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章丘區位于濟南市東部,總面積171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5.5萬,轄18個鎮街、925個行政村(居),2016年9月撤市設區。章丘是千年古縣、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境內 5 處遺址入選全國考古新發現;城區有 6 處泉群列入濟南 72 名泉。近年來,章丘搶抓歷史機遇,積極融入省會城市新區建設,圍繞打造產業發達、環境優美、人民幸福的濟南東部新區,全面實施交通、生態、產業、城鎮四大提升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打造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省會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章丘區先后獲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目前有A級景區18家(其中4A級景區4家),星級飯店2家,省級旅游強鎮11個,省級旅游特色村19個,省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省村莊景區化3個,農業旅游示范點20個,星級“好客人家”農家樂29家,“泉城人家”精品民宿9家,工業旅游示范點4家。
錨定省會文化休閑中心目標,建設高品質旅游目的地
章丘明確自身在省會經濟圈的旅游產業發展定位,立足建設省會文化休閑、娛樂、體驗、研學集聚區目標,明確“中國龍山.泉韻章丘”定位,傳承歷史、融入現代、保護生態,構建起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大格局。一是打造以靈秀胡山、明水古城、魅力繡源、水鄉白云、濟東智造新城為主體的山泉河湖城“五朵金花”,形成區域內多景點綻放;二是串聯形成齊魯科創大走廊、齊魯智造大走廊、齊魯古道文旅走廊、沿黃生態綠廊“四條金腰帶”,形成區域黃金線;三是推動南部明山秀水、中部泉水人家、北部田園風光三大片區美美與共的生態環境,形成全區域度假休閑布局。
投資200億元的明水古城,融合了“大眾休閑、高端度假、文化創意、商務會議、休閑商業”五大產業,將成為省會經濟圈最具特色的亮點吸引物。濟南華僑城項目縱貫風景秀美的繡源河景區,成為耀眼的河畔明珠,該項目依托華僑城集團“文旅開發”、“城市運營”、“高端資源引入”優勢,利用城市創造休閑項目。逐步深入推進中的都市休閑帶、生態旅居帶、主題游樂帶三大核心,正在成為省會城市東部旅游休閑的新地標,目前,城市展示中心及配套商業工程已經先行開工建設。另外,完成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搬遷,整合白云湖、東湖水庫、白云水庫打造“三湖濕地”,聚力打造大胡山風景區,同時還引進了藍城、長鹿等旅游綜合體項目群。
依托“五脈文化”特質,突出挖掘新時代闖關東文化、鐵匠文化、儒商文化三大硬核,對龍山文化遺址、城子崖遺址等歷史遺跡和朱家峪、三德范等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旅游新業態,建設三澗溪鄉村振興展館和鄉村振興學院,展現與推廣鄉村振興的成果,提升打造朱家峪新時代闖關東精神教育基地,推出儒商故里紅色之旅、三澗溪村鄉村振興之旅等5條一日游和2條2日游線路,串起章丘區第一支抗日武裝教育基地、三澗溪、中共章丘縣委舊址等紅色基地。策劃舉辦2021年紅色之旅暨鄉村健步跑活動,發布章丘紅色主題自駕線路,帶動自駕游游客尋訪初心使命,感受時代風采。傳承章丘芯子、五音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章丘梆子戲曲博物館、五音戲鄉村博物館等展館,啟動活化龍山文化 打造文旅走廊暨“齊魯古道非遺行”自駕游活動,4條非遺旅游線路串起“甘泉流蘇”、“青野五音戲”、“石子口村民宿”、“千年古村三德范”這些“齊魯古道文旅走廊”重要文化符號和40多項各級非遺項目。
積極開發新業態,優化度假休閑產品體系
華僑城綜合休閑項目與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欄目合作,采用全息再現技術,創造沉浸式文化體驗平臺,實現歷史寶藏與現代科技的交融,圍繞休閑度假市場需求特點,引入“幾何書店”“中國國家地理探索中心”,打造了全新的休閑體驗項目。百脈泉酒業拓展價值空間,在工業遺址上對傳統釀酒文化進行活化,再現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化工業的結合,提升的工業企業的新價值,形成章丘工業旅游基地。三澗溪農業綜合體,是新型鄉村旅游融合項目,展示鄉村振興新風貌、農村治理新成果,創新了現代鄉村旅游傳統內涵。山東大廈.清照酒店將章丘的龍山文化、清照文化、黑陶作品植入設計中,使傳統住宿業成為地域文化傳承與的傳播新平臺。
推進“濟南野生動物園”綜合建設,在景區內植入趣味住宿、研學、團建、親子活動、夜間娛樂項目,進行人性化、親情化、特色化、便捷性的服務設計,形成獨具魅力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建成金沙灣滑雪場和“戲雪與親子”主題滑雪場、香草園安納伯格室內婚紗攝影基地及微電影基地,打造9家216間“泉城人家”精品民宿。整合垛莊六村打造五彩山村,啟動垛莊“山東省自駕游小鎮”創建,并榮登山東旅游十條黃金鄉村旅游線路。打造鄉村旅游省級重點村,推進鄉村景區化建設,建成章丘泉城百花園、“東方商人”等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唐人中心、臺灣不夜城、龍泉國際廣場等商貿中心,使齊魯科創大走廊成為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沃土。多年來堅持開發新業態,目前形成特色文化游、新科技體驗游、生態游、新型鄉村游、工業游、紅色游、冬季游、主題特色游等系列產品。
對黑陶制作、鐵鍋打制等傳統手工業資源進行開發,讓傳統手工業在當代實現傳承與創新,龍山黑陶等頻頻在國家級展會上獲獎,宗師鐵鍋·臻三環古法宗師章丘鐵鍋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旅游產品品牌。依托名特優商品、綠色優質農產品、特色食品等,開發文創產品,掛牌旅游商品精品店12處,新增市級獲獎特色商品5個、國家級獲獎特色旅游商品6個,形成章丘大蔥、章丘鐵鍋、龍山陶、明水香米、百脈泉酒、晶榮食品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
保護生態,打造宜居宜游新區
把保泉與水網水系建設緊密結合,確保泉水常年噴涌。對國家森林公園大胡山風景區系統開展功能修補、生態修復。整合“三湖濕地”,濕地面積達到4萬畝。
精雕細琢城區口袋公園、街心綠地,實施荒山綠化、退耕還果、農田林網,城市公園綠地達124處,城區人均公共綠地27.5平方米、林木覆蓋率47%。
對12條城區主次干道進行街景提升,加強沿街街景打造,注重苗木的色相搭配,增添色彩豐富的各類花卉精心配制植物組團、景觀小品,并增加健身休憩區域。
在全國率先關停全部煤礦,共清理散亂低效企業3000余家,重點區域安裝PM2.5監測設備,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32天。
全方位提升服務,提高旅游休閑便捷度
實施“一環七縱十二橫六連”干線路網,與機場、高鐵站、高速路口對接融為一體。實施城區干線延伸、微循環改造及慢行綠道建設,A級景區統一納入公交線路,開通城市觀光巴士、旅游專線公交、夜間車等,設置3000余輛公共自行車,旅游通行無障礙。
改造提升區旅游集散中心,在游客集中場所設立旅游服務區、旅游咨詢服務點,新增旅游交通指示牌35塊、全域旅游全景圖37處,設置旅游查詢機13臺,形成以城鎮為核心,輻射全域的旅游集散咨詢服務體系。
旅游大數據中心及全域旅游監測指揮平臺和展示中心平穩運行,所有4A級景區全部提供智能講解服務。
新改建旅游廁所342座,農家樂改廁改廚156家,旅游廁所布局優良,日常管理規范。
加強目的地品牌推廣,傳播新區形象
在央視《新聞聯播》前播放“山泉河湖城”專題片,在《朝聞天下》播放白云湖生態治理專題片,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社內參等國家級報刊刊發章丘發展經驗做法。在各級媒體推介章丘旅游,在機場周邊、主干道路沿線、公交站亭等設立旅游廣告牌、宣傳道旗,在公交車體投放旅游廣告,宣傳省會新區的休閑目的地形象,進行市場推廣。章丘旅游微信公眾號累計推送消息1200多條,粉絲3.2萬人;“章丘旅游今日頭條”榮膺“山東最具影響力旅游頭條號”。每年舉辦節事活動近20項,持續打造了章丘大蔥文化旅游節、黃河西瓜采摘節、高官寨甜瓜采摘節、石匣村“過半年”、白云湖文化旅游節、齊長城文化藝術節、垛莊紅葉節等10余個知名旅游節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