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忙于裝修的何先生在購買地板時遇到了困惑:很多地板的材質都與“紅檀”有關,但又各不相同,如“紅檀香”、“南洋紅檀”、“紅檀”、“紅檀木”等,銷售員也解釋不清。而在此之前有報道稱,消費者陳先生花費兩萬多元購買的“紅檀木”地板,結果卻發現這種材質在國家規定的名錄中并不存在……據了解,類似現象在市場上并不鮮見。有專家表示,這些都是木材的不規范名稱,為了自抬身價,不少地板材質往往以標稱名貴樹種來吸引消費者。
材質標注混亂
在北京的一些家居建材城,記者看到很多不同花色和名稱的地板。如“赤道黑檀”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非洲水紋紅檀”的實木復合地板、“巴西古夷蘇木”的實木復合地板。此外,“巴西柚木”、“非洲柚木”的實木復合地板或強化復合地板也隨處可見。而在一些地板企業的網站上查詢地板材質時,名稱更是五花八門。
某品牌地板的銷售員表示,實木復合地板所標的材質表示其使用的是該樹種,而強化地板所標的則是它所仿花紋的某種樹種。“既然標注出來了,肯定就是這種木材。由于木材多是從國外進口,因而比較珍貴,價格也相對較高。”但對于消費者提出的“如何確定地板使用的是標注的樹種”的疑問,銷售人員表示,“我們是大品牌,肯定使用的是標注的材質。”但卻拿不出相關的材質檢驗證明。
據了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國內的木材無法滿足國內生產的需求,不少木材從非洲、拉美、東南亞等地進口,有些是國內沒有的木材,當時也沒有相關規范,有些商家就根據花紋與現有木材的相似程度給取了各種各樣的俗稱。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名稱有的屬于沿用以前的俗稱,有些則是商家“為概念炒作而自取的”。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地板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唐召群介紹,目前市面上的地板板材命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國家標準名,一種是商用名。國家標準名可以直接上網查詢,商用名有時則比較“靈活”,也留下了發揮的空間。部分商家會取一些不常見或者不規范的名字,消費者不容易識別。不過,一些常見的樹種都有固定的商用名來匹配。比如國家標準中的“鐵線子”,商用名一般標注為“紅檀”。
記者發現,大部分品牌的產品往往都在標簽上標注國家標準名,而少數品牌大多只標商用名,或者干脆不貼標簽。消費者購買時,銷售人員才會介紹是什么樹種。
不少消費者表示,購買地板時一般更關注產品的品牌、顏色以及各種物理性能,如防刮花等,對于材質的名稱則沒太在意。
浙江林產品質量檢測站高級工程師方崇榮表示,實木地板是由優質木材直接加工而成的地板,具有冬暖夏涼、自然溫馨等優點,是室內地面裝飾裝修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由于不同樹種的木材外觀特征、物理力學性能、化學性質和經濟價值不一樣,國家標準GB/T16734—1997《中國主要木材名稱》和GB/T18513—2001《中國主要進口木材名稱》要求,實木地板要明確標識其木材名稱。但這兩個標準并不具備強制性。
不實“身份”誤導消費者
一些商家會生造出一些名詞來誤導消費者,還有一些名稱因為不規范、不統一而誤導消費者。唐召群表示,行業內存在一些錯標“身份”的現象,由于行業內的約定俗成或者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一些生造的、不實的名詞也出現了。比如,實木地板市場上把槭木標成“楓木”、山毛櫸標成“櫸木”、西南樺標成“櫻桃木”等。實際上,名稱相似的樹種可能價格相差很大。如優質的緬甸“柚木”產品和“金剛柚木”(“刺槐”的俗稱)產品價格相差幾乎10倍。而部分商家在標簽上,往往把“金剛”二字省掉,讓消費者誤以為是真正的“柚木”。
他指出,目前市面上不規范木地板命名方式主要分以下幾種:一是在普通商用名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地名、形容詞等。比如“鐵線子”俗稱“紅檀”,有些商家則標為“巴西紅檀”、“金剛紅檀”。二是用一些不常規的名字。比如“巴拉柯木”、“樸開河紅檀”等,消費者誤以為是稀缺樹種。三是用紋理相似的木材冒充優質木材,并以優質木材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那么木地板材質該如何標注呢?據了解,樹種的商品名各國不太一致,特別是產地別名、俗稱更是各不相同,企業對地板材質名稱的標注上也不相同。據介紹,如果使用俗名、別名,絕不能使用另一種樹種的中文學名。如槭木不能稱為“楓木”、山毛櫸不能稱為“櫸木”、西南樺不能稱為“櫻桃木”、橡膠木不能稱為“橡木”等。每種樹種都有其學名,就像樹種的身份證,是經過嚴格科學定義的,也是國際通用的名稱。實木地板標識的樹種名稱必須是其學名,而不能由生產者、經營者隨意標注。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張立非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地板有的完全標識錯誤,有的名稱不規范,主要是用俗稱、商業名稱代替標準中規定的名稱,例如本應為“印茄木”卻標為“菠蘿格”,還有的未標注樹種名稱或標識多個樹種名稱。
那么,市場上一些材質名稱都有對應的樹種嗎?或者說它們有沒有規范的名稱?張立非介紹,對于木材的名稱,目前有《中國主要木材名稱》、《中國主要進口木材名稱》等國家標準。一般市場在售的無論是家具還是地板,只要涉及木材名稱,都必須與規范相符。企業不能擅自命名,如果是進口木材,也需要先對木材進行鑒定。她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好聽又吸引眼球”的名稱其實并不規范,而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此根本不知情。
在記者從市場上搜集來的一長串名稱,如“赤道黑檀”、“非洲水紋紅檀”、“巴西古夷蘇木”、“沙比利”、“鐵檀木”、“金翅目”、“巴西紅木”、“香脂柚木”、“印尼千年黑檀”、“非洲黑檀”等中,張立非表示,除了“沙比利”、“古夷蘇木”存在外,其他的木材都不屬于規范名稱。
張立非提醒,由于名稱本就不規范,只有通過切片檢測才能確定樹種。因此,僅憑不規范的名稱,消費者根本無法分清其材質和價值。
留意材質規范名稱
面對標識不規范的產品,不具備木材專業知識的消費者,一般很難分清到底哪個是“俗稱”,哪個是“學名”。那么,消費者在購買時如何才能避免買到名不副實的產品?
方崇榮表示,部分木材的學名對消費者來說比較陌生,因此在購買產品時除看標注名稱外,還要詢問木材的規范名稱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看產品的檢驗報告,上面應標明被檢產品的類別、等級、檢驗依據的標準、檢驗類別等全部細節;標志、包裝上應標明產品類別、規格、等級和使用說明等內容。”他表示,每個商家都有告知義務,有義務標明地板的詳細信息,告知消費者使用方法等。
據介紹,一些商家通過混淆的方式誤導消費,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識別:
冒名頂替
一些地板材質采用的是俗稱或商家自取的名稱,消費者無法辨別材質真偽。此外,某些商家會以“相似名稱”的方式將相似木材制成的地板銷售給消費者,如將西南樺木以“國產櫻桃木”或“櫻桃木”的名稱來與櫻桃木相混淆。
以假亂真
由于采用了俗稱,也給了一些木材以假亂真的機會。如產自非洲的奧克欖木的俗稱是“紅胡桃木”,有商家稱其為“桃花芯”,還有商家將顏色相近的“人面子”、“坎諾漆”也稱為“胡桃木”,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移花接木
一般來說“胡桃木”對應的是“黑核桃木”,而國內產的“楸木”的正規名稱應該是“核桃木”或“核桃楸”。如果消費者購買“黑核桃木”,一定不能忽視“黑”字,否則有可能從“黑核桃木”變成了“楸木”。此外,“橡膠木”與“橡木”也僅有一字之差,有的銷售員會在銷售時模糊介紹,消費者要注意分辨。
對于木地板不實“身份”的市場現狀,業內普遍認為,標識混亂會誤導消費。消費者購買時應該看清包裝是否與標注信息一致,特別是要在購買合同上標注品名、樹種、等級、產地等信息,并核對實際產品是否完全一致。對于材質的標準名稱,消費者可以在《中國主要木材名稱》和《中國主要進口木材名稱》中查詢。
Tips
地板板材學名混稱巧識別
記者請專家就市場上一些常見的地板板材的俗稱與學名進行了一一對應,希望能幫助消費者識別。專家表示,雖然是俗稱,但按照標準來講,則屬于不規范名稱,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只能讓消費者心里大概有數,在簽訂合同時依然要以規范名稱為準。
古夷蘇木 產自巴西、拉美和非洲,經常出現在實木地板中,其俗稱為“巴西花梨”,也被稱為“非洲紅酸枝”、“紅瑰寶”。與“古夷蘇木”相對的還有“阿諾古夷蘇木”,俗稱為“黑檀”,也被稱為“沉貴寶”,多用來做家具。
紅檀 俗稱的“紅檀”對應的木種則比較多,“鐵線子”、“蟻木”、“紅鐵木豆”的俗稱都是“紅檀”;“紅檀香”則指的是產自南美洲的“香脂木豆”;“南洋紅檀”一般指的是產自東南亞的“闊萼摘亞木”。
酸枝 俗稱為“酸枝”的木材要復雜得多,“紅酸枝木類”屬于《紅木》國家標準中的一類,黃檀屬如主要分布于東南亞的奧氏黃檀、巴里黃檀、交趾黃檀等都屬于“紅酸枝木類”。但“奧氏黃檀”的俗稱為“白酸枝”、“緬甸紅酸枝”;“巴里黃檀”的俗稱為“紫酸枝”;“交趾黃檀”則又被稱為“老撾紅酸枝”。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辨別。
《消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