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元 記者韓維陽
中秋節前后,又到果樹收獲季節。北京房山區青龍湖鎮漫水河村的果農王建安,已經開始忙個不停。
漫水河村坐落在兩山之間,而從市區通往著名景區石花洞的公路,又將這個小山村分為南北兩半。王建安家的小院子,就在村子北面一側,依坡而建。北坡坐北朝南,山腰坡地向陽背風、土厚坡緩,形成獨特的果木生長的“小氣候”。山區晝夜溫差大,利于果糖積累。梨、桃、杏、棗各種果樹隨山勢梯次分布,林間小路曲徑通幽。
這里火成巖地質結構風化而成的土壤,種植出的各種水果色澤艷麗、味道香甜。房山區只有這個村的南北兩座山是火成巖地質,東邊是沉積巖地質,西邊是石灰巖地質。奇特的是,無論什么果樹品種,只要移栽到這個山坡上,都會變得更加甘甜可口。更為有趣的是,同一品種,種植在山坡上便品質獨特,而長在山下河邊(石灰巖淤泥土)的,即便產量不減,味道卻相差很多,混同一般。
火成巖具有地球最豐富、最全面的物質元素。朝鮮族生物科學家尹吉山運用“抽融”技術,從火成巖里提取最有價值的物質元素,創造發明出用于人體醫療保健的“生命動力素”和用于植物種植的:“豐產動力素”。豐產動力素具有一般土壤缺少的關鍵性的二十幾種微量元素,能促進根系、提高產量、抗病抗災,且不怕重茬。可見火成巖地質是何等珍貴的土壤資源,其生產的果品就不僅僅有口感上的特殊美味,其更為重要的人體保健功能也就不得而知了。
年過六旬的王建安與果木打了一輩子交道,現在承包村子的這片坡地果園,看著掛滿枝頭的菱棗、大桃、柿子,感慨萬千。老人為記者遞上兩把菱棗,一把摘自山下漫水河的樹上,一把采自坡地,后者的味道明顯甜于前者,且具有難以描述的香味。
王建安說,山坡上種植的菱棗,果糖含量相對較高,熟透落地便自然風干,即便經過淋雨也不會霉爛。這里的漫水河小棗,甜、脆、核小、皮薄;貓兒眼酸棗要比一般酸棗大三倍,味香、甜、酸,肉厚;中華圣桃個大、甜脆,熟透入口,具有蜂蜜味;磨盤柿個大、皮薄、味甜,脫澀青柿甜脆可口,不必削皮。說起果樹,老人如數家珍。
問起老人的生活,老人一聲嘆息,守著這座金山,日子卻過得有些緊緊巴巴。王建安說,“這里的水果,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夸,而是作過許多比較,確實味道香甜獨特,就是不為人們所知。”許多年前,山坡上產的京白梨,每年產銷三四萬公斤。這里的京白梨皮薄、香甜、熟透后香味撲鼻,入口即化,但由于種種原因,得不到重視,現在逐年萎縮,果樹所剩無幾了。說到這里,王建安老人憂心忡忡。
目前,王建安承包的果林面積有10公頃,種有棗、核桃、中華圣桃、杏、李子、柿子、蘋果、葡萄,部分經營采摘園。盡管面臨著種種艱難,老人還是努力堅守著這片果園。今年年初,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奔波,終于注冊成功用于鮮棗、桃、梨及新鮮水果售賣的“漫水河火山巖”商標。他期待著果園的興旺和日子的紅火,更期待著得到富農政策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