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3月下旬上演的話劇《神探霍桑》近日在上海開放了媒體探班日。該劇根據著名推理小說家程小青先生所著的《霍桑探案集》改編。
程小青(1893年——1976年)是上海人,被譽為“中國推理之父”“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第一人’”。早年間,程小青專注于翻譯《福爾摩斯》及阿加莎系列等的著名歐美推理小說。在此過程中,他決定要創作一部屬于中國的推理小說,于是有了中國第一個偵探——霍桑。當時《霍桑探案》的橫空出世轟動了整個上海灘,堪稱民國時期的大IP,許多人更把程小青筆下的霍桑比作“中國版的福爾摩斯”。
此番能將“霍桑”搬上舞臺,程小青的孫子說自己很高興,“我已經80多歲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爺爺創作的中國第一個偵探登上話劇舞臺,我感覺很開心。我認為這不僅能發揚和繼承海派文化,也是完成我爺爺的一個未了心愿。因為雖然之前作品已改編過影視劇,但我覺得舞臺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能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跟隨著劇情跌宕起伏,回味那一年的風花雪月”。
據悉,小說《霍桑探案》里的案件都發生在華洋雜陳的十里洋場,講述神探霍桑嫉惡如仇、悲天憫人,為含冤受屈的底層百姓伸張正義的故事。此次改編成話劇的演出地點在共舞臺ET聚場,比鄰大世界的共舞臺,也是個老上海的地標性建筑,這與演出的調性也相當契合。整個話劇以《霍桑探案集》的其中四個故事為主要內容,以《別墅之怪》這個故事作為主線,以其他三個故事作為輔線來豐富人物,從而增強其懸疑度。
探班日當天,劇組展演了多個片段。故事的起因于考古學家華伯蓀準備開掘青龍鎮遺址,遭受各方勢力的覬覦,整天在暗中裝神弄鬼逼迫他離開,使他不堪其擾而求助于霍桑。華伯蓀交給霍桑一份嫌疑人名單,于是人物紛紛登場,有京劇名伶、銀行家、洋行小開、警察局長、小報記者之類,各自笑臉相迎,各自心懷鬼胎,一幅老上海的眾生相就此展開。
導演陶海介紹到,這部懸疑推理話劇偏向本格推理類型,有多段群戲,每位演員都是主角。“要將戲劇張力和影視技巧融入于舞臺藝術,打造一個真誠的作品”,陶海對《神探霍桑》有著自己的期待。
據介紹,不同于常規懸疑劇的舞臺實景,此次的布景更為寫意——使用鋼架結構和鏡面效果,設計不同燈光勾勒出不同的場景區域,配合簡單幾樣實景道具,虛實之間顯得懸疑感十足。對此,陶海解釋到,鏡子最能直指人心,《神探霍桑》描摹的是人性,是一場智商的考驗,也是一場人性的對決。
“這次的服裝造型也極為精致考究,又不失年代感,另外我從家里拿來了很多自己收藏的老上海的東西,比如說杯、盤、碗、碟,又去古董市場收集了很多符合那個時代一些老物件,比如說像搖鈴、托盤甚至是掛畫、睡衣等”,陶海說自己希望用屬于那個年代的老物件給演員帶來更多的靈感和氛圍,希望能將海派文化的質感呈現得淋漓盡致。
“從文化拓展的意義上來講,我們覺得真的很有必要把程小青先生的這部成型于上世紀40年代的著名偵探小說,把中國偵探霍桑重新引到大眾面前,讓大眾撥開歷史的塵封,看到他的‘英姿’。實際上,現在大家對他的熟悉度不太夠,所以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改編話劇的形式,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海派文化的傳承”,談及創作該劇的初衷,導演陶海對中新網記者這樣說道。
在劇中扮演神探霍桑的青年演員周沐杰在排演期間對人物也進行了細致的鉆研,“最主要就是說破案,霍桑有他自己的邏輯。我一直在問導演,霍桑的這個人物的技能在哪里?簡單來說,他到底是用什么方式來破案的?這個是他區別于福爾摩斯或者保羅來說不一樣的地方,他究竟是怎么進入去破案的。其實我們中國也有非常好的推理小說,包括一些破案的。我相信中國的推理類話劇在未來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據悉,話劇《神探霍桑》將于3月20日至24日以及10月5日至9日在上海共舞臺ET聚場上演。(徐銀 康玉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