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地“坑位”火到需要拼手速,帳篷成景區流量密碼(引題)
露營的熱風該吹往何處(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維硯
閱讀提示
疫情之下,作為城市周邊短途旅行地的露營營地,成了人們能夠抵達的“遠方”。但露營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環境保護、標準建設方面仍存痛點。
“大家怎么都扎堆去露營了?”最近,打開各種社交平臺,不少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是的,端午假期臨近,露營這股風正隨著夏天的熱浪,持續升溫。
疫情之下,作為城市周邊短途旅行地的露營營地,成了人們能夠抵達的“遠方”。
艾媒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露營經濟市場規模增長快速,增長率達78%,市場規模達299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露營”相關企業有5.6萬余家,其中,僅近3個月成立的就有7700余家。
業內人士表示,露營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環境保護、標準建設方面仍存痛點,除了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給露營立規矩,龍頭企業牽頭定標準,資本市場也要正確認識露營業態,不要過度開發、竭澤而漁。
營地“坑位”火到需要拼手速
“群里剛發了一條兒童節組織露營的消息,兩分鐘不到,房車就被預定光了。”王萌所在的家長群里,露營營地的“坑位”已經火到了需要拼手速的程度,“身邊的家長似乎都沖進了露營大軍”。
王萌是北京一家教育機構的美術老師,3年前,兒子半歲了,為了方便“遛娃”,她周末有空就會找近郊公園或者空曠的水庫和朋友一起“約帳篷”。
與時下流行的“精致露營”不同,王萌笑稱自己是“佛系露營”。
她的露營裝備是基礎款的五件套:帳篷、野餐墊、燒烤架、折疊椅和吊床。所有裝備加一起的價格不超過1000元。
與王萌這樣的入門級玩家相比,有著10年露營經驗的張偉聰可以算是露營“老手”。
“那時背上背包,帶上登山杖,就和一群驢友向野山進發。”張偉聰說,走“野線”需要長途跋涉,所以裝備要輕量化,注重功能性。
差不多兩年前,他“換坑”玩起了“搬家式露營”。他告訴記者,不少“搬家式露營”的玩家都是從他這樣的“老驢”轉過來的。
為了把“家”搬到戶外,張偉聰一直在“燒錢”升級露營裝備。這些裝備不僅“顏值”更高,功能也更細分。為了滿足不同季節和不同入住人數的需求,光帳篷他就買了5頂。
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4月,露營相關商品成交量同比增長超200%。
“國際上的露營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魏翔總結說,露營起初是為滿足戶外探險的野外露宿需求而出現的,專業性較強;后來發展成為一種小眾休閑旅游方式;再后來,成為普通人度假、住宿的休閑方式。
“這3個階段并非替代關系,而是共存的。”魏翔說。也正因為如此,露營對普通人來說,那么近又有些遠。
全新的社交場景
對于年輕玩家來說,露營也代表著對某種生活方式、審美趣味的認同,為社交提供了全新的場景。
《2021 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顯示,八成受訪者在露營中建立了高質量的社交關系,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殘姐是一名大學日語老師,也是合肥青年社群“友行”的發起人。2014年至今,這個從幾個朋友周末一起出游開始組建的社群,發展到三四千人的規模。
去年開始,露營在殘姐組織的社群活動中成了“頂流”。
她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舒適度和體驗感,每場活動的人數會控制在25~35人。大家各自分工帶裝備,對活動的物料、人工、場地等費用“AA制”分擔。因為社群并不以營利為目的,所以活動價格通常很“香”。
戶外咖啡、飛盤、狼人殺、插花、棋牌、露天音樂會、特色市集、露天電影……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內容被融入到露營場景中。
“戶外是開放的,大家放松程度會更高。”殘姐觀察發現,露營場景中沒有了“門”的概念,也就沒有了那種走進走出會被人關注的局促感,大家保持著恰到好處的社交距離,對于“社恐”的年輕人很友好。
通常,殘姐組織的露營活動會同時有多個項目供選擇,這樣無論是“社牛”還是“小透明”,都可以在“去中心化”的露營社交中找到讓自己舒適的位置。
記者發現,一些相親機構也開始組織露營相親,希望用露營社交破冰。
當然,露營社交也在朋友圈里。
“露營沒拍出好看的照片,總感覺少了點什么。”露營愛好者李璐在選擇營地時,首先考慮的是出片率。她覺得,這樣的儀式感,給生活加了點特別的“料”。
熱風吹往何處
除了專業化的露營營地,“酒店+露營”“民宿+露營”“景區+露營”等模式也紛紛出現。
在合肥蜀山小嶺南,一頂頂帳篷成為景區的流量密碼。
去年“五一”開始,鄉村振興項目小嶺南景區,開發了1萬平方米的露營場地,能同時容納50多頂帳篷,為游客提供“懶人露營”服務,一時間成為合肥的“網紅”打卡地。
“露營相關衍生活動拉長了游客的游玩時間,對民宿引流作用明顯。”安徽農道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振偉介紹說,今年4月,民宿入住率較去年同期已經有所提升。
戴振偉表示,目前,“景區+露營”“民宿+露營”的門檻并不算高,可供選擇的高性價比國產露營裝備很豐富,客流好的話,3~5個月可以回本。
未來,露營的這股熱風該吹向何處?
在魏翔看來,露營屬于非主流業態,除了在小眾化、專業化的分支上深耕,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在滿足大眾休閑旅游需求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發展。
他強調,鼓勵把露營作為“點燃”休閑業態、休閑制造業的催化劑,而不是把它作為拉動休閑經濟的主引擎,要關注“+露營”,而非“露營+”。
眼下,露營業態仍處于發展初期,特別是在公共安全、環境保護方面仍面臨痛點、難點,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制定行業標準成為當務之急。
記者注意到,各地文旅部門也在鼓勵文旅企業參與標準制定,一些城市已陸續出臺政策給露營立規矩。例如,上海制定了《經營性帳篷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浙江省湖州市制定了《湖州市露營營地景區化建設和服務標準》《湖州市露營營地景區化安全防范指南》等文件,對露營營地的建設標準、安全監管等提出要求。
“守住青山綠水,才有詩和遠方。”戴振偉期待,針對不同類型露營營地的行業標準盡快出臺,對衛生條件、供水用電、配套服務、環境保護等進行規范,同時對營地的硬件設施、服務質量等評級打分,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