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啟動了“低脂生活”全民健康促進活動。據調查顯示,中國居民的高脂血癥、肥胖癥、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癥等慢性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與高熱量(糖)、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的“三高一低”膳食模式有著緊密的聯系。高熱量和脂肪攝入過多不僅帶來諸多慢性疾病,更是人體肥胖的主要誘因。專家指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通過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選擇健康的低脂食品。
據了解,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低脂食品,如低脂牛奶、低脂糖果、低脂餅干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但低脂食品都是營養均衡的健康食品嗎?專家表示,低脂飲食并非只是減少脂肪那么簡單。
低脂食品受追捧
每次在超市購物,看到“低脂”、“低糖”的食品時,消費者王小姐就會情不自禁地從貨架上多拿一些。作為減肥一族,她希望通過健康食品擁有苗條的身材。類似于王小姐的消費者很多,他們表示,在購買食品時,一般是根據產品的標注,購買脂肪含量較少的食品。
那么,低脂食品和普通食品相比,究竟有哪些區別?實際上,市場上大部分低脂食品的脂肪含量比普通的零食略少而已。記者看到,某品牌低脂奶油夾心巧克力餅干的成分表上,脂肪含量為3g,熱量是450千焦。而該品牌其他餅干熱量僅比低脂餅干多30千焦;而一種低脂麥片,脂肪含量比普通麥片少8克,但熱量卻相差無幾;某品牌熱銷的低脂牛奶,特濃奶和低脂奶的脂肪含量僅差2%左右。
記者在網上輸入關鍵字“低脂食品”,找到相關網頁約3420個,大部分說低脂食品具有減肥的作用。記者在淘寶網一家出售低脂食品的網站上看到:低脂食品是一種健康食品,可以減少脂肪攝入量,對減肥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人體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攝入了大量的脂肪類食物,如果低脂食品中油脂的含量和普通食品相差不大,即使加入了膳食纖維,也起不到減肥的作用。”專家表示,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低脂食品已經成為食品發展趨勢。但低脂是一種健康飲食理念,在不同的食品中不能僅以簡單的脂肪含量來判斷。比如“低脂”奶酪,脂肪含量較低,但產生的熱量卻幾乎是5顆半方糖的熱量。
當身體代謝減慢,熱能會相對增加,并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這是導致人體發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介紹,產生熱能的營養素是糖類、脂肪、蛋白質,其中脂肪產生的熱能最高。減少膳食中總熱能的攝入,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
她認為,多數消費者對“低脂食品”仍處在盲目狀態,認為低脂就是減少脂肪含量,實際上,低脂還包括糖、熱量的減少。
了解低脂食品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一些低脂食品和普通食品相比,只是脂肪含量略有減少。專家表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雖然能看到標簽上標注的成分和含量,但含量多少屬于低脂卻并不清楚。
翟鳳英表示,攝入任何一種食物,都是將其中的成分全部或部分地吸收,吃什么就會有什么樣的身體。如果依靠低脂食物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前提是這種低脂食品的熱量低到可以忽略。而如果食品只提供很少的熱量,身體必然處在饑餓狀態,需要其他能量的補充——在這種情況下,食物的攝入量就會增加。
不同原料的低脂食品營養成分不同,比如低脂巧克力比全脂酸奶的熱量高。面對品種繁多的食品,很難分辨其中的細微差別。”營養師于康表示,認為凡是低脂食品都有助于減肥的想法很盲目,容易讓消費者的觀念和行為發生改變——當在面包上涂抹巧克力醬的時候,不免總是要想一想:要低脂的還是全脂的?原因在于消費者混淆了低脂和營養平衡的概念,實際上,食品中的各種營養素在進入人體后,會產生交互作用。營養均衡的食品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并不一定是低脂食品。
記者了解到,《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中明確規定,食品必須依次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只有當每100克固體食品中鈣含量≥240毫克,每100毫升液體食品中含量≥120毫克時,才能標示“高鈣”;只有當100毫升液態奶和酸奶的脂肪含量≤0.5克,或100克奶粉的脂肪含量≤1.5克時,才可標示“脫脂”。
專家表示,雖然有些食品中的脂肪、糖等含量很低,但如果過量食用,熱量、脂肪的總攝入量也會增加,比如標注一包150克低脂餅干的脂肪含量是10克,但一次吃兩包,那么所攝取的脂肪就是包裝標示的兩倍,而其他食品的攝入沒有減少,同樣會導致肥胖。
如何選購低脂食品
實際上,消費者在挑選食品時,最關注的是品牌、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很少關注成分表。“除非遇到標稱‘低脂’、‘低糖’的產品時才會對比兩者的區別。”消費者陳小姐告訴記者,即便如此,她并不會太注意營養成分表中其他內容。很多消費者表示,購買食品時沒有過多留意營養成分,尤其是脂肪含量。
“消費者購買食品時,需要從多個細節入手。選購食品時除了查看營養標簽中的脂肪含量外,糖、熱量等也要考慮。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和含量,有利于消費者選擇食品,尤其對于那些有特別飲食需要的人群。”專家表示,在購買食品時要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食品,不能因為標注“低脂”就缺少量的控制。一些食品標注低脂,只能說明這些食品與其他食品相比,脂肪含量相對較低,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該比較不同產品的營養素成分中具體的脂肪含量,選擇營養成分搭配更合理的食品。
“低脂飲食并非說脂肪攝入量越少越好,而是在符合營養均衡的基礎上有效減少每天脂肪和熱量的攝入。片面地認為低脂食品健康,其實是個誤區。”營養師于康認為,控制體重的關鍵并不在于吃什么類型的食物,而在于盡量少攝入熱量。即使是低脂食物,選購時要注意查看成分表,了解食品含有多少熱量,根據熱量來決定數量,不能因為“低脂”而毫無節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減少攝入脂肪的同時,也要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
消費誤區
“低脂”就是低熱量
一看到“低脂”的字樣,很多消費者就覺得這類食品更健康。實際上,大部分“低脂食品”并不代表低熱量。比如標有“低脂”的優酪乳,雖然脂肪含量較低,但熱量非常高。
此外,為了增加口感和口味,很多低脂肪食品中添加了更多的糖,這意味著會攝入更多熱量。
因此,多食用原味食品,比低脂、低糖食物更健康。
脂肪越少越健康
有消費者認為,攝入脂肪越少越有利于健康。實際上,脂肪除了為人體提供營養素外,還可以產生飽腹感,延長饑餓感的產生,有助于減少食品的攝入量。而某些低脂肪食品為了延長保質期,會把容易導致食品變質的脂肪酸除去,同時增加糖、鹽等成分,這些經過處理的低脂食品,雖然脂肪含量少,卻是高糖高熱量,容易導致肥胖。
脂肪都不利健康
脂肪分為“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一些食品為了產品穩定性,使用飽和脂肪,雖然含量比普通食品略低,但長期攝入不利健康。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要多留意包裝標簽上的成分表,對低脂食品和普通食品進行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
專家建議,消費者要合理飲食,不能盲目選擇低脂食品,應多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