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12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計量科學家、我國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領軍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首席科學家李天初同志逝世,享年77歲。
李天初院士是一位“不斷追趕時間的人”。從1997年其主持研制我國第一臺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鐘,使我國時間頻率標準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到2017年,作為國家1603工程總師,李天初院士規劃并主持了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工程建設,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獨立自主、準確可靠的標準時間,為中國時間頻率體系作出了杰出貢獻。
李天初院士潛心科研、矢志不渝、淡泊名利的一生,給周圍人樹立了榜樣。本報今天推出一組文章,邀請李天初院士曾經的同事、朋友、學生回憶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感念他的人格魅力和科學水平,共同寄托哀思和懷念。
李天初生平
李天初,1945年11月出生于貴州省貴陽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
(一)學習經歷
1964年09月—1970年02月,就讀于清華大學燃燒物理專業,獲學士學位;
1978年09月—1981年07月,就讀于中國計量院激光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0年02月—1991年07月,就讀于清華大學工程光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二)曾任職務
曾任國際時間頻率咨詢委員會(CCTF)中國代表,國際頻率基準工作組(WGPFS)成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時間頻率委員會主任,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兼職教授等。
(三)主要研究及成果
主要從事時間頻率、原子干涉絕對重力、激光光譜和光纖-光電子計量等研究工作。
提出和研究準相干光干涉光纖傳感、干涉逼近法測量液體折射率、小角度干涉儀的標定等新原理對相關領域有著重要影響。
主持研制的銫原子噴泉鐘,復現秒定義,為建立獨立準確的中國時間頻率系統作出了杰出貢獻。
指導研制的飛秒光學頻率梳,實現了中國長度基準裝置-激光波長的自主溯源標定。
(四)獎項榮譽
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中,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0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6年,獲“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系統先進工作者”;2009年,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2019年,獲中央和國家機關“最美奮斗者”推薦人選;2020年,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2021年,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優秀共產黨員”。
哭天初院士
□ 王義遒
石破天驚,東方時間頻率領域的一顆巨星隕落了。大家難以抑制自己的悲痛!
李天初少年才俊,年紀輕輕時就作出了杰出貢獻。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時頻界權威、美國JILA(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的J.L.Hall(約翰·霍爾)要來中國訪問。他專門告訴我,要到中國計量院來拜訪李天初,跟他討論波長標準和激光穩頻問題。可見李天初的工作當時已吸引了國際權威的欣賞。
后來他轉向建立原子噴泉頻率基準工作,開始因陋就簡,后來精益求精、實事求是,一個個地解決了艱深的科學問題,使它的性能指標進入世界前列。他不僅建立了我國時頻基準,還協助衛星定位總站建立了原子噴泉標準,后來更將中國計量院的基準用光纖直接鏈接到衛星定位總站,使我國北斗三號導航定位精度處于國際前列。
此后我們受有關方面委托,制定原子鐘發展規劃。我倆配合默契,情同手足。他從全國大局出發,竭力避免重復建設,要求形成特色。對于“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則要集中優勢力量,限期予以解決。之后我國決定建設時間頻率體系,他仗義執言,摒棄部門利益,主張把錢用在刀刃上,決不能浪費國家一分錢。后來我們聯名給有關方面寫信,要求國家時頻體系建設不允許進口國外原子鐘,以保障和支持國產時頻企業。
李天初謙虛謹慎、獎掖后進,在科學問題上決不跟風媚上,始終秉持實事求是精神。他一身正氣、錚錚鐵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離開我們走了,但他一生的事業和風范將永垂千秋,繼續帶領后繼者永遠前進!
(作者為著名物理學家,主持研制我國第一臺原子鐘,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天地萬載成道途 追根溯源必有初
——深切懷念李天初先生
□ 方 向
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李天初院士。天初先生突然與世長辭,對我和所有人的打擊是巨大的。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難以相信先生這樣一個好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還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里。先生走后的這幾天,有無數的領導、無數先生的生前摯友和戰友都打來電話,都難以接受這個事實,也都表達了對先生的追憶,懷念他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德。
先生是我國杰出的計量科學家,是我國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領軍者,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摯愛的計量科學和時間頻率事業。
先生1945年11月出生于貴州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耳濡目染,從小就接受了愛國尚德的教育。1970年清華大學畢業后,他在中國計量院獲碩士學位,從此開啟了先生扎根于計量院、獻身于計量科學的輝煌一生。40多年來,先生勤勤懇懇、淡泊名利,始終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敏銳的戰略眼光,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引領作用。先生帶領團隊艱難探索和無悔付出,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在他深情熱愛的計量領域,取得一項又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使我國時間頻率標準進入國際第一梯隊,保證了中國時間的獨立自主、準確可靠,不僅為全世界的準確時間作出了中國貢獻,更使我國擁有了國際“表決權”,成為中國時間頻率體系的準確源頭,為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人生奮進無終點,源水長流潤無聲”的人生格言,始終發揚著一名科學家的精神風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先生也十分關心青年才俊的成長進步。40多年來,他始終無保留地推薦和培養年輕人,積極創造條件給年輕科研人員施展才能的空間。先生在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教授期間,教書育人,為國家計量科學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先生的離去,不僅是中國計量院的巨大損失,是我國科學界和國家時間頻率事業的巨大損失,也是世界計量科技界的重大損失。
先生強大的人格魅力、純粹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為人品格,為世人所敬仰,也讓我印象深刻。
我和先生接觸最密切的時候,是在開展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工程的論證初期。不論面對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場景,先生總是溫文爾雅,其中蘊含著他嚴謹的邏輯思維,透露出他對大家的尊重、對科學的敬畏、對事業的擔當。也正因如此,先生總能以他科學而富有邏輯的清晰思路,讓我們面對的雜亂無章變得清晰、可行。
我曾多次去過先生家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生活非常質樸。不管什么時候拜訪先生,總能看見家中隨處可見的科學雜志、學術文章,似乎這才是先生的日常“生活用品”。
先生的精神世界很宏大,大到計量科學未來發展、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都是他所思索和追求的。先生的精神世界似乎又很小,小到只容得下學問和工作。面對著一項項成果和一個個榮譽,先生總是說:“我是伴隨著中國計量院的發展一步步成長的,是計量院給了我空間和機會,讓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先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他的智慧自不必多說,但更加讓人不能忘懷的是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還有為人謙和的高尚品德。
天地萬載成道途,追根溯源必有初。不知用何言以懷念,惟愿先生之風,影響和啟迪后學之人,并鐫刻在計量院的歷史中長存。我們一定要繼承先生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去實現先生所構想和期望的美好未來。
(作者為中國計量院院長)
痛悼李天初院士
□ 周立偉
李天初院士是我十分親密的好友。2002年以來,在我的建議下,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先后聘請李天初研究員為兼職碩導和博導,開始了校所之間的科學合作。20余年來,李天初院士對光電學院測試計量技術的學科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天初院士長期從事時間頻率、光干涉和光纖光電子計量的研究。尤其是他領導研制的系列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基準鐘,不確定度達2e-15。NlM5噴泉鐘于2014年通過國際評審,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被接受為國際計量局(BIPM)認可的基準鐘之一,使我國銫原子鐘的研究進入國際先進和前列。
2012年,在中國工程院遴選院士的前夕,我給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寫信,希望他推薦中國計量院的李天初研究員為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我認為李天初人才難得,已完全達到工程院院士的水平和要求,衷心希望他不要錯過遴選的機會。絕大多數院士認為李天初的時間頻率研究已進入國際先進的行列,震動了世界,為中國爭得了榮譽,十分難得。就在那次中國工程院信息學部最后一輪院士投票選舉時,李天初的票數躍居第一。一些院士對我和金國藩院士說:“李天初得票第一,他的研究真刀真槍,為國家爭得了榮譽,達國際先進水平,進入國際前列地位的行列,實至名歸。”我們都為李天初的成就感到高興。
我與天初院士相知相識有25年之久,我深深為他的人格魅力和科學水平所折服。他為人謙和,對己嚴,待人寬,始終兢兢業業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在他的腦海中,始終想著中國計量科學事業的進展,想著如何促進青年科技人員的成長,為他們脫穎而出、早日成才創造條件。在我的記憶中,天初院士不止一次向我介紹他的團隊成員和計量院青年的科學成就。我現在清楚記得其中有方占軍和房芳兩位青年科學家的名字。他確實是中國計量院青年科技人員的良師益友。
安息吧!李天初院士!你的英名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光學和光電子成像專家)
感懷我的領路人李天初老師
□ 林弋戈
我多希望時間能回到2021年并凝固在那里。那一年我還跟李天初老師(以下簡稱李老師)在出差回來的路上約定,他身體不便,以后再出差的話我都陪他一起去。卻不曾想,那竟是我最后一次陪李老師出差。
圖為李天初在守時實驗室
李老師是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我跟隨他學習工作將近20年。他不僅是我的學術導師,更是我的人生導師。我投身計量科學研究的決心,是在李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堅定起來的;我為計量科學作貢獻的本領,是在李老師的培養下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我非常幸運,有機會成為李老師的學生;我也非常自豪,能夠成為李老師的同事,在時間頻率計量領域跟隨李老師一起探索。
我第一次見李老師,是在大學畢業的招聘會上,他正為中國計量院量子部新成立的課題組吸納新鮮科研力量。面試的時候,李老師跟我詳細介紹了課題組的情況,也告誡我計量基礎研究難度大,工作辛苦。我當時年少無知,并沒能領會李老師的那份真誠。一次偶然的機會幫李老師做了一臺測試設備,我才第一次跟李老師討論科學問題。他嚴密的邏輯,準確的判斷,和藹的言談,正是我心中科學家的模樣。他還熱情地向我介紹了他的研究課題——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鐘,講的時候眼睛里充滿了光,這些光透出來的是他對這項研究的熱愛。他提到當時中國計量院條件艱苦,求賢若渴而不得。他發自內心為計量事業未來著想的這份真誠深深打動了我,并點燃了我繼續求學的渴望,我謹慎地問李老師是否愿意收我做他的研究生。但李老師選人用人不會一時沖動,他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我,詳細考察后才最終決定招我做他的研究生。在為計量事業選人方面,李老師一直都堅持這樣的原則,充分調研、謹慎評價、積極爭取、真誠對待。
李老師是一個大公無私、嚴謹求真的人。記得有一次為雜志審稿,他聯系我說要向我請教幾個問題。那時我剛成為他的學生不久,深刻感受到李老師謙虛的作風。而后來當我發現文章確實存在問題時,盡管投稿人是熟人,但李老師還是堅決拒掉了這篇文章。他的做法為我的學術生涯樹立了大公無私、嚴謹求真的標桿。在評價自己在時間頻率各個項目中的作用時,李老師總是為年輕人的貢獻留出空間。他說,作為老師,培養出成績驕人的學生,那是老師應該作出的貢獻,而老師不應該去占有學生的成績作為自己的貢獻。
李老師是一位貢獻卓著的科學家,他的功績會被寫入歷史,他開創的事業會被一代一代科學家繼承。李老師是天上的星星,在浩瀚的科學時空中永遠占據自己的位置,不顯萬丈光芒,卻會被人們永遠仰望,深深牢記。
(作者為中國計量院時頻所副所長、研究員)
追憶尊敬的師長李天初院士
□ 房 芳
在2023年即將到來之際,李天初院士的突然辭世,讓我們都難以接受。前幾天整理李天初老師(以下簡稱李老師)的照片,尤其看到他笑意盈盈的樣子,我真的無法接受再也見不到這位令人尊敬的師長了。
認識李老師13年了,可以說他是我職業生涯的引導者,作為前輩在工作中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又像是朋友無話不談,從政治經濟、國際局勢到學科發展。記得在我正式入職中國計量院前,和李老師一起參加冷原子會,一路上我們聊我以前的研究內容,聊時間頻率的發展,李老師熱情地邀請我加入噴泉鐘研究組,將我帶入了時頻領域。
在工作上,李老師總是親力親為,在實驗室里帶領大家一起調試、優化系統,每天總是最后下班的人。院外的人聯系李老師,總是以為應該找李老師的秘書,而我總是跟人解釋,這些事情都是李老師自己干,直接聯系他沒有問題。有一次白天實在太忙,李老師下班時特意跟我說需要的材料他沒時間寫,晚上回家加班寫完發給我。
李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心里只有工作的人。我們經常與他在晚上或者周末打電話咨詢或者討論一些事情,有時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最后這一年,李老師身體不好。我們最后一次長聊的內容是2022年9月份我參加中科院關于閏秒的討論。他非常關心這件時頻大事,跟我說了半個多小時。最終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擴大UTC和UT1的差的決議,我想著這會令李老師欣慰的吧。
李老師平時生活非常儉樸,冬天總是穿著一件藍色的防寒坎肩在辦公室忙碌,很多衣服從我認識他時就一直穿著。但他卻毫不猶豫將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獎20萬港元的獎金全部貢獻給所里,鼓勵科研人員發表文章。
我很喜歡聽李老師講他以前的故事,大學時光的軼事、黑龍江工作的趣聞、老外的幽默故事、時頻領域發展的點點滴滴。李老師一直說他退休后想寫書,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我也一直期盼著這本書,現在卻再也沒有機會了。
李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會永遠懷念的長輩。他的音容笑貌、儒雅風范、執著追求、克己為公,將永遠銘記在我心里。
(作者為中國計量院時頻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計量院昌平院區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