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鑄造一流纖檢品牌
——記廣州纖維產品檢測院
□ 本刊記者 趙雪/文 一言/攝
11月初的北京已經寒意濃濃,風衣、毛衣甚至羽絨服都不約而同地派上了用場,而此時花城廣州卻溫潤滴翠、夏意盎然。在這花團錦簇的美麗城市中,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的質檢人正在緊鑼密鼓地為全國各地送來的冬季服裝檢測格外忙碌著,正以權威、科學、公正、高效的檢驗把關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著放心消費保障。
廣纖院屬第三方纖維、紡織品、服裝服飾產品專業檢測機構,是中國首家達到A級水平的紡織類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是中國商業聯合會服裝箱包鞋類商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測試中心、CQC生態紡織品簽約實驗室以及國際羊毛局授權實驗室。
自成立以來,廣纖院一直為政府規范市場、企業質量控制及產業的升級轉型、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提供著有力的技術支撐。近年來,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迅速,廣纖院更是抓住良機,配合政府監管市場需求和檢測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創新為理念,走出了一條特色服務發展之路。
信息化強管理 打造高效平臺
一跨進廣纖院檢測樓大門,記者就發現電梯間外墻壁掛電視上正滾動播出院內新聞和以圖表方式顯示的各部門檢測工作及時率等情況,之后發現各樓層都如此,讓員工在等電梯的短時間內,就可以了解院內新聞動態、知曉自己部門的工作排位。細看工作及時率統計結果,竟然包括了當天。記者不由得驚嘆:這“簡直是新聞直播了”!
副院長潘偉介紹說,這是他們實行信息化管理的成果之一。在樣品物流、數據流管理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廣纖院已經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通過采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樣品交接全部實行了批量掃描,樣品流轉、傳遞、寄送等信息化管理,使每個樣品在流轉環節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0倍左右,保證了每一個環節都在系統監控之下。同時,系統即時采集信息,并根據樣品流轉速度等計算出各部門工作完成狀態,也就是記者在壁掛電視上看到的統計數據。院有關部門再根據統計結果,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對未按規定時間完成的檢測進行排查,進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可以說,從客戶將樣品寄到廣纖院的那一刻開始,樣品和檢測就進入了全程監控和信息化管理狀態。
高效率的信息化也為廣纖院服務的客戶提供了極大方便。利用信息手段,輔之以快遞服務等系列便企措施,廣纖院構建起了一個“虛擬實驗室”,讓客戶足不出戶,就能隨時通過網站咨詢熱線、在線QQ、投訴熱線等信息手段,與客服人員實時溝通,就能享受網絡申報、檢驗項目/收費標準/檢驗結果查詢、數據分析等個性化服務,實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服務“零距離”。
近幾年,廣纖院深化精細管理,重新打造滿足整個質量活動的信息平臺,進一步細分、優化業務流程,確保整個實驗室管理和客戶服務系統化、規范化、數字化,實現了業務、客服、受理、檢驗、出證、申訴“六分離”,既保證了檢驗的公正高效,又為自己、也為客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財務支出。
目前,廣纖院業務發展已經立足珠三角、長三角,覆蓋全國,并通過與跨國企業的合作,檢驗報告進入亞、歐、美市場,成為國內外600多家知名服裝企業指定檢測實驗室,在紡織檢測領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軟硬件兩手抓 提升自身能力
廣纖院從軟硬件建設兩個方面入手,多年堅持不懈地砥礪內功,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其檢測領域已達到14個,分別為纖維及纖維制品、紗線、紡織品、服裝、皮革制品、鞋類、土工合成材料、羽絨、輕工產品、染料產品、塑料、水質、紙及其制品、化妝品,檢測能力范圍達到394類,能執行檢測的標準數達到1267個,涵蓋了整個紡織產業鏈。
他們出具的科學、公正、準確的檢測結果可作為企業產品質量控制、國內國際貿易、司法鑒定、質量仲裁、保險理賠、科技成果鑒定、質量技術管理和工商行政部門處罰的技術依據,并取得了美國、日本、香港等57個國家和地區70個實驗室認可組織的認可。
“十一五”期間,廣纖院更實現了人才隊伍、業務發展的大跨越和科研創新的零突破。檢驗人員已由最初149人、碩士3人,發展到目前擁有檢驗人員52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55名;由2005年出具報告書9.8萬份,發展到2010年出具報告書37萬份;共完成了16個科研項目研發,申請技術專利3項,參與了200多個標準的制修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集檢測與科研于一體的國家級技術機構。
為了提高員工素質,廣纖院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員工培訓、培養機制,通過加強崗位職能培訓、開展業務技能大比武和搭建在職再教育平臺,持續培養“塔基人才”即普通檢驗人員;通過進一步拓寬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產學研平臺作為培養學科帶頭人的有效載體,培養了一批“塔尖人才”即學科帶頭人。經過幾年的“外引內育”,廣纖院金字塔型人才結構已經基本成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廣纖院與中山大學合作的關于“固相微萃取技術在生態紡織品檢測中的應用”項目剛剛獲得“紡織之光”大獎。該項目針對有毒有害物質前處理的傳統液液萃取方式進行探究和改進,采用自主開發的固相微萃取新材料進行有毒有害物質的微萃取,使得檢測過程更加環保。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應用在實際檢測過程中。
這項成果正是廣纖院打造產學研平臺、培養人才的成果。廣纖院按照科研項目+基地+人才+高校的模式,通過與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聯合,加大了與高校在項目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力度。通過與高校和科研機構技術人才就當前市場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檢測手段以及空白領域標準制定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使自身科研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
廣纖院以發展為首要,在硬件建設上從來不吝惜。現在,他們擁有實驗室工作場地11300m2,此外,番禺質量技術中心2.5萬m2的纖檢大樓正在建設當中;擁有國際先進專業檢測設備1000多臺(套),設備原值1億元,滿足了該院未來3年業務發展的檢測和服務需求,切實提升了市場競爭實力,也為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檢測技術水平的應用和創新平臺打下良好的基礎。
拓思路謀發展 豐富延伸服務
走進廣纖院檢測樓大廳,沒有見到在其他技術機構常有的大批送檢人員,排號等候的也不過五六人。采訪后才知,廣纖院全年平均日收2000多份、最多可達4000份的樣品,大多是由快遞完成的,既方便了客戶、為客戶節約了差旅費用,也加快了檢測周期和質檢信息傳遞。這樣的流程優化和管理在廣纖院處處可見,從客戶出發、為客戶著想是他們的根本出發點,為此創新出的客戶服務模式和方式也十分豐富多彩。
時間就是效益。為了與企業工作時間對接、提高質檢效率,廣纖院檢測部門實行了6天工作制。現在,廣纖院在保證嚴格按標準完成各檢測項目的同時,達到了從5天、4天到縮短為現在的3天即可出具檢測報告的速度。辛苦自己方便客戶,已經成為廣纖院員工的自覺行為。
作為在同行業較早提出延伸服務的技術機構,廣纖院不斷拓展服務的外延和內涵,將服務與企業發展的需求相結合,在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標準服務、檢驗檢測、質量控制、人才培訓等技術支持的同時,主動搜集檢測數據及市場信息,分析質量風險,形成風險預警報告發送給企業,幫助企業找出質量控制體系中存在的漏洞,進一步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引導企業樹立品牌發展意識,走質量興業之路。
廣纖院在完成政府監督抽查任務和為企業、消費者服務之余,將長遠目光放到紡織全行業,并一直在摸索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行業做更多公益性工作。他們與廣州醫藥工業研究院等7家機構聯合發起成立海珠檢測與認證產業聯盟;與增城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增城市新塘牛仔服裝專業鎮檢測平臺,為新塘牛仔服裝產業基地的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持,推動其由“新塘制造”向“新塘創造”轉變。
潘偉副院長透露,目前,廣纖院正在努力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在業內開展更多公益性工作,比如以已經建成的具有行業前瞻性研究性質的研發中心為基點,積極利用自身技術實力,結合企業需求、研究院所等科研機構在標準科研方面的力量等,在行業內搭建技術交流服務平臺,不但為政府服務、為企業服務,更能夠為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強有力支撐。《消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