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高花閣鑒存——謝稚柳陳佩秋伉儷紀念專輯》中的7件宋元書畫最近亮相上海,引來書畫界和學界的眾多關注。
記者30日獲悉,在“高花閣鑒存——紀念謝稚柳陳佩秋伉儷”學術座談會上,業界專家圍繞《高花閣鑒存——謝稚柳陳佩秋伉儷紀念專輯》七件宋元書畫,聚焦當代著名畫家、鑒定家與收藏家謝稚柳陳佩秋伉儷在古代書畫鑒藏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
這7件宋元書畫包括郭忠恕(傳)《避暑宮圖》、馬遠(傳)《松下彈琴圖》、趙孟頫《竹石圖》、馬遠《松泉高士圖》、趙雍《寒林圖》、佚名《秋林牧童圖》、王冕(傳)《梅松竹石圖》,將現身中國嘉德秋拍。據悉,當代著名畫家、鑒定家和收藏家陳佩秋對這7件宋元書畫,珍若拱璧,或題裱邊,或鈐藏印,或經謝稚柳先生題簽、題詩堂。
古代界畫的重要傳世作品——郭恕忠(傳)《避暑宮圖》有16平尺之巨》不僅是兩位藝術大家對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歷程的重要見證,曾兩次登載于《上海博物館藏畫》。《謝稚柳系年錄》記載:“(一九四八年戊子三十九歲)鑒定陳佩秋藏郭忠恕《避暑宮殿圖》為真跡。”可知早在民國年間,《避暑宮圖》即為陳佩秋先生收藏。
30年前,著名畫家、古書畫鑒賞家尹光華曾看過《避暑宮圖》,在他看來,《避暑宮圖》是中國繪畫史第一流界畫之作,令人過目不忘。它代表著中國宮廷建筑界畫極高水平,以高明的處理方式令畫中元素在畫法上達到統一。上海大學教授徐建融認為這件《避暑宮圖》為頂級國寶,為中國山水畫里程碑之作,可與臺北故宮所收藏的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及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董源《溪岸圖》并稱為北宋五大山水畫里程碑作品。
著名古代書畫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單國霖指出,《避暑宮圖》的點葉種類豐富,皴法線條畫法古樸,屬五代之后,北宋前期作品,毋庸置疑。當代金石名家吳子建認為,《避暑宮圖》畫得驚心動魄,其重要性不在《溪岸圖》之下,“此為有拍賣市場以來,中國繪畫的最重要一件作品,其在歷史、文化、繪畫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古代書畫鑒定家吳敢看來,《避暑宮圖》中皴筆畫法極為高古,是歷代屋木畫(也稱界畫)里極高水準的一幅。
復旦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徐涵明認為,兩宋繪畫是中國繪畫史的高峰,而謝稚柳與陳佩秋二老鑒定并收藏的這七件作品極為珍貴,尤其《避暑宮圖》應該擁有更高地位,各種證據都指向它是《宣和畫譜》著錄的那件。
除郭恕忠(傳)《避暑宮圖》外,《高花閣鑒存——謝稚柳陳佩秋伉儷紀念專輯》中的另幾件宋元繪畫作品也極為珍罕難得。馬遠(傳)《松下彈琴圖》,繪有山石、勁松、高士,或為“伯牙鼓琴”之典故。明代曹昭《格古要論》描述過馬遠的構圖特點:“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此邊角之景也。”
單國霖指出,《松下彈琴圖》被謝稚柳先生標為馬遠的作品,是南宋畫無疑。此作用筆堅實剛健,以干脆利索的斧劈皴刻畫石頭,人物的畫法也屬南宋風格,與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南宋馬遠《西園雅集圖卷》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