檢查,促進專項整治扎實有效開展,圓滿完成了質檢總局3個100%和我局12個100%的整治目標任務。
四是加大聯動力度。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與9個地市、13個縣市簽訂檢地合作備忘錄及16個單項合作協議,與經貿、海關、農林、漁業、衛生等10個部門建立情況通報、聯合執法等協作機制,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主持人:這次訪談的主題是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請李局長談談“大質量工作機制”提出的背景和具體內容。
李旭輝:“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是國家質檢總局在年初全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是總局審時度勢,立足質量工作實際,著眼質檢長遠發展,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質檢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甚至工作機制的創新。核心內容16個字,就是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主要功能就是“四個促進”:促進各級政府加強對質量工作的領導,履行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責任;促進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加強合作,形成緊密銜接、協調配合的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和工作合力;促進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實提升質量和保障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促進全社會不斷提高質量意識,積極參與質量振興事業。努力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推動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升。
主持人:政府對質量工作負總責,大質量工作機制首要的也是依靠政府推進質量振興,請張局長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張前:江蘇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視質量工作,梁保華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把質量和安全放在首位,萬眾一心打好保增長、促發展的攻堅戰。”羅志軍省長強調“質量工作關乎經濟轉型升級,關乎百姓生產生活,關乎社會和諧穩定,是必須抓得緊而又緊的關鍵環節。”江蘇省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簽署合作備忘錄,拉開了省部合作、全面推進江蘇質量振興的帷幕。近年來,省政府還出臺一系列加強質量工作的政策文件,推動質量水平的提升。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我們著重做好“四個推進”:
一是推進質量強省。質量強省、質量強市是政府加強質量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00年我省江陰市率先開展“質量興市”以來,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省所有的縣(市、區)都已開展質量興市工作,其中有77個縣(市、區)通過省級驗收,江陰市、建湖縣等10個縣(市、區)被評為全國先進,蘇州、無錫、泰州、揚州、南通、鎮江等6個省轄市通過爭創“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省級驗收。應該說,正是在各級政府的推進下,我省形成濃厚的質量振興氛圍,今年,我們按照省政府要求,起草《關于開展質量強省的決定》(代擬稿),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質量強省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擬在更高層次上推進質量振興工作。
二是推進品牌創建。省政府專門印發《大力推進名品牌創建工作的意見》,明確獎勵扶持政策,調動企業創牌積極性。今年,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任務中,就有一條要求新培育江蘇名牌產品680個以上。各地充分發揮名牌輻射作用,加快構建名牌產品群,真正做到創一批名牌、強一群企業、促一片產業、興一方經濟。如我省蘇州市通過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已擁有世界名牌1只,中國名牌63只,江蘇名牌產品和商標680多只,被譽為中國品牌之都。
三是推進質量創新。我省按照建設創新型省份要求,積極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引導和幫助企業掌握技術標準“話語權”,贏得市場競爭“主動權”。我省國際標準化組織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國家及行業標準,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等總數,均居全國前列。同時,根據我省主導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需要,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建成紡織、太陽能光伏、洗漱用品、人造板及家具、建材等國家級質檢中心25個,省級檢測中心55個,完善了質量服務體系,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是推進機制建設。全省各級政府都把提高產品質量納入當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質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蘇州、無錫、泰州、揚州、鎮江、南通等市政府加大對質量工作目標的考核力度,出臺質量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建立了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政府對相關部門的考核制度。無錫市委、市政府將“質量立市”與“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共同確立為無錫經濟發展的三大主戰略,經濟運行質量再創新高。全省各地都成立了由各級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質量興市活動領導小組,全部設立了名牌發展專項獎勵基金,極大地推動質量發展。
主持人:我們知道,質檢系統今年開展了“質量提升”活動,李局長給大家介紹一下檢驗檢疫部門是如何開展這一活動的。
李旭輝:今年的“質量提升”活動,我們把“檢地同行”作為活動主題,提出了“五促進五提升”的工作目標,即:促進檢驗檢疫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提高服務發展、科學監管、基礎保障的能力;促進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質量安全工作的領導,提升質量工作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促進廣大企業進一步落實質量主體責任,提升質量安全保證能力;促進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提升各部門、各行業協會密切配合、共同推動的能力;促進全社會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提升全社會共同營造有利于質量進步的社會環境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重點突出了“四抓”:
一是抓企業,促進質量主體責任的落實。我們主要從提高企業質量意識和質量保證能力兩個方面入手。我們大力開展了質量宣傳活動,走訪了2萬多家企業,發放了3萬多份宣傳冊;組織了近萬人次的技術法規培訓;指導萬家企業建立完善了質量保證體系。我們還與全省三分之二的進出口企業簽訂了質量承諾書。同時,建立企業和社會兩支質量監督員隊伍,聘請了80多名社會質量監督員),并設立了質量安全有獎舉報制度。
二是抓聯動,促進工作合力的形成。我們與38個市(縣)簽訂了檢地合作備忘錄,與商務、海關、農林、質監等10個部門建立了執法協作機制。向各級政府專題匯報產品質量安全情況100多次,與相關部門聯合執法近千人次,協調解決了150多個質量安全問題,協同建立了32個示范區和示范基地。
三是抓整治,促進質量安全得到保障。我們先后開展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出口機電、玩具、日用陶瓷等商品的專項監督抽查以及對美注冊水產品專項檢查,取消了19家衛生注冊企業和82個備案基地的資格,檢查了1000多家企業,整改了300多個問題。
四是抓長效,促進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持續加強。我們全面建立了以風險分析為基礎、以分類管理為核心的動態監管機制,對產品、企業實施“二維”監管模式,有效提升了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
主持人:當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是政府的工作重點,質監部門是如何貼近這一重點,提高質監服務的有效性的呢?
張前:圍繞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們積極做好“四個服務”:
一是積極服務重大戰略,在支持沿海開發上下功夫。根據《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江蘇省質監局關于支持沿海開發工作的意見》,推出6個方面、28項服務舉措。沿海開發3個省轄市已整體開展質量興市先進市爭創活動,其中,南通已通過省級驗收;8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75個江蘇名牌產品、3個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正在加緊培育之中。國家硅材料質檢中心已批準籌建、國家風電產品質檢中心正在加緊申報準備工作。
二是積極服務重點領域,在促進節能減排上下功夫。出臺《江蘇省質監局關于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節能減排專項行動,以燃煤鍋爐節能為重點,對6084家鍋爐房開展節能、安全雙達標活動,力爭年內節約標煤20萬噸以上。經省編辦批準,成立省能源計量數據中心,全面開展能耗數據采集、分析和評估工作。
三是積極服務重點區域,在推進優質產品示范區創建上下功夫。出臺《江蘇省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創建工作意見》、《管理辦法》及《驗收標準》。圍繞江蘇100個特色產業集群和100個特色產業基地發展規劃,排出創建目錄,明確20個左右重點培育對象,體現好中選優,提升創建層次。按照建立大質量工作機制的要求,堅持“政府牽頭、部門聯動、企業參與、行業引導”,推動政府制定創建規劃、出臺惠企政策、支持檢測平臺建設。
四是積極服務重點企業,在增強發展活力上下功夫。建立重點企業跟蹤服務、重大項目全程服務模式,為穩增長、促轉型服務。南京市局選派機關干部擔任50個重大項目和369個重點企業聯絡員,建立62條具體服務任務目錄庫;深入推進銀質企合作,上半年幫助企業協調融資3億元。南通、無錫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以質量提升促企業發展。
主持人:開展質量分析既是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的一項內容,也是宏觀質量管理的重要職能,請張局長談談如何運用這一職能,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張前:高質量的報告,直接推動質量工作,近年來,我們著重堅持“四個注重”:
一是注重建立機制。每年都將質量狀況分析工作,作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進行部署,并按照“課程表”式要求,分階段進行目標考核。
二是注重指導應用。質量報告編寫的目的之一,是指導工作,有針對性的解決質量問題。近年來,我省分別針對化肥、棉花等質量狀況進行分析,向省政府提交質量分析報告,受到省政府領導的重視,指示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為推動名牌、優質示范區等工作,先后編寫了《關于我省創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的調查》、《經濟危機背景下我省名牌企業抗風險能力調研分析報告》、《卓越績效孵化基地調研分析報告》等,為政府經濟決策提供了有力的建議。
三是注重內容創新。今年,我局和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首次聯合發布2009年度江蘇質量報告。共同對我省質量現狀進行評估,進行地區、行業質量狀況分析,同時,還與廣東、山東、浙江、上海等周邊省份、先進地區進行了質量指標比對,找出差距,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7個方面的對策措施,引起政府、社會、百姓廣泛關注。
四是注重定量研究。我們從2002年起,就組織對宏觀質量指數的研究,每年都形成宏觀質量指數測評與分析報告,為質量狀況分析提供重要指標。
主持人:質量工作涉及多部門、多行業、多區域,請李局長談談如何相互協作,合力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
李旭輝:為切實聯合有關部門,構建起齊抓共管、緊密銜接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我們著重開展了“三個合作”:
一是檢地合作。今年,我局聯合省農林部門、省海洋與漁業部門聯合開展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和示范區認定工作,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出口食品質量水平的提高。與江蘇省農委簽署了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協作協議,建立了業務交流、信息通報、技術協作機制,共同開展疫情監測。7月份,我們還聯合省質監局、省鹽務局對全省48家出口鹽漬蔬菜企業食品加工用鹽進行聯合監管,有效防范和打擊違法使用巖鹽鹵水等非食用物質加工出口食品行為。
二是質檢合作。今年3月,我們江蘇質檢兩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建立了包括合力推進質量振興、合力保障食品和農產品安全、合力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等8個方面23項具體工作的合作機制。合作備忘錄簽署后,我局與省質監局相繼合作開展了“質量提升”活動,組織了“質量提升服務進萬企”啟動儀式,舉辦了“質檢邀您看企業,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動。同時,兩局共同開展了質量興省、編寫年度質量分析報告等工作,首次聯合編制發布了2009年江蘇質量報告。6月,我局與江蘇省質監局深化合作內容,在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企業培訓指導服務、標準相關課題研究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提高服務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此外,我局和省質監局共同開展了供世博食品企業聯合監管,統一了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內銷產品及外銷產品的監管尺度,共同做好世博會期間江蘇地區食品安全工作。
三是檢檢合作。今年8月,我局與山西、安徽、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8個直屬檢驗檢疫局共同簽署了新
亞歐大陸橋檢驗檢疫合作機制備忘錄。建立新亞歐大陸橋檢驗檢疫合作機制是質檢系統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配套措施,合作的重點是保障陸橋沿線進出口貨暢其流。隨著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合作機制的形成,沿線合作單位將在分工合理、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打破行政界限,推進便捷通關,方便快進快出,服務區域發展。沿線企業將享受到通關環節減少、通關效率提高,通關成本降低帶來的巨大實惠,成為最大受益者。
主持人:請張局長談談質監部門聯合各部門開展工作這方面的情況。
張 前:我們著重把握好“牽頭組織”、“配合服務”、“合力合作”三個方面。
一是牽頭組織。如開展質量興市工作。我們每年都邀請省人大、政協、發改、經貿、科技、環保、統計等部門領導、以及有關質量管理專家,組成省級核查驗收組,深入各地開展質量興市活動驗收。蘇州質監局聯合各成員單位多次召開大市層面質量分析會議,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相互交流,開展自查互查,共同推進質量振興工作。我們還在名牌評審、宏觀質量狀況分析、優質示范區建設等方面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部門各負其責、配合協作的工作機制。
二是配合服務。一方面,積極參與、配合其他部門牽頭的工作。如參與全省十二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編制,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配合財政、商務開展“家電下鄉”專項打假,配合農業等部門開展農資打假下鄉,配合工商開展放心消費創建等活動。另一方面,積極服務全省發展。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施沿海開發、推進節能減排等重點工作中,結合質監職能,提出相應落實措施。
三是合力合作。最典型的是,剛才李局長提到的,江蘇兩局本著“共促發展、共保安全、共惠民生”的原則,簽署合作備忘錄,合力推進質量振興。
主持人:今年是新一輪質量發展規劃的編制年,請張局長介紹一下江蘇發展規劃的編制情況。
張前:根據國家、省“十二五”規劃的統一要求,我們積極推進江蘇質量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7月份已形成規劃初稿;8月份,進行整理、分析和吸納修改意見,形成修改稿;9月份組織討論,再次征求各有關部門意見;力爭年底前,完成規劃編制和審批工作。
為充分體現大質量工作機制,我們力爭規劃內容有三個特點:一是范圍更廣。我們聯合發改、經信、農業、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保等部門,從單一“產品質量”擴大“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保質量”。二是目標更高。結合江蘇實際,我們提出以國際先進水平為標桿,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力爭到2015年,建立比較完善的質量工作機制,質量強市(縣、區)、質量興業、質量強企活動取得中期成果,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全國領先,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三是措施更實。以推動開展質量強省為契機,設立政府質量獎,強化技術基礎工作,加快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切實保障產品、工程、環境質量。進一步落實質量責任,加強質量法制、質量人才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全社會質量意識。
主持人: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是大質量工作機制的核心所在,在這方面,檢驗檢疫部門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李旭輝:我們主要通過“服務推動、載體驅動、標桿帶動”等措施,有力推動了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
一是服務推動。我們以開展“質量提升服務進萬企”活動為契機,實地走訪企業2811家,舉辦專題培訓319場,并組織中小企業參觀大型免驗企業,大力宣傳和強化企業“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意識,促使更多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從源頭上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同時,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幫助企業加強實驗室建設,提升企業自檢自控和質量保證能力。張家港檢驗檢疫局聯合張家港市文明辦在出口企業中開展“負責任地做產品”活動,提出“誠信在企業、滿意在國檢、產地在港城、聲譽在國際”的創建要求,提高企業的誠信意識。宜興檢驗檢疫局開展為出境竹木草制品企業“質量提升”打分活動,變被動整改為主動自查,讓企業在在競爭中發現自身不足,形成了進出口企業之間比拼質量的良好氛圍,得到了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是載體驅動。我們利用產業集聚區這個有效載體,幫助企業提升產品檔次,促進區域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建成常州木地板、宜興電線電纜、常熟IT電子信息產業等8個產業集聚監管示范區,搭建商務、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18個,集聚企業1064家。出口食品農產品示范區內出口食品合格率達100%,實現國外零通報。我們的出口紫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已經全面建立了統一的備案管理模式,3萬畝出口紫菜示范區實現了從供苗、養殖、采收、加工、檢驗到銷售的“六統一”模式,2009年紫菜養殖突破4億元,人均創收超過1000元。
三是標桿帶動。今年8月,我們啟動了“質量對比提升”活動,樹立200多家標桿企業,組織3000多家企業,開展了100多次交流對比活動,引導企業對照標桿從管理、技術、質量等方面分析差距,實現提升和趕超,不斷提高我省出口企業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在各行業中重點選擇了100多家基礎比較薄弱、產品質量不穩定的企業作為幫扶對象,通過對比分析,自查整改,監督抽查等方式,用實際措施鼓勵企業提檔升級。
主持人:那么,我們質監部門又是如何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
張前:我們全力當好“三員”,力促企業發揮主導作用:
“引導員”,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切實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目前,我們組織了1千多家企業以國內外質量管理領域的優秀企業、知名企業為標桿,開展“標桿對比”活動,引導企業在質量控制、標準水平、計量手段、自主創新等方面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同時,聯合科技、環保等部門,組織質量創新、卓越管理等論文征集活動,投稿達到歷年做多的200多篇,引導企業強化質量管理、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提高市場競爭力。
“督導員”,督促企業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相繼組織1500多家企業開展以“查質量意識,查質量水平,查保證體系,查標準執行情況,查計量檢測保證,查現場管理,查質量損失和訪問用戶”為主要內容的“七查一訪”活動,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水平。對以關系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為重點,加強監管,促進企業落實產品質量責任。
“輔導員”,幫助企業解決質量問題,根據企業需求,組織100多名質量專家深入生產一線,為企業提供咨詢、診斷等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突出質量問題。對2千多人次的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質量工程師崗位知識等培訓輔導,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引導廣大企業走“質量興企”道路。
主持人:張局長前面講到,企業質量管理還是比較薄弱,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
張前: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水平的企業,我們分類指導,幫助企業提高質量管理能力,今年著重實施“個十百千萬”工程:
個:培育建設5個卓越績效孵化基地。這項工作是一項創舉,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的高度贊賞和表揚。自2008年在無錫一汽柴油機建立首個卓越績效孵化基地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其“培訓知識、傳播信息、輻射帶動”的功能,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入基地接受孵化培訓,2000多人次接受培訓。今年,我們專門制定了《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明確申報條件、激勵、考核措施等,原則上每個行業只設立一家孵化基地,力爭今年培育5個孵化基地,開展孵化活動。
十:按照卓越績效模式,今年培育發展40個左右的江蘇質量獎,其中工業企業不超過10個,作為卓越績效標桿,示范帶動其他企業追求卓越。目前,全省無錫、南京、揚州、南通都已按照卓越績效模式,設立市長質量獎,無錫已公布第三批市長質量獎名單,每個企業獎勵100萬,成為當地管理創新的“指揮棒”。
百:對700多個企業質量信用體系進行評價。這是今年一項創新工作,我局已聯合省信用辦出臺了相關管理文件,啟動全省企業信用質量評價工作。今后,質量信用評價結果將作為《江蘇省工業企業信用報告》的必備項,質監局認定的質量信用評價等級將與工業企業信用等級掛鉤。質量信用等級低的企業,整體信用等級都下降,一旦質量失信,必將處處受制。目前,已有702家企業進行了材料申報,征集確定質量信用評價評審員238人,經過材料評審、現場核查、網上公示等環節后,年底將向社會發布。
千:新增1千家以上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孵化培訓人員2千多人次,保持我省認證數量和質量在全國領先。
萬:加大培訓力度,力爭有1萬人通過質量專業資格考試,打牢質量基礎。
主持人:我們知道,服務與監管“雙輪驅動”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檢驗檢疫部門在監管方面有什么創新?
李旭輝:江蘇有近3萬家進出口企業,2009年進出口達150多萬批,日常檢驗監管任務十分繁重。近年來,我們緊貼實際,大膽創新,檢驗監管工作上有效實現了“三個轉變”:
一是從重檢驗向檢驗與監管并重轉變。我們改變重檢輕管、以檢代管的工作方式,將檢驗寓于監管之中,實現從“檢驗產品”到“監管企業”、“監管行業”的轉變。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出口工業產品分類管理工作,開發應用出口分類管理三維監管信息系統,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提升了監管效率。
二是從重出口向進口與出口并重轉變。我們不僅加強出口企業、產品的監管,還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外貿,加大進口食品、大宗資源性產品、舊機電等的檢驗監管力度,提高檢出率。近幾年,進口產品不合格檢出率逐年上升,為國家、企業挽回了大量損失。
三是從重表內產品向高風險產品轉變。我們借鑒銀行等風險預警控制的有效做法,探索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新機制,對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實施全面、動態的風險分析,突出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及反欺詐,切實將監管重心轉移到與此相關的產品、項目、環節和領域上來,提高了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主持人:質監部門在質量監管上有什么創新?
張前:我們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質監事業發展始終,扎實推進監管創新,進一步提高監管科學性、有效性。
一是推進產品抽查方式創新。實行開門查質量,利用報紙和網絡,征求消費者意見,選擇消費者反映集中的產品開展監督抽查,并邀請消費者參與檢驗過程,及時向社會發布抽查結果。今年上半年,開展了10類產品685批次市場監督抽查,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二是推進日常監管方式創新。為解決監管任務繁重、監管人員不足的矛盾,我局在去年開展“產品分類、企業分級、監管分等”試點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在全省6500多家食品生產企業、4650家特種設備企業實施分類分級監管。到年底,食品分類分級監管全面施行,特種設備分類分級監管覆蓋面達到30%以上。
三是推進行政執法工作創新。全面推行說理式執法和開門審案,做到“該說全說”、“應開盡開”。上半年,全省系統說理式執法推行面100%,開門審案共67起。組織“模擬行政處罰聽證會競賽”,研究制定“模擬推演辦案”比武競賽方案。
四是推進計量惠民思路創新。在去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全省集貿市場計量器具、全省村級和蘇北鄉鎮醫療機構計量器具實施免費檢定的基礎上,今年“兩免費”檢定專項資金進入省財政撥款基數,成為我局正常工作。上半年,已完成集貿市場1.6萬臺件在用計量器具的免費檢定,約占總量的85%;完成5.5萬件醫用計量器具的免費檢定工作,約占總量的80%。
五是推進權力運行方式創新。按照“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外網反饋”的要求,依據“權力梳理—流程再造—軟件開發—部署實施”的程序,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做到“凡是沒有經過審核確認的行政權力一律不得行使,凡是沒有在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的行政權力一律不得行使”,實現“所有權力事項全覆蓋、省市縣局全覆蓋、網上行政監察全覆蓋”。省局層面,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行政權力全部上網運行。市局層面,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已經建成運行。
主持人:進出口貨物通關速度一直是廣大企業十分關心的問題,下面請李局長談談,在這方面,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旭輝:為克服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江蘇外貿健康快速發展,我局千方百計方便江蘇貨物進出口、提高我省物流便利化水平,主要是突出一個“快”字。
一是變中求快。就是改革通關模式,提高通關效率。我局先后在太倉港與蘇南及沿江地區、連云港港與蘇北地區、江陰港與無錫地區之間推廣虛擬口岸直通放行,推動構建新的口岸內地物流體系。今年4月,無錫蘇南國際機場開通貨運航班,我局利用這一契機,在蘇南機場與蘇州工業園區之間實施虛擬口岸直通放行。這是江蘇省內第一個產地與空港口岸之間實施的直通放行,實現了“一次報檢、一次檢驗檢疫、一次放行”的檢驗檢疫監管要求,方便了蘇州工業園區企業貨物出口。為保障上海世博會期間江蘇進出口物流暢通,各分支局設立了世博報檢專用窗口和世博專用查驗通道,實施物流和貨物通關情況周/日報制度,并搭建了世博物流和通關信息平臺,有效保障了世博期間江蘇產品通關便利。
二是簡中求快。就是簡化工作程序,方便貨物進出。我們建立了5+2工作制和24小時預約檢驗檢疫制度,對外公布預約檢驗檢疫電話和監督電話,保證出入境貨物及時檢驗檢疫和快速驗放。在全省特殊監管區域推廣“預報即放”模式,實現即時出運。優化檢驗檢疫業務流程,實施了“電子報檢、電子監管、電子通關”等三電工程。幫助483家企業獲得了出口貨物綠色通道資格。加大通關單聯網核查力度,實現與海關等部門的信息互通。配合做好兩岸“三通”工作,采取多項措施,為直航船舶、航班以及進出口貨物、往來人員提供全方位優質、便捷服務。扶持企業急需的種苗、水果等鮮活產品順利引進,及時解決出口花卉、苗木等鮮活產品口岸查驗遇到的困難,促進江蘇農產品順利進出口。
三是管中求快。就是加強基礎管理,提高簽證質量。我局開展了構建職能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確、運轉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學的“大檢務”工作機制建設,以部署推進全省系統集中審單工作為抓手,加強特殊監管區監管系統、無紙化報檢管理系統、檢務綜合管理系統、計費督查系統、流程管理系統、檢務秘書系統等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開發運用。積極開展窗口建設和證單質量提升活動,統一和規范檢務窗口服務工作,倡導“陽光檢務”服務氛圍,為進出口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簽證放行服務。
主持人:全社會積極參與是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的重要一環,請張局長談談江蘇質監部門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
張 前: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營造氛圍。廣泛開展社會宣傳,一是開展聯合宣傳。根據《蘇浙皖贛滬質量技術合作互認行動綱領》協定,我們和浙皖贛滬四省(市)質監局于8月底在浙江省杭州市聯合舉行2010年“質量月”新聞發布會,啟動質量月活動。二是組織專題宣傳。舉辦“局長話質量”在線訪談,參加“政風熱線”直播,開展遠離假冒偽劣宣傳片“三進”(打假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活動。組織采寫“質量提升服務進萬企”活動專題報道,形成活動宣傳的熱點。三是強化陣地宣傳。利用江蘇城市頻道《每周看質量》欄目和江南時報《江蘇質量系列報道》專版,宣傳質量工作。為推動質量強省活動營造氛圍。四是抓住節點宣傳。將產品質量抽查作為重要的宣傳內容,抓住中秋、國慶等節日,抓住食品、家電、裝飾材料等重要消費品,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公布“紅黑榜”,正確引導消費,維護群眾利益。
另一方面,動員發動。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廣泛發動企業職工參與“質量月”活動,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學習質量安全知識,掌握質量應用技術,提升質量品牌效益。積極開展群眾性質量改進和質量攻關活動,截止去年年底,累計在全國發布優秀QC成果230項,受表彰的全國和省優秀QC小組有5千多個。在職工中組織開展“讀一本質量知識書、開一次QC小組成果發布會、提一條合理化建議、分析一次質量事故案例、舉辦一次質量培訓”活動,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參與管理、改進質量的積極性。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訪談到這就結束了。非常感謝李局長和張局長在百忙之中抽空與網友進行交流。
李局長:感謝大家對江蘇的關注和支持。
喬局長:謝謝各位網友對質檢工作的支持。
主持人:謝謝兩位局長,謝謝各位網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