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羅 羽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以一片綠茵場為中心,身著各式服飾的觀眾在各個區域縱情狂歡。他們圍看火熱的足球賽,秀出多彩民俗,嘗著各色美食——每個人都是這場狂歡的主人。
這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的“村超”現場,是整個縣城的“超級周末”。
擁有38.5萬人口的榕江是人口小縣,卻是一座“體育大城”:這里是貴州省少兒體操之鄉,也是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群眾體育基礎深厚。最近幾周,“村超”的每場比賽都有數萬觀眾,“爆點”集中在精心組織的“超級星期六”晚上,高峰時人數在5萬人左右,掀起了榕江群眾尤其是青少年足球愛好者的“觀賽熱潮”。
“人太多了!太震撼了!”在位于榕江縣城北新區田徑足球場的“村超”現場,10歲的“足球小將”劉義行懷抱足球坐在場邊,邊看球賽邊為球員的精彩表現吶喊。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舉行了“村超”自5月13日開打以來的第五輪比賽。劉義行每周都來看球,足球已成為他的“周末主題”。他說:“提前過來練球,完了再看比賽,感受人山人海的足球氛圍,超級贊!”
體育的樂趣從不止于體育本身。在“超級周末”,還可以觀賞到民族文化的“超級展示”。
“侗家姑娘愛唱歌,動聽歌聲如蟬鳴。人愛唱歌心情好,姑表一起來唱歌。大家早晚唱歡歌,心情舒暢萬年春……”
6月10日晚的4場比賽間隙,榕江本地的“薩瑪樂團”民族搖滾樂隊走到球場中心,在架子鼓、鍵盤等樂器的伴奏聲中,一陣清麗悅耳的歌聲由球場中心向四周飄散。現場觀眾瞬間被點燃,上至90多歲的老人、下至剛剛接觸足球的幼童,大家或舉手拍照,或搖旗吶喊,或敲鑼打鼓,聲浪如海濤般洶涌。
榕江群眾向外地游客介紹道,這首由侗族姐妹用侗語唱出的歌謠,采用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琵琶歌”的演繹形式,并結合了現代樂器,歡快明暢。
侗族琵琶歌、擺王木鼓舞、水族水書、蘆笙舞……擁有苗、侗、水、瑤等15個少數民族的榕江縣僅世界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有十多項。“村超”舞臺的文化展示活動,被現場觀眾比喻成民族文化薈萃的“大課堂”。
擊鼓拉拉隊、敲鍋拉拉隊、搖扇拉拉隊;水書文字隊、古裝隊、幡旗隊……每當比賽臨近,各支球隊及其親友團、拉拉隊就會從各村陸續趕來。拉拉隊員無論男女老少都精心裝扮,身著各自民族服飾,抬著各自特產,在鑼鼓聲中、在琵琶弦外、在蘆笙調里,排成兩隊有序進場。
豐樂村村民姚吉仙是村里的一位保潔大姐,她的助威方式是身背噴霧器,在場上演繹平時的工作場景。“拿西瓜的、扛鋤頭的、挑擔子的、敲鍋盆的……我們想了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最后決定根據自己的職業選擇道具。”她說。
有民族文化打頭,也有特色美食助陣。讓觀眾品卷粉、為觀眾敬牛角酒、給觀眾獻上楊梅和西瓜……各種美食“投喂”活動為現場熱度再添一把火。
大山里的周末,激情在燃燒,足球比賽換了一副新穎模樣,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龐上——這或許,更是足球本來的模樣。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