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9月9日電 (劉小紅)“山西將堅定文化自信,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多出精品力作,講好‘山西故事’;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現代旅游產業體系,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推動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愛琴9日表示。
當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全省文化和旅游事業改革發展成就有關情況。
多年來,山西積極發揮文化“扶智”“扶志”優勢。2017年以來,山西每年開展“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活動,目前已演出6萬余場,惠及觀眾達數千萬人次。在山西全省設立25家特色鮮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助力貧困村農民就業增收。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設施面積兩項指標居中部六省第一。
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山西評定了百家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30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當前,鄉村旅游示范村正成為山西省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抓手。據悉,2016年以來,山西通過旅游扶貧帶動18.12萬人脫貧,帶動脫貧率約8.22%。
為給民眾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山西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年均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20余萬場次,打造了一批群眾文化服務品牌、培育了一批服務基層的群眾文藝隊伍、挖掘了一批鄉土文化能人藝人、培養了一批鄉村文化帶頭人;同時創建9個國家級、4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成長治、朔州、晉中、晉城4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截至2019年,山西省累計實現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352.73億元,年均增長9.54%,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28%。
王愛琴介紹,山西在持續推動五臺山、平遙古城、云岡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深挖文化內涵、豐富產品業態的基礎上,強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旅游產業格局得到重塑性優化。
當前,山西“旅游+”“+旅游”蓬勃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等不斷涌現,一批新業態成為國家旅游示范基地(區)。山西成為第8個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單位,洪洞、陽城、平遙等七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3個一號旅游公路4087公里,投入運營3個“0KM”標志文化驛站;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山西省A級以上景區237家,星級飯店234家,旅行社939家,持證導游1.9萬余名。
“十三五”期間,山西共實現旅游收入27283.03億元,年均增長24%。
談及在做大產業、做強市場方面如何推進山西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王愛琴表示:“山西將重點通過改革創新、政策激勵,逐步扭轉文旅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效益低的局面,做強做大市場主體存量;聚焦文化強省、鄉村振興、消費升級做增量,推動文旅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市場主體數量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