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智能電視機席卷家電市場,在連續失去“話語權”的情形之后,國產彩電企業似乎迎來了轉機。
2011年2月,TCL集團2010年財報顯示:2010年TCL集團營業收入518.7億元,凈利潤4.33億元。與TCL手機業務利潤6.11億元相比,多媒體業務相形見絀;4月,四川長虹發布2010年報顯示:2010年四川長虹實現營業總收入417.1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71億元;康佳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178.4億元,凈利潤8203萬元;創維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中期報顯示,營業額達111.48億港元,凈利潤為4.13億港元……盡管大多數國產彩電制造企業擺脫虧損,但是面對日韓勁敵的正面挑戰仍困難重重。
核心競爭力才是品牌、產品的長久比拼,而國產企業的短板外在表現是上游面板制造力,內在表現在市場戰略布局上。上游面板方面要跟著日韓企業后面走;戰略布局方面從LED電視到3D電視一直被外資三星、LG牽著鼻子走。
2011年,智能電視市場前景大好,國產品牌在互聯網電視領域積累了較高的市場認知度與技術底蘊,正是絕地反攻的大好時機。
核心競爭力匱乏
國產彩電盈利能力有待增強
中國彩電企業一直以來都被形容為“掐著脖子過日子”。目前國產彩電制造企業所使用的面板基本上是從日韓企業手中整體采購,成本占據彩電成本的70%?80%。而面板產業鏈上游的關鍵零部件和技術都掌握在日韓等企業手中,夏普、三星、LG、松下既做面板又做彩電的企業,則占據市場強勢地位,擁有話語權。盡管國內彩電企業已經意識到“病因”的存在,也積極改變現狀,如TCL投資建立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也擁有位于安徽合肥的第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等,但仍不能在短期時間內形成有效作用,難以解決關鍵資源受制于人的核心問題,未來還將面臨著技術、資金、政策等多個環節的挑戰。因此,貼有“國產制造”標簽面板的上市救濟仍需時日。
戰略布局“慢半拍”
市場熱點難掌握
如果說缺乏核心競爭力是國產企業面臨的“頑癥”,那么對于產業發展摸不清方向則是“并發癥”,其表象在于:摸不清市場動態、不能掌握產品轉型先機等。2010年,國產彩電制造企業整體“失言”就是源于對產業方向判斷失誤,導致彩電企業盈利不佳。
2009年、2010年,國產彩電制造企業在產品布局方面明顯滯后:2009年下半年,各國產彩電制造企業“豪賭”互聯網電視之時,三星正悄然推動著LED電視市場進程。此時的國產彩電企業在互聯網電視戰場的精力投入使其分身乏術,加之LED電視市場前景預估不足,互聯網電視受政策影響得不到實質推進,導致后期國產彩電制造企業在LED電視戰場上只能跟著外資走。
2010年,二次消費成潮、市場因素利好,各國產彩電制造企業紛紛上調銷售預期。但受2009年CCFL電視庫存過大所累,國產彩電制造企業需先清理庫存,獲取回流資金才能發力LED。國產彩電企業疲于非LED市場,LED產品推廣力度不強,市場先機被三星、夏普、索尼等企業占盡;此外,國產彩電又在產品規劃方面落后。在國產彩電企業發力LED之時,外資品牌三星、LG、夏普已經全面轉戰3D領域,3D電視的出現給市場提供了新鮮血液,也讓消費者為之“傾囊選購”。無論是LED的導入之戰,還是3D電視的概念之潮,國產企業并未能率先打響。產品規劃的短板成為了中國彩電產品發展史中的“一根刺”。
積極加入智能化戰役
國產彩電制造業未落后
縱觀2011年各彩電制造企業推出的平板電視新品,更是無一例外的將智能電視作為主打產品。在這場電視智能化的戰役中,國產彩電制造企業并未落后,而是主動的走在了前面。事實上,2009年國產彩電制造企業就以互聯網電視為標榜樹立新的創新理念。然而,中國式創新沒有實現“中國創造”的奇跡。由于缺少完整且具前瞻性的戰略、優秀的執行力和豐富的內容源,實際應用并不理想。時至今日,國產彩電制造企業在智能產品領域發展“順風順水”,一方面是源自互聯網電視時代的夯實基礎,成為其快速轉型的技術根本;另一方面則是眾多國產彩電制造企業觀念的轉變與戰略調整。
國產彩電制造企業自2008年1080全高清時代引領市場熱度后,2009年到2010年市場表現都處于低迷狀態。2011年,智能電視作為市場熱點,國產彩電企業不但具備技術底蘊,更具有互聯網電視的市場基礎,如果能夠在市場引導、內容強化、消費教育等方面下大力度,將會重新占領主場地位。
《消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