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鐵路建設先驅的奮斗人生
——讀小說《遠道蒼蒼》
□ 李 釗
說到中國人自己修建鐵路,人們往往很快能想起詹天佑,卻容易忽略了“南陳北詹”中的陳宜禧——中國僑辦民營鐵路之父。對許多人而言,他是生疏的、模糊的,甚至是毫無印象的。劉懷宇、劉子毅所著小說《遠道蒼蒼》以第一代華工陳宜禧的真實奮斗歷程作為脈絡,帶領讀者走進陳宜禧血肉豐滿的奮斗人生,感受到一代鐵路建設先驅深厚的家國情懷。
飛逝的時光里,海外華僑華人譜寫了一段又一段熱血沸騰的奮斗故事,他們的身影在歷史的時空里從未褪色。《遠道蒼蒼》上部講述陳宜禧為生活和夢想遠渡重洋“闖金山”的奮斗歷程。從18歲的陳宜禧登上駛往美洲的航船,到打拼出一番天地,成為名重一時的華人企業家,時間一晃而過42年。作者用溫情的筆觸、悲憫的視角書寫了他遭遇初到美國時的驚惶失措、被賣為“豬仔”的不幸遭遇、中西文化碰撞時的內心掙扎、排華風波中的悲慘過往等生命歷程,融入充溢濃濃親情、鄉情、友情等的詩意溫情,讓讀者更為深刻地感受到他悲歡交織的復雜情緒,體會到他勤勞善良、上進好學、堅韌敢拼的人格品質。天道酬勤,陳宜禧突破重重困境,逐步成長為具有遠見卓識的工程師和建設者、祖國人民和國際友人都尊重和支持的華人企業家。那些充滿血淚、奮斗的、久遠的“闖金山”故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他的奮斗歷程,正是所有華僑華人在異國他鄉追逐夢想的縮影。
眷戀故土、牽掛祖國,是每一位海外華僑華人抹不去的情懷。《遠道蒼蒼》下部講述了陳宜禧心懷濃濃的家國情懷,回鄉創業和建設家鄉的動人詩篇。這段人生旅程充滿阻礙、困難密布,經過作者的巧妙設計和精心書寫,故事情節極富歷史性、傳奇性和戲劇性,主人公建造鐵路的過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令人難以釋卷。而最令人感懷的是小說呈現出的深入陳宜禧血脈里的家國情懷。
第一次回鄉,陳宜禧深深地感受到祖國交通落后,為故土建造鐵路的想法在他心底悄然萌生。而當目睹祖國的鐵路路權被洋人控制后,他更是立志要修建一條屬于中國人的鐵路。1904年,陳宜禧返回家鄉廣東省新寧縣(今臺山市),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為原則,倡導修建鐵路。1906年,中國第一條完全自主修筑的民辦鐵路新寧鐵路破土動工。1920年5月,新寧鐵路全線通車,全長133公里,沿線有46個車站、215座橋梁、236處涵洞,另外建有公益碼頭、新寧機器廠等一大批交通運輸點和工業點。
英國人珀西·肯德在1907年出版的《中國鐵路發展史》一書中曾斷言:中國人現要自集資金,并由中國工程師監造鐵路未免為時過早;讓中國人的公司取代外國公司修造中國鐵路,還得“花上五十年功夫”。僅在兩年之后,由詹天佑主持的京張鐵路和由陳宜禧主持的新寧鐵路幾乎同時建成,它們南北呼應,在中國人自力修筑鐵路的歷史上率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29年,陳宜禧逝世。他的創業奮斗、回報桑梓的家國情懷,影響了眾多海外華僑華人報效祖國。1978年~1992年間,臺山市接受海外華僑華人捐資辦學的金額達1.31億元。
劉懷宇和劉子毅父女是生活在海外的作家,他們深入挖掘僑人歷史和僑鄉文化,接力寫作完成《遠道蒼蒼》這部“中國人的自強之書、生命之書”。
如今,高速鐵路在中國大地上飛馳,從此道不再遠,前路不再蒼蒼,萬千明媚風光盡在遠方。陳宜禧如見到此景,心中必然深感快慰。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