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7月2日電 (曾潔)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主題論壇暨首屆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與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日在濟南舉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范周在會上建議立足海外傳播的文化機構增強產品意識,研究海外消費習慣,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產品”使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真正融合,范周認為,海外500個孔子學校和1000個孔子課堂應從做“文化宣傳”變為開發“文化產品”,根據所在地的文化消費心理、消費習慣、消費歷史,因地制宜設計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
供需錯位是中國文化產業在開拓國內和海外市場中暴露的問題,范周說,中國國內圖書出版碼洋庫存量達到62%,800多部電影約50%沒有上映,10萬分鐘動漫僅拉動了1000億元人民幣,推動文化產業也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杜絕低俗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淘汰過剩供給、清理僵尸供給、盤活呆滯供給,培育新經濟增長點,讓“良幣驅逐惡幣”。
廈門大學教授紀益成指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應在國內生產總值上占比達到5%以上,目前美國約是25%,日本約20%,歐洲國家約15%,韓國約10%,中國則是3.82%。
紀益成認為,中國文化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例如中國的體育產業尚未被納入文化產業范圍,而在文化產業較發達的國家,體育產業被稱為文化領域的“重工業”,地位顯赫。
據悉,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0年的11052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5年的25829億元人民幣。中國文化產業在2014年首次突破出口千億美元大關,文化產品出口總額達到1118.3億美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