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營養強化食品作為國家改善公眾營養的項目,始終在曲折中行進。不久前,鐵強化醬油推廣項目再次受到了諸多爭議。而在市場上,鐵強化醬油、強化大米等產品也并未被消費者認可。
不少消費者擔憂,強化食品究竟對身體好不好,強化食品中的營養素是否會過量、安全性如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上不少主打某類營養素的食品卻備受青睞。
記者了解到,新修訂的《食品營養強化劑標準》即將公布,新標準的實施將為營養素的合理攝入提供規范和保障。
為何難獲消費認同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了解到,食品營養強化在國際上是通行的做法,是為了改善居民普遍缺乏的營養素問題而采取的一種措施。
據介紹,食品營養強化,就是在食物加工過程中加入人體所必需的,但在日常膳食中又易缺乏的營養素,以保證人體的營養需要。我國從1995年開始建立“營養改善發展項目”,將人體所缺乏的微量營養素加入一種食品載體內,以增加營養素在食物中的含量,即食品營養強化。目前強化食品包括加碘鹽、加鐵醬油、維生素A食用油以及強化面粉、強化大米等。
但消費者對強化食品似乎并不買賬。
在家樂福、物美、京客隆等超市里記者看到,很多貨架上都有強化食品,如添加了維生素A的食用油、鐵強化醬油等。不過,多數強化食品由于包裝或宣傳上并不突出,都被“淹沒”在眾多商品中。不少消費者對于強化大米、鐵強化醬油等食品并不清楚——“買醬油還是買那些口味鮮美的比較好,而且補鐵的途徑有很多,不一定要買加鐵的。”“平時買食用油、面粉比較注重品牌和價格,至于添加了什么元素,沒有太在意”。也有消費者提出疑問,每天吃鐵強化醬油,是否會造成鐵攝入過高,會不會產生健康問題?
此外,價格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強化食品的原因之一。記者發現,在添加了某種營養素后,營養強化食品明顯“身價倍增”,價格高于同類食品。比如一種鐵強化草菇老抽醬油,比同品牌普通的草菇老抽貴了近兩元;添加了維生素A的食用油價格和普通食用油價格相差十幾元;與每公斤四元左右的普通大米相比,營養強化大米的價格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實際上,目前一些消費者對于強化面粉、鐵強化醬油、添加維生素A的食用油等強化食品并不認可,原因在于消費引導不足,消費者認知存在誤區。“比如對于醬油,多數消費者看重的是口感和價格,而不是營養。”專家表示,營養強化食品受冷落和消費者營養知識缺乏有關,大多數人并不真正了解強化食品,他們更習慣于接受傳統的飲食觀念,如食物相生相克等飲食理論。“任何一種食物中都不可能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許多食品在加工中都會失去部分甚至絕大部分營養素。在食品中加入適宜種類和劑量的營養素,可以合理地補充營養成分及其比例,滿足不同人群對營養的需要。”據介紹,強化食品是國家按照科學推薦的營養攝入量的最低標準添加的,不像很多市場上的食品那樣進行商業宣傳。但與其他食品相比,強化食品的營養補充更具科學性。
用營養強化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營養狀況,好處是顯然的。業內人士表示,食品營養強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如美國目前有上萬種強化食品,占所有食品的85%,而我國營養強化食品約占食品總數的5%。向消費者推廣強化食品,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公眾的宣傳。
營養素越高越好嗎
與國家倡導推廣的營養強化食品受冷落不同,市場上很多強調某種營養元素的產品卻大受歡迎,如添加了鈣、鐵的餅干,添加了維生素C的糖果、飲料以及高鈣牛奶等。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高,但卻吸引了很多消費者購買。“因為常看到廣告,還經常有促銷活動,很吸引人”,消費者劉小姐說。
記者看到很多食品的包裝上,都打出了含有高鈣、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礦物質的說明。在某品牌餅干的包裝上,餅干的成分中含有300毫克的鈣;全脂奶粉的營養成分表中也標注了630微克的維生素A和8.5微克的維生素D,以及12微克的鐵。有消費者表示,在購物時會著重選擇加鈣以及維生素的奶粉和餅干,因為營養價值較高,對改善身體也會有幫助。“選擇營養素比較高的食品,因為營養素越多,對身體越好。”
一種微量元素在人體中都有一個安全限量,在一定的適宜范圍內,人體就能夠維持健康,如果缺乏或過量就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各種微量元素的安全量范圍是不同的,有的范圍比較寬,比如鈣,每天可以攝入幾百毫克至2000毫克,而有些元素安全范圍比較窄,比如微量元素硒的適宜攝入量只有50?150微克。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主任楊月欣告訴記者,目前營養學將營養素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營養素進入人體后比較容易被排泄,基本不存在攝入過量的危險,比如B族維生素;B級營養素也相對較安全,日常的食用量不易達到危險系數;C級營養素就是過多攝入會產生一定的負作用,但是這些強化劑的使用在國家標準中,都有明確的使用限量。強化食品在合理的參數依附下,并不會對身體存在威脅。
楊月欣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在于,消費者對強化食品的非合理使用。“強化食品在最初是一種改善區域性疾病,具有補充作用的營養食品,并不等同于普通食品。而不少消費者卻把它看成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食品進行選購,沒有根據自身健康情況進行合理使用。”她介紹,在國外,強化食品都有一個健康標識,使消費者在選購中不但擁有“知情權”,也會進行更健康的選擇。比如,國外的專業營養團隊會在強化食品的包裝說明里添加一個營養成分表,并對這些營養成分的專業數字進行一個通俗的功能性解釋,來讓消費者對號入座。“假如人每天鐵的攝入量是5微克,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數字,為什么攝入5微克,5微克鐵對人體有哪些好處,這類具體的標簽都應該出現在強化食品的說明內容中。”
此外,她提醒,目前市場上不少產品夸大某種營養物質的功能或含量,消費者選擇時要謹慎。“開發一種成功的營養強化食品是一項非常系統的科學工程,決不是簡單的營養素的添加。”
記者了解到,新修訂的《食品營養強化劑標準》即將公布,這對于遏制當前營養素濫用,維護消費者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據了解,食品營養強化劑標準修改后,列出了允許使用的營養強化劑化合物來源名單,并增加了可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營養強化劑化合物來源名單和部分營養物質的使用量。專家介紹,新標準還下調了部分營養素的強化上限,以避免過量攝入的風險。同時,標準實施后,還會將營養素風險等級以及不同等級營養素的最大強化量納入風險評估。
如何選擇強化食品
據了解,目前營養強化食品可分為以下3類:一是國家強制性推廣的強化食品,如加碘鹽;二是國家建議性推廣的強化食品,如鐵強化醬油,添加了維生素、葉酸、鈣、鐵、鋅等多種營養素的強化面粉,和添加了維生素A的食用油;三是企業自主生產的營養強化食品,如添加了鈣、鐵的餅干,添加了維生素C的糖果、飲料等。
“但是,強化食品不同于保健食品,它面向的是普通消費者。在對食品的選擇上,消費者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來選擇。”營養專家表示,營養素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每人的營養狀況又與其身體狀況密切相關,某些營養素如果超出正常的數值,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如維生素A、D食用過量,可引起毒性反應;氨基酸長期不平衡,會降低人的抵抗力。
面對著市場上的各種營養強化食品,專家指出,食品選擇要根據食品的營養成分與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合理構成來決定,消費者首先要通過醫學檢驗判定是否缺乏某種營養素,從而確定是否應選用相應的食品——
一是針對性。即補充的是所需要或者缺乏的養分。究竟缺乏哪種營養,應經過醫生檢查、確診,然后再選用相應的強化食品。
二是平衡性。即強調各種養分的補充比例必須合理,不能偏補或過量。食物中各種營養素之間有著十分復雜的關系,如過多鐵的攝入會加快維生素E的氧化,過多鈣的攝入會影響鋅的吸收。因此,日常飲食要以天然食物為主,做到膳食平衡。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人體所需營養素主要來自一日三餐,也可以來自強化食品、營養補充劑等,同一種營養素還可以來自多種食品。對于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A、D和碘來說,多種來源就有可能產生過量問題。所以在選擇食品時,要注意查看食品營養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