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青云】山西右玉縣的“殺虎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的發生地,過了“殺虎口”便進入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如果不是因為今年4月份發生的鴻茅藥酒輿情風波,位于烏蘭察布市南部的這個小縣城鮮有人知。
小縣城四面環山,北有蠻漢山,南有馬頭山,中間有一條狹長的陷落盆地,臥有美麗的岱海湖,湖的西邊坐落著涼城縣兩大經濟支柱企業之一的岱海發電廠,它承擔著北京1/5電力的生產。發電廠要用岱海湖水冷卻,導致岱海湖生態破壞嚴重,水溫上升,水面退減。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加快岱海發電廠水生態綜合治理。目前發電廠部分機組停產,正在進行技術改造。
涼城縣另外一個經濟支柱企業和納稅大戶是內蒙古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茅國藥)。鴻茅藥酒輿情風波發生時,曾經有大量媒體、自媒體蜂擁而至,安靜的小縣城被攪得熱鬧起來。事件讓正處于高速公路上奔跑的鴻茅國藥驟然降速,隨著時間的推移,事件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慢慢顯現,正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當地的經濟和老百姓的生活,給涼城縣的脫貧工作蒙上一層陰影。
員工被迫放假 靠基本補貼度日
初秋的涼城早晚涼爽,中午艷陽高照,遠遠望去,清澈的藍天、朵朵白云、頂紅的高粱和綠草交錯映襯,美景如畫。
涼城縣城人口僅有三四萬,中午街上人車稀疏,幾乎所有的門市都會關門午休,上班族也會回家吃飯、午休。到了晚上,飯店和縣政府對面的廣場是人最多的地方。
在這里有一份穩定收入,生活便十分愜意。因此,在鴻茅國藥上班被很多當地人視為捧上了“金飯碗”。
李先生是鴻茅國藥的一名普通車間工人,原本計劃今年買套新房改善生活水平,然而工廠停產打破了他的新房夢,買房不得不無限延期。
自鴻茅藥酒輿情風波后,鴻茅國藥于4月20日停播各省市縣等廣告,暫停終端藥店的營銷推廣活動。
截止目前,鴻茅藥酒廣告仍未恢復,生產和營銷受到嚴重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正在向小康生活邁進的員工。據了解,涼城縣鴻茅國藥工廠共有一千多人,大部分是當地老百姓,包括一百多的蒙古族員工。不少人歷經鴻茅幾次轉制,從國營時代便一直在工廠,工作超過10年、20年。他們的工資遠超本地平均水平,而且還有著完善的福利。
圖為鴻茅國藥生產工人在鴻茅新廠區平整道路
由于工廠大部分停產,為了讓生產一線的工人能維持基本生活,一百多人被安排到鴻茅新廠區平整道路。還有部分工人在家待工,企業盡最大的努力發放補貼,來保障他們的生活。
8月25日,在鴻茅藥酒生產廠區,記者看到有些路面正在施工,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些地下管道是七八十年代鋪設的,趁著工廠暫未全面恢復生產,對其進行升級改造。
10月以后是鴻茅藥酒的銷售旺季,此時也是生產最繁忙的時候,往年入庫的物料和出廠的貨車需要排隊進出,經常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事件發生后,鴻茅藥酒銷量驟降,一度跌至正常時期的20%。
據鴻茅國藥副總裁鮑東奇透露,隨著官方權威媒體的報道,輿情風波的逐漸平復,目前鴻茅藥酒在零售終端的銷量已經回升到了35%左右,消費者信心正在慢慢回暖。
“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
涼城縣東向西橫臥著一條干凈寬敞的主干道,是被當地人視為“門面”的寧遠街。街的西頭是鴻茅國藥所在地,沿路往東走,街兩邊隨處可見小飯館、旅館和小賣部等。
作為涼城縣經濟支柱企業以及納稅大戶,鴻茅藥酒輿事件造成銷售下滑,企業暫時停產近5個月,“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向縱深顯現。
“生意都不好做了!”鴻茅廠區附近一品鮮飯店的老板娘向記者抱怨,酒廠以前來來往往的貨車司機和工人照顧了她不少的生意,現在基本上沒有了。
“以前日流水四五千元,現在只有一兩千了。”魚羊一鍋鮮的杜老板反映,鴻茅藥酒停產之后,飯館的生意大受影響。
涼城縣是革命老區,區級貧困縣,人口不足25萬,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80億,其中第二產業占比54%。除了糧食加工企業,龍頭企業僅有岱海發電廠和鴻茅國藥。由于產業帶動就業力度不足,全縣約有1/3人口外流,主要是勞動力人口。
2018年涼城縣政府工作報告在穩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中,特別提到“以鴻茅國藥為代表的本土企業迅速崛起,打破了岱海電廠‘一支獨大’局面。”涼城縣稅務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的三年間,鴻茅國藥納稅總額超4.3億元,尤以2017年最高。
為了脫貧,縣政府寄希望于注入產業增收“原動力”,完善實施“龍頭企業+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入新的企業尚在計劃中,而本地企業鴻茅國藥對涼城縣經濟發展和脫貧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記者在深入街頭了解時發現,無論是開飯店的老板、還是工薪階層、公務員或是退休老人已經深刻感受到這場風波給他們生活帶來的擔憂:生意能好起來嗎?工資、養老金還能不能發出來?
一切都在監管部門眼皮底下
鴻茅藥酒輿情風波發生后,鴻茅國藥歡迎社會各界以及媒體前往工廠參觀,深度了解鴻茅藥酒的歷史,工廠原料存儲和生產細節等。
圖為鴻茅國藥質量負責人王建國
8月25日下午,在鴻茅國藥質量負責人王建國的引領下,記者在更衣區進行更衣,戴上鞋套和帽子進入生產車間,以防止細菌的帶入。推開門,洗手池斜上方有一個攝像頭正對著。王建國介紹說,“這個攝像頭是用來監控員工是否按照要求洗手。”
從產品包裝區輾轉到中藥制劑車間門口,即使穿著防護服記者也被告知不能進入,只能隔著厚厚的玻璃觀看里面的情況。“這個車間的微生物、塵埃顆粒、溫濕度都要嚴格控制,以保證產品質量不受影響。”王建國解釋說,這里是符合藥監部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的D級潔凈區,這個區域的工作服、抹布等用具都是單獨進行清洗、消毒和存放,并且還要記錄有效期。這個車間在2014年就取得最新版(2010版)GMP認證。
走出車間,記者來到了原料庫房。剛進入庫房,一股冷氣撲面而來,原來庫房周圍放置了十幾個柜式空調。王建國介紹說,因中藥材的儲存對溫度和濕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庫房里還設置了溫濕度監控報警器,一旦溫濕度超標,白色的報警器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保管員會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據了解,這一千平米的庫房儲存著260噸中藥材,主要分區為藥材庫、易串味藥材庫、貴細藥材庫。記者注意到,出入庫登記表格的記錄上,有藥材名稱、產地、出入庫時間和數量,最近的出庫日期是2018年4月12日。
王建國解釋說,風波之后就停止了原料的采購,現在存放在這里的中藥材,都是經公司嚴格檢測,合格之后才入庫的。
整個參觀過程中,記者注意到無論是車間還是庫房,墻角上都安裝了兩個監控攝像頭,“除了早些時候公司安裝的60多個攝像頭,2016年,食藥監部門也安裝了60多個網絡數字攝像裝置。”王建國介紹,這120個攝像頭主要分布在提取車間、制劑車間、分離車間及相關庫區,對藥酒的每個生產環節進行360度無死角監控,并且監控數據實時上傳到國家食藥監部門,可以隨時任意調取。企業的一切活動可以說是在無數雙“眼睛”下進行的。
行走在鴻茅廠區,安全提示隨處可見,王建國指著一個單獨的建筑說,這是鴻茅廠區的智能化、自動化消防設施,在內蒙古自治區是第二家,全廠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火災,系統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響應。
“僅僅這套設備,我們就花了兩千多萬。”王建國說。
飛檢、檢測結果與輿情的碰撞
鴻茅藥酒事件爆發后,主管部門均在第一時間采取了行動及時回應各方關切。
4月17日,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2004年至2017年底,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共檢索到鴻茅藥酒不良反應報告137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瘙癢、皮疹、嘔吐、腹痛等。
4月至5月間,主管食藥監部門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對鴻茅國藥進行了三次飛行檢查。藥品飛行檢查是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針對藥品研制、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開展的不預先告知的監督檢查,具有突擊性、獨立性、高效性等。結果均符合規定。
5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回復市民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表示,鴻茅藥酒處方中所用附子(制)、天南星(制)、半夏(制)全部為炮制加工品,不屬于毒性中藥品種。
第三方機構也對鴻茅藥酒的安全性進行了檢查。
5月8日至5月10日,有關部門委托山西醫科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對送檢的三個批次鴻茅藥酒,進行了毒性成分分析并出具鑒定意見,檢驗結果顯示:三個批次的鴻茅藥酒均未檢出有毒物質。
6月至7月,廣州、南京兩市藥檢所也分別抽取流通環節不同批次的鴻茅藥酒進行全項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
主管部門的一次次飛檢結果和第三方機構的幾番檢測結果,或許是因為與部分網友的慣性認識不符合,結果仍然沒有糾正一些負面輿情。對此,鮑東奇也表示很無奈。
“面對風波,我們的選擇是堅信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也相信相關監管部門會給企業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相信輿論隨著事實的呈現會塵埃落定,所以我也希望在面對輿論非議時,政府不會姑息任何一個作惡的企業,也不會輕易處罰任何一個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鮑東奇強調。
風波之后的所思所為
此次輿論風波發生后,除了幾次公告外,鴻茅國藥的表現比較冷靜克制,但是給外界的印象卻是“無所作為”甚至高傲。
事件發生后,鴻茅國藥在做什么?鮑東奇表示,事情發生以后,企業首先是配合國家各級監管部門對企業進行的多次檢查,包括整個生產工藝到生產質量管理再到成品等各項指標;其次,企業暫停了生產,并停播全國范圍內鴻茅藥酒的廣告,配合國家對廣告宣傳的檢查;第三,企業開始自查。“鴻茅藥酒的銷售環節非常長,看是不是整個銷售環節中有哪些地方做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事情。”
“另外,我們要穩定員工情緒,因為他們的工資由績效工資和基本工資構成,停產后,績效工資受到了影響。”鮑東奇補充說,停產期間,他們給員工進行了生產質量管理的培訓,以及組織改造工廠設施等。
在此次事件中,鴻茅藥酒的營銷行為也惹來了非議。其廣告被指頻繁而夸張,因此被扣上了“神藥”的帽子。
鮑東奇認為,外界更多看到的是企業在銷售、宣傳、廣告方面的投入,實際上企業把從市場上賺來的利潤又投資到了涼城本地。“我們剛進入鴻茅酒廠的時候,企業已經停產兩年半了,只有一棟辦公樓和幾間破舊的廠房。經過十幾年的投入,我們建設了新的倉庫、廠房、辦公樓,還有新的GMP車間,智能化自動化消防設施等,還把過去的古法制藥酒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由于工人多是本地人,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需要經常培訓等。這些在廣告上是看不到的。”
在采訪中,記者明顯感覺到,經歷過這次輿情風波,鴻茅國藥的管理團隊更加謹言慎行,擔心任何聲音會被曲解,有些話該不該說,總是顧前顧后,欲言又止。
輿情風波帶給鴻茅國藥的教訓和思考有很多,但是鮑東奇認為,“最大的一點是我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企業的重點應該放在產品研發、生產質量管理上,因為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