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超市看到那些添加了某種營養素或是帶著零脂肪、零熱量標簽的“健康食品”,會不會吸引你的注意力?其實,很多宣稱“健康”的食品并不適合每個人。何況有不同健康需求的消費者,很多很難弄清這些營養素的具體含量。而在越來越多的營養素中,又有多少合理的營養成分?
“健康”理由五花八門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食品在強調原有的“好口感”和高品質的同時,對產品的健康概念和營養成分大加渲染。在北京一些大型超市的飲料區記者看到,不少品牌礦泉水打出健康牌,其理由是水源取自無污染的冰川,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一些茶飲料因低糖、零熱量而標稱“健康”。而在休閑食品區,被稱為“健康”的食品就更多了,比如某品牌薯片稱含有十幾種營養素,因而標上了“健康”字樣;有的紅薯脆片,宣稱紅薯是最佳蔬菜冠軍,所以其產品很“健康”;有些產品的“健康”理由為無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還有的食品則因為低鹽而“健康”。
和其他產品相比,這些標榜“健康”的食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平時的飲食沒有規律,可以買一些健康的食品補充一些營養。”消費者陳小姐告訴記者,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說油炸食品不健康,所以她現在只購買“非油炸”食品。
據了解,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食品已經從原來注重口味的賣點轉移到健康和營養上來,“營養、健康”成為食品的一種趨勢。但對于到底什么樣的食品才算真正的健康食品,為數眾多的消費者并不清楚。對市場上食品層出不窮的概念、眼花繚亂的功能、霧里看花的成分,不少消費者表示,每次購買產品的時候,一般是根據廣告的宣傳,選價格比較貴的產品,否則感覺無從下手。
雖然不少食品都標稱“健康”、“天然”,但不少產品所宣稱的健康成分卻沒有標注具體含量。如某品牌的3合1核桃粉就標稱:本品采用核桃、大豆、花生為主要原料,將核桃、大豆、花生的植物蛋白經科學方法煉制調配而成,三者合而為一,營養合理均衡。而在其配料表只標注了核桃、大豆、花生、白砂糖、植物末等成分,卻沒有注明各種成分的具體含量。而同品牌的燕麥片產品,其營養成分表里除了熱量、脂肪的含量之外,其他成分則標注為“多種維生素”。此外,一些標稱含有某種營養素的產品,其所宣揚的營養素在食品成分表里排位靠后,這說明其占該食品總成分的百分比并不高。如某品牌的高鈣餅干,雖然宣稱高鈣,在成分表里鈣卻位于倒數第二位。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一般只能看到標簽上標注的營養成分,但具體含量卻不得而知。”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賈健斌認為,目前食品包裝上大多只有對各種成分功效的描述,而反映其內在營養成分的含量信息卻不完整甚至缺失,很容易誤導消費者。
“健康食品”并無依據
記者查閱相關法規和標準發現,在《食品安全法》里,只有“保健食品”的定義,卻沒有所謂“健康食品”的定義。對于市場上很多標榜“營養”、“健康”的食品,賈健斌表示,健康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食品有些成分是有益人體健康的,但有些是無益甚至有害的。
消費者普遍認為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越多越好,但含量多少才能算是“健康食品”,目前營養學界還無法界定。原因在于食品是否有益于人體健康,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加工方法等也有很大關系,比如紅薯含豐富維生素,有益于人體健康,但如果采用油炸的加工方法,那它是否還對人體有益就值得探討。賈健斌認為,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比較茫然,對食品營養成分非常關注,卻又知之甚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告訴消費者如何攝入膳食才能營養均衡,但一些食品所含的營養成分標注不完整,消費者無法了解每天的營養攝取是否達標。”
據了解,現行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預包裝特殊膳食食品標簽通則》以及《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中,食品標簽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產(包裝)日期、貯藏說明、保質期、產品標準號、質量等級、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地等。對于食品配料的含量作了如下規定:容器中含有固、液兩項物質的食品,除標明凈含量外,還必需標明該食品的固形物含量,用質量或百分數表示。此外,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輔食品的特殊食品要增加標注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醫師于康表示,沒有功能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食品最基本的功能是能讓人吃飽。同時,食品中含有的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能夠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目前食品的種類非常豐富,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營養”所需,知道產品的“健康”所在,要查看產品的“營養標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食品。
雖然目前營養標簽只規定了標明5種基本營養素,但消費者也要學會看標簽,尤其是一些成分標注比較清楚的標簽。于康說,只有了解產品的營養成分,購買食品時才能知道這種食品是否符合自身健康需求或者與自己身體的某些特殊情況是否相悖。
如何選擇健康食品
“現在一些食品對健康有益的描述,給消費者造成了很大的誤導。”賈健斌表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只能看到標簽上標注的有益營養素的比例含量,但并不清楚不需要的其他營養素的具體含量是多少,不知道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關系是什么,更不知道這些營養素的交互作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比如超市里常見的牛奶餅干,標注的營養成分含有牛奶,但是實際上牛奶含量不多,總糖量卻非常高。這種誤導式的文字,讓消費者在攝入了人體健康所需要的牛奶、礦物質及維生素的同時,也攝入了大量的糖類與脂肪。
那么,面對市場上的食品以及它們本身所含的以及外加的復雜營養成分,有沒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營養評價方法?
賈健斌介紹,目前國際上研究的食物營養素度量法能夠較好地體現食物整體營養價值,可以綜合體現食物中多種營養成分的交互作用,反映食物的營養質量以及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關系,能夠確保消費者攝入必需營養素、有益營養素以及適當的能量,幫助消費者限制攝入影響健康的營養素。比起告訴消費者吃某種食品更健康,這種方式更加直接有效。據了解,包括雀巢、聯合利華等一些國際食品企業,已經對產品進行了營養改進,在食品生產中減少了影響人體健康的糖、鹽及脂肪的含量,增加了能夠促進人體健康的谷類使用量。”
目前國內也對國人的膳食結構和健康狀況開展了食物營養素度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進展,完成后將成為食品企業對食品營養特性與健康關系的參考依據。賈健斌表示,通過逐漸改進研究方法,使評價結果的驗證標準更加合理,可以為消費者選購食品提供更合理的參考。
而對于食品的選擇,專家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在選擇食品前最好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而不是完全依靠對某種營養素的需求。
優先考慮新鮮食品
在選購食品時,除了查看食品營養標簽外,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一般情況下,生產日期越近的產品越新鮮,營養成分越充足。如果每周有一半以上食用加工食品,應選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選擇成分簡單的食品
購買食品時,要盡量選擇產品成分簡單的產品,成分越簡單,通常對健康越有益。如果成分主要是糖和黃油,最好選擇放棄。
試試全谷替代食品
目前相對較為健康的食品是全谷食品,這種食品的精制成分最少、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最多。但如果第一種成分是精制小麥粉,那意味著產品去掉了纖維和營養成分。真正的全谷食品,關鍵成分是“全麥”。
減少高糖食品和飲料
不含糖的食品是很多人的最愛,但如果查看標簽,就會發現很多食品中“糖”是以果糖、葡萄糖以及玉米糖漿出現,而這些糖分如未被人體消耗就會轉化為脂肪,因為這些所謂無糖的標簽,消費者會假定可以無限量地攝入。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糖漿是一種高熱量甜味劑,如果食品的前四種成分里面含有玉米糖漿,說明這種食品即使含有某些營養成分,但也不能視作健康食品。
Tips
綠色食品≠健康食品
目前市場上很多標榜“健康”的產品都宣稱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否為“健康食品”呢?據了解,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在種植環境、種植過程等方面有相關的要求,其標識的使用也有嚴格的規定,但因為目前沒有“健康食品”的定義,因而不能把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簡單地與“健康食品”劃等號。
《消費指南》